为什么读书好的拼命也要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1)

#世界读书日#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刘同

人为什么要读书?

此前,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

昨天,我去送同学坐高铁,车快开的时候,我对同学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同学一愣说:“你什么时候都不忘占我便宜。”

不少人表示没看懂,有网友笑称:“不多读点书,可能连段子都看不懂。”

看似调侃,却是一针见血,读书不只是让我们了解别人的三观和处事,更是要去了解行为背后的思维逻辑。

据传,战国齐将田单面对势如破竹的燕军采取火牛阵,最后大败燕军,乘胜连克七十余城。对此故事有所了解的林彪,为减少红军伤亡,决定效仿古人,用火牛阵之计谋胜。

一开始,牛尾巴被点燃时,它们疯狂冲到敌人阵地。然而,不过一会,受到敌人枪击惊吓的牛纷纷调头冲向红军阵地。

林彪弄巧成拙,结果吃了败仗。毛泽东就此事总结说林彪就是吃亏在不读书上,他只看连环画之类的读物,对火牛阵的具体操作方法不了解,还犯了机械主义错误。古人用此法是在冷兵器时代,而现在是热兵器时代,即便牛冲到敌人阵地,也不会对敌人造成实质性伤害。

林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依然坚持每天学习。其实他年轻时并不爱读书,即便学习也只是对实操性的技术感兴趣。工作几年后他遇到了瓶颈,才开始重新读书。

一天,他突然发现此前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只是不同的表象,根源是一样的。当他把原理真正搞明白后,以前觉得棘手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他领悟到读书的妙处后,也时常以曾国藩的“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来勉励年轻人,告诫大家要勤读书,读好书。

为什么读书好的拼命也要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2)

航油大佬陈九霖曾说自己只有两个职业,第一个职业就是读书人,他每天都会读五小时的书。

朋友曾问陆九霖:“我再而三地借钱给一信得过的朋友,但现在这笔钱很难拿回来,我是应该走法律程序,还是选择继续相信并借钱给他?”

陈九霖听后,笑道:“你的问题还是读书太少!如果你读的书够多,就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你读的书够多,就知道事不过三、及时止损;如果你读的书够多,就懂得‘舍得’,大舍大得,这里舍掉了,其他地方就补回来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爷孙在河边聊天,孙子天真地问:“爷爷,您每天都读那本厚厚的《圣经 》,您记得住多少呢?如果都会忘记,为什么还要看?”

爷爷笑着回答:“你把装煤的竹篮拿来,用它在河里打点水上来。”

孙子非常疑惑,还是按照爷爷的吩咐做了,然而一无所获。孙子在爷爷的劝说下,反复操作,终究未果。

孙子生气地问爷爷:“您到底要我做什么?”

爷爷这才笑着说:“你看现在的竹篮还是之前的竹篮吗?”

孙子愣住了,之前的竹篮因为清水的多次清洗,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了。

就像盛煤的竹篮打水,人生没有白读的一本书。也许早已把内容忘却,但其营养早已渗透我们的心灵,在无形中已融化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犹如饮食之于人体。

《韩诗外传》中记载,闵子骞仰慕孔子才学,拜他为师。跟随孔子学习一段时间后,闵子骞的脸色从干枯、蜡黄变得红润起来。孔子觉得很奇怪,问其原因。

闵子骞回答:“没读书之前,我为自己能到您门下学习感到开心,但每次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又十分羡慕。这两种情形时常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因而寝食不安,脸色干枯、蜡黄。而现在接受了您的教化,我能辨别是非美丑了,那些华丽的车再也不会扰乱我的心绪,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为什么读书好的拼命也要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3)

读书可以滋润、清洗我们的内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多一点心安,更从容地选择未来。

曾国藩曾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俭省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

曾国藩非常重视儿女的教育,他始终把读书放在首位,在这种家风的熏染下,他的后代都在学习上苦下功夫,各有成就。

当然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必须要记住多少知识,也不说读书就一定能取得某种成就,而是要学会在不同的声音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修炼灵魂,历经千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正如刘同所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应该如何读书?

余光中曾说:“在知识爆炸的现代,书,是绝对读不完的,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一味多读也并无意义。”

究竟该如何读书呢?首先要学会选书,然后才是注意读书之法。

选择一本好书,如选择一位良师,它能在茫茫人生大海中,为我们指引方向。而现在市面上的书,多如牛毛,如何去判断一本书好不好?最可靠的当然是时间,古人留下的经典之作自然是首选,如养生经典——《黄帝内经》、知命天书——《易经》、立业之书——《论语》、放下虚妄之书——《道德经》、明心见性经典——《六祖坛经》、风雅之书——《诗经》......

叔本华曾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这些经典值得我们终其身而敬颂之。

为什么读书好的拼命也要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4)

选择好书后,就是如何读书的问题了。老子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探求学问要一天天增加,求“道”则要一天天减少。读书一开始也需要广泛涉猎,不断增加知识,但追求知识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是要从书中寻求智慧,修炼自己的灵魂。就需要要找出其中精髓,把书越读越薄,也就是要找到“举一反三”中的这个“一”。

为什么读书好的拼命也要读书(人为什么要读书)(5)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曾问老师:“杜甫所以能‘下笔如有神’,是否在于‘读书破万卷’?”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让他解释“读书破万卷”。

袁枚认为“广读才能有所获,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而老师却不以为然,说:“吾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

袁枚不解,老师解释说:“韩愈曾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意即读书要精。”读书贵在“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而用其糟粕也。”

如何从经典之中汲取精华?我将在《易经》《黄帝内经》喜马拉雅音频节目带领大家走进经典、体悟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