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到了冬天里经常听到人们说“数九”了,天气要冷,一副很是先知的样子。那么“数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说起来,“数九”其实是民间的一种节气,用来计算寒天的办法,在各地都有流行,又叫做冬九九。每过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才算“数九”结束,也代表着正式春耕的时候。


“数九”的习俗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不知道了,但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流行了。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传统的文化中,阳长阴消表示象征着暖来寒去。而“九”代表着极数,最大,最多的意思,九九八十一表示最大不过的数,用九来计数等到了“九九”就寒气消除,到了暖日了。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1)


“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后每逢壬日开始算起,俗话说“冬至逢壬数九,夏至三庚入伏”。壬日是古代的一种计数方式,首先要了解“天干地支”,说起来比较麻烦。按照现在的公历,一般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之间,数九的第一天也叫做“交九”,表示“数九”的开始,一直等八十一后才算结束。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2)


人们常说的,“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在二十节气中,三九处于“小寒”时间段,四九处于“大寒”的时间段,气温降到了到全年的最低值。北方经常会下大雪封路,即使南方也经常会出现大风降雨等天气。而立春正好六九的第一天,所以也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3)


在农村里还流传着数九歌,从小到大人们就教给孩子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 八九不犁地,不过三五日,九尽杨花开”。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数九歌也有许多的差异。如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九尽桃花开”,这只适合南方地区,北方的一些地区需要在加上一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相比南方差九天左右。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4)


关于“数九”的习俗非常多,在过去的时候还有“画九”和“写九”的说法,这两种习俗基本相似。到了冬至的时候,画上素梅一枝,有八十一个花瓣,每天染上一瓣,这叫做九九消寒图。“写九”是从头九的第一天开始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样一段话,这里面要注意的是繁体字,每天写上一笔,正好是八十一笔。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5)


相对于“冬九九”对应的是“夏九九”,是从夏至后的三庚后开始算起,也是九九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热的季节,正如现在所说的三伏天一样。不过相对于“冬九九”,“夏九九”流传并不广泛,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说法。其实在古代来说,冬天缺衣少食最为难熬,掰着手指头算,夏天不存在这样的忧患,也是“冬九九”被人们熟知的原因。


数九下雨有什么讲究吗(农村里数九的习俗)(6)

“数九”是咱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生产中,通过自然的生态反应和天气征兆总结的经验,非常科学方式,直到现在依然指导着农村里的生活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