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65%。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有什么症状(疾病科普这7个特点)(1)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01收缩压增高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僵硬度增加,带来的结果是收缩压逐渐增加而舒张压在中老年以后下降。因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最主要的类型,占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65%,占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的90%以上。

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收缩压水平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注:收缩压就是两个血压数值中排在前面,读数高的那个数值)

02血压波动幅度大

由于老年人动脉壁僵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血压波动幅度的增大,加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多病共存,使得降压治疗的难度增大,临床医师应对这一人群制订有效合理的降压方案。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有什么症状(疾病科普这7个特点)(2)

03脉压明显增大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值为 30~40mmHg(410~513kPa),脉压增大指脉压>6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往往可达到60~100mmHg。

脉压反映着动脉的弹性功能,与大动脉硬化度升高、顺应性下降、血管壁结构改变以及内皮功能受损等因素密切相关。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特点。

04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水平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水平较日间降低10%~20%(即杓型血压节律)。(关于人体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您可点击文章题目,跳转既往发布《“两峰一谷”是人体血压的生物钟》查看更多知识)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使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高达60%以上。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靶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的昼夜节律更为密切。

05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由于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减退,尤其当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或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及精神类药物时更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同时监测立位、卧位血压。

06常多病共存,并发症多发

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肾病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重要器官的损害。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有什么症状(疾病科普这7个特点)(3)

07白大衣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于普通人

老年人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导致了过度降压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诊疗更需要动态血压监测及个性化用药。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有什么症状(疾病科普这7个特点)(4)

内容来源: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李欣 孙磊 王晶晶 秦沙沙 董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