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比率近3成,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更是超过一半,而且其中大部分并不自知。高血压患者都有测量血压的经历,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病情监测,诊断分级及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已经诊断高血压的患者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特殊高血压类型的诊断、血压的长期监测随访,还能增强患者参与意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1)

这篇文章从哪些人需要在家自测血压、家庭血压计如何选择、家庭自测血压的方式、如何解读自测血压 4个方面。

哪些人需要在家自测血压?

1.曾经测量显示血压高于参考值,怀疑血压异常的人

单次测量血压偏高并不一定是高血压。例如常见的白大褂高血压,面对医生就紧张焦虑,测得血压较高,而平静后又很正常;入职体检血压升高等情况。紧张可以使血压比平时高30 mmHg。

2.高血压患者

已确诊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长期在家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参与度、提高依从性、判断血压控制是否达标。

3.血压偏高,长期熬夜的人

血压偏高尚未达到高血压标准的,按规范应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器,进行24小时监测才能确诊。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在家自测血压的方式粗略了解情况。长期熬夜、精神紧张也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2)

家庭血压计如何选择?

1.选择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我国目前没有血压计的认证标准,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英国高血压协会BHS、欧洲高血压协会ESH)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就是合格的血压计。

2.血压计种类选择:有人认为水银血压计比电子血压计测得准。其实只要符合国际标准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在准确性上和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血压计一样精准,现在医院也是在用电子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测量位置不同分为上臂式、腕式等。原理相同,上臂式血压计测量的是肱动脉的血压,手腕式血压计测量的是桡动脉的血压。肱动脉相对比较粗大、血管弹性更好、血管搏动更强、上臂式血压计更为敏感准确性更高。家用的话推荐上臂式血压计。腕式血压计方便携带,尤其适合冬天,不用脱衣服。适合经常出差的人员。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3)

3.功能选择:电子血压计价格的高低和精确度关系不大,需要考虑的是合适的臂围、操作方便这两个因素。对于老年人可能需要佩戴自检,误动作提示这样的功能。

至于记忆值血压水平、语音播报、WIFI、蓝牙等功能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在自己的预算里,挑选最合适的。

4.血压计校准:血压计需要每年校准一次,校准可以通过卖方进行校准;将血压计带至医院与医院血压计进行比较,进行校准。

家庭自测血压的方式?

1. 测量前准备

测量前30分钟及以上时间内禁止饮酒、咖啡、浓茶、禁止吸烟及运动。同时应提前排空膀胱,坐位休息 3-5分钟,休息过程不能走动及交谈,测量手臂的衣物也应该去除。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4)

2. 测量方式

在测量过程取端坐位,双脚平放在地面,不交叉腿,测量上肢平放在桌面。袖带的宽度需要能覆盖上臂 3/4 以上的范围;袖带气囊中部应刚好在上臂血管搏动的位置,测量过程中患者及周围人员均应避免交谈。

初次诊断高血压者,早(6-9点)和晚(18-21点)各测一次坐位血压,连续自测7天后,去掉第一天血压测量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对于怀疑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建议早晚各自测1次,连续2-4周。

血压已得到控制,可保持每周自测1-2天,早晚各1次的频率,但怀疑高血压未控制或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自测频率应相应增加。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的测量血压,长期监测的患者,血压每周自测1次即可。但每3个月应重复一次第一周的自测频率,即每日早晚2次,连测一周。血压出现不稳定或未达标,则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两周的血压测量值可为改变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5)

3. 测完血压应记录哪些数据:测完后,应立即记录下血压和脉搏,并且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左臂还是右臂、便于就诊使用。

如何解读自测血压?

主要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家庭自测血压高于 135/85 mmHg即达到诊断标准。但单次测量并不够标准,如果同时高血糖或高龄的人,情况又有不同,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并咨询医生。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左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有一定的差别,一般相差不大,不会超过10-20mmHg,这种差别并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如果两侧上臂肱动脉血压差距大于20mmHg时,这时要考虑存在病理性的因素,建议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健康科普大赛#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学学自测血压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如何在家测量血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