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最高理想,就连孔子都没能免俗,为了当官,四处奔波。

毕竟,读书人的前途比较窄,只有当官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埋没。

大唐时代,最能体现自己文化素养的就是看其诗写得如何?所以,越是诗歌写得好,越能被看作文化水平高,自然,也就有资格当官了。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1)

孟浩然

孟浩然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一派,自然也是诗坛的高手,他对于当官,自然也很热心,而且朝廷也看重他。但奇怪的是他却到死都没能混上一官半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01.孟浩然对于当官既热衷,又不热衷,充满了矛盾

孟浩然在历史上留名,是因为他的诗歌写得好。

大唐诗歌流派比较多,但公认的山水田园诗写得最好的就是孟浩然了。因此,后期的山水田园诗人,都把孟浩然封为这一派的祖师,承认自己的诗歌是在孟浩然的影响下,才得以成功。这足以说明孟浩然在诗坛上的地位了。

孟浩然小时候就有神童的美誉,而且家庭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能光宗耀祖。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2)

神童孟浩然

在这种期望下,孟浩然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一考就中,有了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

但奇怪的是在这以后,孟浩然却没有主动去参加进士科考试了,甚至有一次他到长安去参加进士科考试,走到一半,又回来了,算是自动弃权了。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孟浩然一直都没说。在笔者看来,这个时候是大唐政权向武则天创立的武周政权转变的时刻,孟浩然大概是想做大唐的臣子,因此,在武则天要当新朝皇帝时,就选择了逃避,不出来当官。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3)

女皇武则天

02.人到中年的孟浩然,开始热衷仕途,但却不想参加考试

大唐的文人,很好有愿意在山野中度过自己的一生的。毕竟,大唐在武则天死后,开始呈现一片蒸蒸日上的气象,而且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在这种状况下,读书人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孟浩然在自己的青年时期,逃避官场,专心读书,还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并成为天下闻名的诗人。

在拥有了诗坛上的名气之后,孟浩然觉得自己应该出山,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于是,他开始琢磨着怎样才能当官了。

当时的大唐,要想当官,必须参加进士科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有资格当官。孟浩然早年参加过科举考试,而且还是考试的胜者,按理说,以孟浩然的出身,参加进士科考试获得当官的资格,应该是一件好事。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4)

古代科举考试的学生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孟浩然却不想走这条路,或许作为一个诗派的开山祖师,名气使得孟浩然认为自己有身份,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是朝廷主动请他出来做官。

在这种想法驱使下,让孟浩然觉得要在考场上,和一帮贫寒之人抢几个名额,有失身份,所以,孟浩然不愿意去做这种事。但这种原因有些站不住脚,因为孟浩然本身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对于面子看得不重,更不会瞧不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要说孟浩然瞧不起科举考试,也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他在年轻时是一位考场上的得胜者,他没有理由去否定这个看起来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

既然不是瞧不起科举考试,那么,在笔者看来,应该是孟浩然担心自己考不上,坏了自己的名声,才刻意不去参加科举考试。

因为大唐的进士科考试难度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考得上的。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5)

严格的唐代科举

大唐的科举考试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两种,其中,明经科考试比较简单,而进士科考试不仅要靠诗歌,还要靠策略,同时录取的名额有限,一次进士科考试,只取十个人左右。

当时对于科举考试的描述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三十岁考取了明经科,已经算是很笨的人了,而在五十岁考取进士科,则算是年轻人,还大有可为,但大唐时代人均寿命才五十岁,可想而知,进士科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的孟浩然觉得自己要是万一考不上,那就是很丢面子的事。

因此,这可能是孟浩然就没有走科举考试之路的原因了。

03.举荐之路坎坷,孟浩然终究绝意仕途

孟浩然既然不想通过参加进士考试取得做官的资格,那么就只有另走外一条路来实现自己当官的理想了——被人推荐。

大唐虽然有考试制度,但也没有完全依赖这个制度来选拔官员。

作为统治者,似乎知道有些有名气的人有古怪的脾气,所以,只有要人推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能当官。只是这个推荐人不能是一般人,必须在朝廷上有地位,有官职,这样,说出的话才会有人听。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6)

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是诗坛大家,在诗人当中有名,在当时的大唐官场,有文化的官员数量不少,这些人自然知道孟浩然的名声,也非常想认识他。所以,孟浩然想走考入推荐这条路当官,并不是什么难事,只看他把握机会的能力如何了。

孟浩然当官心切,并没有坐在家里死等。他第一个求的人是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无论是名气还是官职,都是有分量的。

所以,孟浩然张九龄回家路过岳阳时,特地求见他,还写了一首诗献给张九龄,表达了自己想做官的心愿: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在诗歌中,孟浩然很直接向张九龄表达希望张九龄能够举荐自己当官,而张九龄也是诗人,自然知道同为诗人的孟浩然的心意。

但是张九龄自己是走的科举之路才当的官,而且为官清廉,是出了名的不徇私情,对于孟浩然求他推荐当官,张九龄自然不愿意破坏原则。再加上这一次张九龄回家,是奔丧,要辞官守孝三年,说话也没什么分量。所以,就没有出手相帮。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7)

宰相张九龄

孟浩然请托张九龄没有达到做官的目的,非常失望,只好回到家乡,继续当一名诗人。

后来,节度使韩朝宗知道孟浩然有做官的意愿,觉得应该帮助孟浩然实现这个愿望。正好,他要回京述职,就想让孟浩然和自己一起去长安,顺便向朝廷推荐。

韩朝宗是一位很有能力和官声的人,也推荐过一些文化人当官。如果孟浩然能抓住这一次机会,应该可以实现当官的愿望。

但是,在韩朝宗和孟浩然约定好了日期之后,就在要动身的那一天,孟浩然有一位朋友来拜访他,孟浩然很高兴,就和朋友一起喝酒,喝到高兴处,把和韩朝宗约定的事给忘了。

韩朝宗几次派人催孟浩然上路,结果孟浩然都不理睬,还说有什么事等自己的酒喝完了再说。

孟浩然为什么没有做官(山水诗人孟浩然)(8)

孟浩然友人韩朝宗

这一下让韩朝宗很生气,就撇下孟浩然自己走了。失去了这一次机会,孟浩然算是彻底失去了做官的资格了。

在笔者看来,孟浩然可能有做官的资格,但却没有做官的能力,毕竟,要做官,主要的是要搞好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但孟浩然诗人的性格,使得他恰恰就缺少这方面的情商。

由此可见,孟浩然注定不是当官的料。

文献资料:《孟浩然传》、《新唐书·孟浩然传》、《唐才子传·孟浩然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