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幼时每逢暑假来临,必看《封神榜》,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着,同时对武王及其门下的组手们甚是喜爱,相反之对妲己、商纣王等殷商王朝的人物持有鄙夷的态度。然而随时个人年龄的成长,及其所读的史书或是野史组建增多,却发现事情并不史《封神榜》影视剧播放的那般,而且之前的感性思维也转变成为了理性,同时伴随着更多的思考。

《尚书》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献,其中汉光武帝刘秀就曾在太学院内尤其喜欢《尚书》。阅读多次《尚书》后,却发现周武王在发动牧野之战时宣誓的《牧誓》其实不是对商纣王的声讨,而是在侧面反映了商纣王帝辛卓越的思想及其大胆的行为,他的做法极具现代性,是当时奴隶社会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在此,我们通过回顾周武王的《牧誓》来深度论述帝辛打败,毙命于鹿台的原因,从而也是殷商王朝走向覆灭的原因!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1)

《封神榜》电视剧

一、武王宣读《牧誓》,激起部落千层浪,可谓虎狼之师矣

我国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了封建社会,之前的社会体制为奴隶社会。奴隶等同于商品,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换,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连普通的家畜地位高都没有,根本不存在人的价值理念。周文王本为殷商王朝商纣王帝辛的三公,地位等同于诸侯,有属于自己的小部落,即商,有小邦周的说话。武王为文王的儿子,随着小邦周的日渐强盛,开始对殷商王朝虎视眈眈,结果趁着商纣王攻打蛮族之际,开始对殷商发起进攻。由于小邦周能力有限,号召其他小部落一起攻打大殷商,故在诸多小部落聚集在牧野之地后,周武王开始宣读《牧誓》,其部分内容如下: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有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唯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武王在申讨商纣王时重点说出了他的三大过错,其分别为:听从妇人之言语、不祭祀宗庙和上天、任用奴隶为官,而不用皇亲国戚等等。这三点说完,周围的其他部落和周人们都开始对商纣王指指点点,甚至是咬牙切齿。可以说武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各部落的人和厌恶商纣王的心聚集在了一起,接下来攻打殷商效果会好的多。在此,我们不讲解牧野之战的具体过程,而是单从《牧誓》武王申讨商纣王的三点来具体分析,为何该三点对导致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失败,走向死亡。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2)

牧野之战

二、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牝鸡即为阉割后的母鸡,而牝鸡司晨为阉割后的母鸡早上如同公鸡一样打鸣。武王借此用来说明商纣王听信妇人的言语,有历史记载,妲己实则并不存在,而商纣王听妇人之言是存在的。武王的意思则是在说明国家社稷,上朝听政等都是男人的事情,这些均与女人没有关系。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发现后宫不能干政,及其皇后垂帘听政等都涉及到女人。而如今的商纣王却逆行倒施,听取妇人之言,这些都是阴盛阳衰的预兆,暗示着殷商在商纣王的统治下开始走向衰落,其原因就是商纣王听取妇人的言语。

在现代的人们看到,周武王这个理由太过于牵强,而且一个国家的强盛或是走向衰落,难道是国王听取夫人的话就能改变的吗?在纵观中外历史几千年,我们都发现一个国家的建立、强大,甚至是衰落和灭亡,看似有的和夫人有关系,但是有一个和夫人有关系吗?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邓、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3)

牧野之战地图

上面的引用来自《尚书》的《牧誓》,小邦周其实人数不是很多,只是在其他邦中的地位高一些,周武王号召的这些人都是各个邦的有才学、有能力的人,如:友邦的国君和办事的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们。而为何周武王举个看似和商纣王没有直接关系的例子,类比到商纣王上竟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质疑或是有其他的疑问呢?

用《乌合之众》来解释为,个人在群体里面是没有任何意志可言的。同时在奴隶时期,信息不同,君主到底长什么样子或是有什么业绩或是过错,作为底下的百姓根本不知道。周武王能拿牝鸡司晨来类比商纣王,我一点我是有疑问的,个人认为不是这么回事的。

三、不祭宗庙?不奉祖先?

