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婚后大发现、憋屈、越过越无力

问:我们五线城市,我是护士,身高165,体重60kg。除了上班,我还是催乳师,外边兼职做一些事儿,长相还行,工资比我老公高三倍。

男方身高175,体重80kg,长相老面,不注重形象,不讲卫生。

我和我老公相亲闪婚结的婚,他家庭条件比我家条件好。

婚前介绍人说工作是体制内,婚后发现是合同制,头发也谢顶,婚前一直戴假发。

婚后四个月内无性生活,通过家里人沟通有了夫妻生活,但是极不和谐,而且他的欲望很低。一个月3-4次吧,任务式性生活。

而且我觉得身体有问题,无射精,建议去检查,他家一直推脱不去检查,带我们算卦,讲迷信,我坚决不同意。

他家里人背着我带他去检查,还告知我父母说很正常,没问题。我无意看了化验单,并咨询专科医生,医生说问题很大,精子活力差,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平时我俩沟通很少,下班回家各自看手机。他很佛系,他比较保守,提到关于性方面的就拒绝沟通。

婚后我们和公婆住一起,家务都是公婆承担,婆婆平时和他沟通让对我好一点,过节会给他发钱,让他给我发节日红包。

婚后的5个月他有所改变,家务会分担,偶尔给我打洗脚水,给我洗袜子,但是我感觉还是很憋屈,有苦说不出的那种感觉,我该怎么办?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1)

冷爱回复:

上述的故事特别像生活中很喜欢囤积打折物品的人,看到商场有特别优惠的折扣,且商品看起来又特别好的时候,这类人就会冲进去,感觉抢到就是赚到了。但商品买回家后,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快过期了、变味了。

上述故事女主就是这样,在当地相亲市场上物色了一个家境不错、身高也还行的结婚对象,然后感觉自己和他结婚了就是赚到了,所以闪婚了。对方看起来就像一块黑巧克力,等到拿回家真正打开的时候,发现工作是合同制、就连头发也是谢顶的。

此时,女主才发现这块巧克力已经快过期了,味道像是变成了牛粪味的。于是她觉得非常地委屈、有苦说不出来,她觉得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同时,我们必须要看见的是,女主她有一个闪光点——她有一种成就富贵人生的潜质。

因为她在创富之旅的维度上做了很认真的努力,除了上班,还有兼职副业,她在创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她有一种发光的能量在里面,只是她现在很郁闷。

而我们今天分享的专题,就是写给处在低迷期、活得非常憋屈、感觉人生已经没有能量的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下文的干货,过上高能人生。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2)

01

分析篇

上述故事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

第一,双方的能量矛盾。

绝大多数人在看到上述故事后,都会说这个男生是个渣男、这一家人都很奇葩。但在我来看却不是这样子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可怜人。

这个男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低能儿,他对自己的能量有一种很准确的评估,他看到了自己的能量极低。

他的人生就好像一部手机,在没有电的时候会选择开启节能模式。而在手机开启节能模式的时候,屏幕就会变暗、性能也就会变低。

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能量,所以他只能节能。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从性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方位节能模式,让他像生活在套子里一样,无法跟真实世界接触。

而女主现在则是一个空心人,她表面上是有面子的——“他家庭条件比我家条件好”。外人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还不错,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苦。

现在她过着一种任务式的生活——双方沟通很少,两个人回家就各自看手机,男生偶尔上演渣男有三宝“痛哭、下跪加洗脚”。除此以外,俩人的生活没有任何亮点,更没有任何闪光时刻。

对于女主来说,这就是一个没有爱的环境。

根据我们【使命心理学】的框架来看,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就没有内部世界,而没有内部世界,整个人生就都空了。

所以,纵然女主有创富的外部世界,但没有创爱的内部世界,她的风光也只能在外部世界,回到家里依然还是会孤单寂寞。

这就是俩人的第一个矛盾:女主在关系里需要能量,而男生开启的却是节能模式。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3)

第二,对关系的认知不够。

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亲密关系是内部世界,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需要大量的认知升级。

好比上述故事女主,她就没意识到,认知也没有升级。

但一个人的人生是有积分的,就第一维度生存跟繁衍来讲,她的总积分其实不够用——选择了面子,就选不了里子。

男生的家境可能让女主感觉有面子,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其实他们的婚姻没有里子,其实她过得很痛苦。

还处在第一维度的人,能做的只有取舍。而取舍的最好选择,是选里子不选面子

如果要想突破,想要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从我们【使命心理学】中的积分制核心逻辑来看,就需要不断地升维。

因为每一次升维,积分都会扩充一遍。积分也是有上限的,处在第一维度时可能最高就是100分,但升维到了第二维度,积分可能最高就是1000分;升维到了第三维度,积分也许能达到10000分。

