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长安最应祭奠的人!

文:佚名 图:吕尚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2)

清明节,每个人都要上坟,去祭奠自己的先人,以示缅怀。可是,这首关于清明的脍炙人口的古诗作者,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墓茔如今只剩下一洼深坑,周围垃圾围绕,隐藏在司马村西村村中间的一片空地上。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3)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4)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司马村,位于少陵原上。

村东有许皇后墓,因为相对于汉宣帝的杜陵大冢小被称为小陵,“少”“小”通用,到了隋唐少陵原才被广泛叫了起来。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5)

而就是这样一个村,竟然还埋葬着另一位大文豪。

他的墓茔也在几十年前被夷为平地,如今,麦苗青青,村民手指着一片麦田,说就在这地方。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6)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归葬先人茔地(今陕西西安)。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7)

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站在柳宗元的墓址上,清风徐徐,我们的心情却有些沉重。

一座司马村,两个大文豪,身后何其不幸。历史打马而去,我们落地成殇。

望着东边的许皇后冢,还有村西的杜牧冢,东司马的柳宗元墓地,这么好的人文资源,却白白遗失在旷野,让后来人惭愧。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8)

据悉,4月3日,清明节前夕,长安作家协会和长安公益联盟一行首先拜谒了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柳青墓,并且和正在休整墓园周边的村民进行了交谈。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原型人物“才娃”刘天民也和几位村民赶过来一起参加了祭拜。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9)

一行人又来到竹园村,祭拜了一位大慈善家,辛亥革命元老朱子桥陵园。朱子桥字庆澜,民国时期在陕西赈灾,事迹广为传颂。

随后一行人又来到司马村,祭拜了两位大文学家杜牧和柳宗元,两人墓地相距不到五百米。村里人历历在目,还能记起几十年前两人墓中的情行。

柳宗元去了,没留下一点痕迹,让他的后人惆怅而去,也让所有人惆怅;杜牧去了,也没有了痕迹,让人唏嘘。其实,人本来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拱起的坟头,只是一个符号,谁又能去掉人们心中的纪念呢?就如霍光的故事以及许皇后的少陵,依然流传在这座塬上,只要文化不灭,杜牧就永在,柳宗元也永在,人生不过一场轮回,关于对他们的凭吊,不会就此,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烈。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10)

清明杜牧深度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11)

这次清明祭奠活动是由长安作家协会主席张军峰、长安公益联盟负责人何金鹏带队,一起参加的有辛娟、张立、李世华、玉亭秋、吕尚、望月等。

天地是根,父母是本,没有圣贤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延续。

清明祭奠是承继传统,崇敬先贤弘扬中华民族灵魂的最好的节日!

【家在长安】地域民俗文化美食纪实摄影。有记忆、有情感、有家乡味道。重怀旧,不失时尚,接地气,广知家乡,重视长安地域文化,综合有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