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的活动,学校一律不得私自动员和组织学生或家长参加

大型公益活动引发社会反响(公益报告会变产品推销会)(1)

举办方提供的邀请函

昨日,早报A09版报道了泉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学生家长参与所谓公益报告会的紧急通知》一事,东南早报官方微信也进行了及时推送,引发广泛关注。所谓公益报告会背后的主办机构是何方神圣,现场推销和赠送的产品究竟为何?学校和学生、家长又该如何应对?昨日,记者就此事进行追踪走访。

■记者 郭晓冰 陈玲红 石勇 文\图

“公益讲座”推销3种产品 一款听读机卖1680元

家住泉州市区的陈先生有个女儿今年上二年级。11月初,家长群里有个家长推荐说泉州影剧院有场公益讲座,“挺不错”,建议大家去听。六七个家长就一起去了。

“去了以后发现,果然很多家长捧场,影剧院一楼几乎坐满了。”陈先生说,他女儿班上的家长也去了大约三分之二。

“一开场就说他们是和教育部门联合办的。”陈先生介绍说,“大约20分钟后就开始推销一本介绍如何和孩子互动的书,48元。接着又推销一个光盘,25元。这两样我都买了,觉得也不贵,买来看看。不少家长也买了。后来又推销了一款听读机,1680元。旁边一个家长拿出手机搜了搜,说同款的在网上才卖400多元。”陈先生说,当时很反感,感觉主办方拿着教育部门的大旗,打着“公益讲座”的幌子,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推销产品来的。

陈女士有个儿子已经上初中了,她也是在朋友那儿听说了这场讲座的消息,“去凑热闹的”。

“主要是讲和孩子怎么沟通。因为我儿子上初中了,已经进入叛逆期了,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沟通,所以就去听听看。我感觉讲的内容不算太好,部分可借鉴。”陈女士说。关于推销产品,她说:“当时确实有点被忽悠的感觉,不过他们也没有强买强卖,你可以不买。”不过她认为,他们谎称教育部门参与活动,“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心虚?”

大型公益活动引发社会反响(公益报告会变产品推销会)(2)

“公益报告会”上推销的部分产品

一个有“合作单位” 一个找不到相关信息

市教育局发布的《通知》中提到,近期在泉州开展所谓公益报告会的主办方有两个,一个是“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智慧教育委员会”),另一个为“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孔子基金会”。

记者在网上搜索这两个主办方,找到关于智慧教育委员会的部分信息,但未找到“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孔子基金会”的相关信息。

在智慧教育委员会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机构的简介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教育部业务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的分支机构”。

网站上和讲座相关的通知信息最近更新于2016年4月份,更新内容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立家训、家风、家教’讲座走进福州”。此外,类似讲座在苏州、广东、四川均有开展。网站“合作单位”一栏,介绍了“神尔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泽慧文化”和“神尔幼教”的相关信息。三家“合作单位”主要是“专注于音频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品应用”、“开发多媒体产品”。网站上还公布了“委员会”在全国20个省的负责人名单,但均没有联系电话。

至于“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孔子基金会”,记者未找到有关信息。

大型公益活动引发社会反响(公益报告会变产品推销会)(3)

部分印刷品无出版信息 有关部门展开鉴定

昨日,记者看到了所谓公益讲座现场推销和赠送的部分产品。

一台标注“孔子学堂使用产品”的博文天才国学经典听读机,在活动现场要价1680元,另一台名称为“神尔天才”的国学经典听读机具体收费多少不详,据部门知情人士介绍,要价至少也是千元。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与这两个产品名称完全一致的产品,价格和现场要价相差无几,而网上其他类似的产品价格在400元至2000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两场所谓公益报告会现场赠送的国学教材中,部分书籍并无出版信息。记者见到的是一套印有“公益赠品(非卖品)”的《经典诵读全书》,书的封面右下角印有“中华教育科技研究会编订”字样,此外再无其他出版信息,翻开封面,首页直接就是内容,没有常见书籍所包含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印刷信息等。据悉,部分书籍现已交由有关部门鉴定。

把营销报告会 挡在校门外

“每年都有很多组织以各种理由来学校想办活动,或者让学校配合宣传。”泉州一中校长赖东升说,“我们也摸索形成了一套应对方法。”

据介绍,一中校方在最初接洽有办活动意愿的校外机构时,会先让对方提供具体的活动方案,包括讲座内容以及是否有产品推销等。即使方案通过,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学校也会做一个过程性的监控,确保实际活动按方案进行。

就在市教育局印发紧急通知的前几天,泉州市丰泽幼儿园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个年轻人,说是要办公益报告会,希望得到我们园的配合,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副园长何玉珊告诉记者,因为不确定对方的资质,同时丰泽幼儿园有定期举办自己的家教讲座、满足家长需求,因此园方直接拒绝了对方的请求。“我们不干预家长的个人意愿,只是建议大家在选择社会机构举办的所谓公益报告会时,要谨慎分辨,有疑问也可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

对于应对所谓公益报告会,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有自己的应对之法。“我们一般不配合校外机构的宣传需求。”副校长黄柠介绍,学校多是邀请教授、专家到校开讲座,极少推荐家长参加校外活动。

黄副校长介绍,“泉师附小有三个环节能把所谓公益报告会挡在校门外”。一是要求对方出具上级主管部门的邀请函;二是核实邀请函的真实性,以防对方伪造邀请函或冒用部门身份;三是对活动方案进行甄别,判断是不是学校需要的。

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的活动 一律不得进校

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现阶段,市教育局已发通知到各地各校进行提醒,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的活动一律不得私自动员和组织学生或家长参加,如果再发现学校有参与分发此类所谓公益报告会门票的行为,将对相关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方面把好关,督促学校做好核实的工作。”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是否审批通过一项活动,主要看主办方开办报告会的资质、是否有推销产品行为,以及赠送的产品是否合法等。

有关负责人提醒,现在不少社会机构会借着各种文化进校园的名义向学校抛出“橄榄枝”,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也很多,“一旦涉及进校园或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学校就必须把好关,如果是家长自愿参加校外的活动,也应提醒家长仔细分辨、慎重选择”。该负责人表示,并非让家长们拒绝所有校外公益报告会,那些有益于学生成长、形成和谐家庭关系的讲座,有机会还是该参加,只是在参加前要“睁大眼睛仔细分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