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分数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过得不一样,可以通过升维兑换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东西。

在第一维度确实很难找到一个满足自己多方面需求的人,因为积分是有限的。但人生只要不断地升维,就还有选择权。

以上,是分析上述故事现状产生的原因。知道了“为什么”,我们才能进一步地知道“怎么办”。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4)

02

行动篇

看完上述的原因分析,其实不难发现,人会低迷、活得憋屈,主要原因就是能量低。

所以,时刻觉察自己处在什么样的能量状态中、记录对自己有帮助的充电方式,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我自己就有一个充电清单。比如:看好的艺术品,听高能的音乐,闻好闻的香水精油,吃好吃的,做按摩,晒太阳,做运动,连接高能的人。

这些其实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就不展开说了。

我主要分享以下三种很多人不知道却很重要的充电方式:

第一种充电方式:连接信息环境。

最常见的一种充电环境,就是信息环境。

以上述故事女主为例,她虽然住在五线城市,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其实可以参加我们基本每周都会有的【使命心理学 ● 冷爱老师亲授系列网络课】。又或者不一定是我们的课程,自己喜欢的别的网络课都是可以的。

市面上有很多真正的能给人充电的网络活动,你参加完之后,就会感到自己很专注、整个人的能量会上升一大截,这种好状态是特别重要的。

连接信息环境,其实就好像现在有些手机是可以无线充电的,找到一个无线充电盘,把手机放上去就开始充电。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充电的信息环境有很多,完全可以尝试找到一些可以充电的生活方式。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5)

第二种充电方式:两栖式的生活。

什么叫两栖式的生活呢?

就是平常住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有空时到一线城市待一两天。就像两栖动物的水陆两栖一样。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从农村或五线城市去往一线城市生活,但大家可以去享受一线城市的其中一些部分东西。

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通了高铁,在周末或者是有空的时候,可以来一线城市看一场话剧、看一个艺术展或者参加一个线下活动。

这其实也是一种充电、滋养的方式。

这种两栖式的生活很适合有高铁覆盖的地方。当然,自己开车到一线城市也可以。

女人总是用这三个方法让男人爱(帮女人悄悄蓄能)(6)

第三种充电方式:候鸟式的生活。

什么叫候鸟式的生活呢?

就是平常都是住在一个地方,然后一年中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往别处。

现在很多人的工作都是有年假的,可以一年到头攒一个年假,也可以利用国庆这种长假期专门去旅行或学习。

当然,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

有的人想要发展自己、想要连接贵人,那么参加一个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课程或会议;有些人可能时间更充裕,甚至会到别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比如有些人冬天就会到一个更温暖的地方过冬等等。

某种意义上,这都是一种候鸟式的充电方式生活。

以上充电方式都是一个比喻,它是一个储能的过程。

因为我们人体就像一个机器,它需要保养,它需要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下储蓄能量。

当然,除了储能以外,还有节能。

因为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了,就是避免被人偷取能量、抢劫能量、远离负能量的人和环境等等。

总的来说,一个人如果能既能学会储能又能学会节能,就完全可以过上一个高能的人生。而过上高能人生之后,就会发现人生是有选择的。

好比上述故事女主,如果她能量足够大、认知足够高,她就可能会采取行动,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

这时,她会发现:“这不过就是一场我不想要的婚姻,离婚就完了,及时止损再找一个我想要的。这里找不到,就去一线城市找,又或者我就在这里,我跟他离了,重新找一个”

但她现在还不敢,因为她没有能量也没有能力冒险,更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正如她之所以相亲闪婚,就是因为没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但她的解决方案其实非常多,除了退而求其次、忍受一生以外,只要她敢于跨出一步,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她就有很多选择。

丰富多彩的多维人生,一定是她充电之后、储能之后的结果,一定是她认知上不断升级后的结果。

当她知道了原来爱是需要学习的;原来自己过去对于亲密关系、对于爱的很多认知是错的,她就会不断地学习,然后在情绪上不断地充电。

在有好的情绪、正确认知的情况下又持续采取正确的行动,她就会有全方位的跨越,这是必然会出现的好结果。

要明白,糟糕的人生就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对自己的懵懂一无所知。比如在这种状态下,经常有人会说“哪里要需要学习爱呢”又或者说“再凑合一下,他家境还比我好。”

就像《道德经》里讲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才能向上发展。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就像处于病态中。

这种退而求其次,甚至劝一个人不要折腾、把一个人摁下来的做法,我们是一定要强烈反对的。因为我们的人生是可以通过不断自我提升创造更多选择的。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呼吸不停、奋斗不止。

本文的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