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人生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短短的一生,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疲于奔命,有的人却自在洒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活得通透的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什么东西需要放下,所以,他们能够活得轻松、快乐。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1)

活得通透的人,不张扬

俗话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

一个人,越是水平不怎么样,就越喜欢张扬、炫耀。

为何呢?

张扬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

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欣赏,只能暴露自己“底气不足。”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2)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对自己有充足的、坚定的认识,那么,他又如何会把别人的毁誉放在心上呢?又怎么会张扬自己呢?

一个人过于高调,往往不是因为他“太优秀”,恰恰相反,是由于他“太无知。”

因为无知,所以他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秀”,却看不到世界之广阔。

冯骥才说:“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

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越是无知的人,往往声音越大。”

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谦卑,虚怀若谷,才能不断精进自己;

如果一取得一点成绩,就高调张扬,那么,就只会暴露自身的浅薄罢了。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3)

活得通透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

什么是真正的成熟呢?

是一个人脸上写满风霜,眼神却依旧清澈如水。

有的人,把成熟理解为与外界的浑浊“同流合污”。在他们看来,那些依然坚守底线的人,是幼稚,是傻。

事实上,幼稚的人,是他们自己。是他们没有通过“浑浊的考验。”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4)

有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有的人,历经沧桑,会逐渐把人性中的美好抛弃,变得唯利是图,这样的人,眼神往往是浑浊的;

有的人,历经沧桑,即使动摇过心中的信念,却会在不断地反思中,更加坚信“真善美”的力量,会变得更加纯粹。

他们在外界的磨砺下,对于自己所坚守的东西,反而会认识得更加深刻。

一个人,知世故并不难,难的是,知世故却不世故。

在浑浊的世界里,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不忘初心,才是真正的强者。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5)

活得通透的人,放下别人的期待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有的人,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于是,便放下自己的喜好,甚至放弃自己的“三观”,来迎合别人。

到头来,他们却发现,这样做,不但没有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反而失去了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

一个人,只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拥有独立的人格,才有资本去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什么表现(往往具备这三种特质)(6)

人生在世,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一个人,被一些人喜欢的特质,很可能会成为另一部分人,讨厌的特质。

既然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被所有人喜欢,那么,何不放下他人的期待,做真实的自己。

做真实的自己,自然会吸引与自己同频的人,一路前行。

结语: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懂谦卑;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悲悯。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不会锋芒毕露,而是学会了和光同尘、光而不耀。

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