五千年历史,我们声称自己是华夏的炎黄子孙,同时在现如今有一些大的姓氏,如:张氏、李氏等都会在特定的时间节点祭祖。可见,我国的祭祖很慎重,流程很复杂,以此彰显出圣神的用意。在殷商时期,我们在众多的历史记载中发现殷商及其殷商时期的人们是很看重祭祖及其祭祀宗庙,祭天,请示神明的事情。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4)

古代的祭祀

周武王为何在《牧誓》内申讨商纣王竟然不祭祀宗庙,祭天等行为呢?殷商时期祭天、上天等是很神秘的事情,为何在例外都声称君主为天子呢?追溯史料,我们也会发现君主和天子绑在一起也是从周朝开始的,故我们一般称周文王为周天子。而为何周武王会用祭祀来申讨商纣王呢?

《墨子·非攻下》记载:“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 天下莫不宾焉。”

在记载我们,我们发现周文王乃一代明君,各种方面都很优秀,就连《周易》也有文王的功劳。同时文王在祭天、祭祖等方面做的很到位,对于奴隶时期的人们来说,这一点难得可贵,故周天子的名义就此来说。

但是,这也不能说商纣王不大肆祭天等行为不对哈?难道这也是周武王申讨商纣王的原因吗?这一点也有点强词夺理啦,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们,我们都可以好好历史的记载,同时近代人郭沫若等人都对商纣王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这些都可以给出一个参考。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5)

四、任用奴隶?排斥亲族?

试问,何为君主,人臣,其实质不就是手中权力的大小吗?假如人臣手里的权利很大,有功高盖主之嫌疑一定对遭到皇帝的压制,甚至出现生命的危险,这一点正如《易经》的言语,亢龙有悔。不仅是作为皇帝要明白手里的权利与地位,作为人臣也是如此,而且皇帝有“寡人”之自称,也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后宫佳丽三千人,及其自己的子嗣几十,上百等这些都是依附在皇权统治下的产物或是附属品。假如这些全部都不在了,请问谁是皇帝,谁又是人臣呢?尤其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出现在人群中时就很明明显不过啦。

作为商纣王一定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成为殷商的君主,也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皇亲国戚等都对自己的皇权虎视眈眈。同时身边有很多的小人,为了谋取权利或是利益等,会不择手段的做出对皇权不利的事情来。

《出师表》有记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6)

《出师表》

此记载为诸葛亮在出祁山攻打曹操时给刘禅的《出师表》,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作为君主身边有很多的小人,同时也有很有的贤德之人,而作为君主该怎么办呢?“亲贤臣,远小人”,何为小人,可以说一切威胁到王朝社稷的人都是处心积虑的人,一定要远离。

商纣王重用奴隶,相对的对自己的亲戚或是外戚等等就会有不重用的一面,商纣王这样做不是正常的君主都可以做的吗?难道也是周武王来申讨商纣王的理由吗?

总结

我们对《牧誓》中,周武王申讨商纣王的三点理由都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一些简单的说明。牝鸡司晨与国家灭亡是没有深层次原因的,只能说在商纣王听取夫人之言之前,女性的地位很底下,几乎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何况是朝廷之上,商讨的都是江山社稷呢?而商纣王任用夫人的言语属于超前意志的思想属于一种解放,而这种解放对于周武王这类人来说是不能同意的,不能打破这种思想。

妲己会让殷郊当太子吗(牧誓牝鸡司晨不祭宗庙)(7)

淇县商纣王帝辛遗址

周天子,周文王再怎么有功绩也不能被称之为天子,而周天子确实被周围的人称呼啦,为何呢?道理很简单,周人想得到周边小邦的帮助,试图与殷商帝国抗衡。而这种封建的事项,鬼神的把戏,对于商纣王来说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同时商纣王也不想通过这个压制百姓的思想。故在祭祀等的行为上,没有周文王们隆重罢啦。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当权者不是借用申明,或是宗教来压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呢?商纣王这样超前的思想,难道错了吗?

任用奴隶,相当于把奴隶的地位提高啦,相对的贵族们的地位就弱化啦。对于掌权者和全部的贵族,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和地位。这一点是不存通过的,从这些看出周武王之所以明白号召有效果也是深深的明白在场者的心理需求。真可谓“攻心为上”!

在结尾之际,我似乎看到了商纣王帝辛看到殷商统治瓦解,结束于鹿台。只能说商纣王的纣王是被周人的统治者刻意加上去的,而帝辛的死不是死亡于周文王的仁政,而是自己超前的思想威胁贵族们的利益,得不到大多数人们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