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治理大格局(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1)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图为深圳湾公园。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路口的信号灯会见“车”行事,早高峰期间也能一路畅行;

在宝安机场,一张脸就能畅行无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机;

……

在深圳,你或许能够洞悉未来城市的些许模样。

近年来,深圳牢记党中央殷切嘱托,用高品质城市建设、精细化城市管理,使城市品质、特质、气质齐头并进。

当下,深圳正积极对照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径,全力打造中国之治“样板间”。

●南方日报记者 徐烜和

更精细: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

“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年轻的深圳,“一半是静谧山林,一半是繁华都市”。这座常住人口近2000万的超大城市,如何继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质?

十年来,深圳以科学规划谋求城市发展效益,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建筑,用“绣花功夫”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彰显城市之美。

城市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来自深圳科学的规划——

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了974.5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在接近一半面积的“铁线”内,除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园绿地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有力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

城市的魅力如何呈现?来自深圳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与此同时,一个独具特色的森林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逐渐形成,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城市的品质如何提升?来自深圳精细的管理——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率先将17类行业公厕全量纳入、统筹管理,免费向市民开放。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厕数量由2012年的不足800座增至目前4540座。

城中村是深圳“三来一补”时代的独特产物,更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第一落脚点”。2018年以来,深圳市启动了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采取“物业托管 统租运营 综合整治”方式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解决了环境脏乱差、治安管理薄弱、交通不便等系列问题,破除了日常安全隐患,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安全卫生秩序。

深圳还出台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和人口、房屋分类分级标准,建立全市统一地址库,形成涵盖2000多万人口、360多万法人、64万栋房屋的大数据库。

如此绣花般地管理城市,深圳正以“不跳针、不断线”的精神,织起一张精细紧密、温暖亲切的城市管理大网。未来,深圳将继续把“精细化”“智慧化”镌刻在城市建设治理的每个细节里,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径,全力打造中国之治“样板间”。

更智慧:科技创新解锁未来城市新图景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牢记党中央殷切嘱托,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哪儿,深圳真抓实干的动作就放在哪儿。

交通拥堵是困扰特大城市的一大顽疾。为了优化城市主干道路路口通行效率,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近年来,深圳交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在过去,深圳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信号灯基于通过车辆数量进行适时调整。

“过去早高峰时段要等上三四个红绿灯才能通过,耗时往往超过8分钟。现在仅需3分钟左右,方便了不少。”家住梅林、每天驾车经过新洲路的莫先生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体系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感知设施就是城市的“五官”,数据就是城市的“血液”,分析决策是城市的“大脑”,指挥调度体系是城市的“神经”,事件响应和处置是城市的“四肢”,技术支撑和运营体系是城市的“躯干”。多年来,深圳力求将城市建设得有血有肉,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可进化,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智慧化建设的成果。

“幸好有电子证照,不然就白跑一趟了。”近日,李女士到宝安区新安街道进行生育登记,却忘记带实体结婚证,在工作人员介绍下,她从“i深圳”APP中调出“电子证照”,顺利办结业务。

如今在深圳街头,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深圳为共享单车安装上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效解决了共享单车在城市乱停放的情况,同时也为市民出行带来更舒适和精准的体验过程;在深圳机场,一张脸畅行无阻,旅客可全流程自助乘机;公积金只需刷刷脸就到账了,不用去排队申请……

与此同时,深圳还以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为突破口,抢抓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大力推动“城市大脑“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更幸福: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置身于深圳,什么元素最让你印象深刻?

不少初来深圳的人都表示,他们常常第一眼就被湛蓝的天空、随处可见的街心公园、娇艳的鲜花所吸引。

市容环境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决定着城市形象,更关系到民生幸福。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安居乐业,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标尺:深圳目前全市共录入道路绿地树木154万余株,小区绿地树木107万余株,公园树木23万余株;建成花景道路181条,花漾街区306个,街心花园444个。“逛迎春花市、看公园花展、赏各路花景”成为深圳市民生活的日常。

“绿道上的公园城市”是深圳正在全力冲锋的另一个目标。目前,深圳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2843公里,覆盖密度全省第一。一条条“绿色丝带”纵横交错,串连起山、林、城、湖、海、河,为城市构筑起一张充满活力的绿色网络。

解决好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是城市治理的价值取向。

聚焦“学有优教”——截至去年10月,全市共有130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约12万个;到2025年,全市新建学位超百万个。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幼儿园学位14.5万个。

聚焦“病有所医”——“十四五”期间,深圳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以“扩容提质、争创一流、打造样板”为主线,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重大设施,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伴随着深圳城市管理与服务短板的不断补齐,政策善意和人文关怀将传导到这座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深圳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显著增强。

数读

●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974.5平方公里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在近50%面积的“铁线”内,除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园绿地,禁止其他开发建设。

●深圳“三级公园体系”逐渐形成,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

●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厕数量由2012年的不足800座增至目前4540座。

深圳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2843公里,覆盖密度全省第一。

●截至2021年10月,全市共有130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基础教育学位约12万个;到2025年,深圳将新建学位超百万个。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幼儿园学位14.5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