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到“中兴”,故事都是很励志的。“中兴”这个说法意思如下:“一个国家在有了一段时间的衰退后,经过励精图治的治理,终于重新走向振兴,重现了繁荣富强的景象,这就是中兴的意识了。”而第一次出现已经在夏朝被破处了,就是鼎鼎有名的“少康中兴”再次把夏朝带到了高潮。不过夏朝最终还是败落了,到了商朝。商朝也出现了跟夏朝一样的情况。本次带领大家了解下带领商朝中兴的有名帝王——太戊。

商朝经历哪些帝王(商朝的帝王家族史)(1)

太戊,姓子名密,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伷,汤五世孙,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位君主。在位七十五年 (公元前1535年─公元前1460年在位),是商王朝在位最长久的君王。

太戊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继承王位时还是一个楞小伙子。这个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不勤于国政,整天只图享乐。太戊在位时,起用三朝元老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

太戊在位七年的时候,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伊陟为相时期已经看到商王朝开始衰落,正好就利用此事来劝诫太戊,希望他发愤图强,成为有德之君。

商朝经历哪些帝王(商朝的帝王家族史)(2)

太戊迷途知返,加上深信封建迷信。听到伊陟这么一说,太戊信之无疑。此后开始勤政厚德,治国抚民。说来也巧,不久,那株“桑谷共生”的树木就枯萎而死了,太戊以为是自己修德的结果。在太戊的励精图治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王朝又得以复兴。《尚书·无逸》中说:“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只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这是西周时周公总结太戊治国经验的一段话。《史记》中也说:太戊时“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太戊迷途知返后,在政治上设立了官制“ 内服官与外服官。”内服官:内服官中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外服官:内服是太戊时期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

商朝经历哪些帝王(商朝的帝王家族史)(3)

讲完政治讲经济生产,在农牧业方面: 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经济货币: 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为货币。手工业: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使得商朝中兴。《史记》故称太戊在位时,举贤人伊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病死,葬于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南30里处)。故后代尊称他为中宗, 谥号景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