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出自《论语·里仁》。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

大道相同,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想到《道德经》第38章关于这句话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意思是: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仪、制度,是缺乏忠信与诚实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

“道”是根,“礼”是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虽然《道德经》主要针对君王讲的,告诫君王如何用仁德之心来对待百姓。在老子看来“道、德、仁、义、礼”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舍本逐末。而且我认为对企业经营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比方一项事业创业之初,都是兢兢业业地为他人服务,因为自己一无所有,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立足,所以在此时表现出来的是一份忘我,全力以赴地帮助别人,这是暗合“道”妙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德”的层面,事业就有大小厚薄的区分,客户的利润有的高、有的低,对老客户因为贡献少,就会有所冷落、怠慢;第三个“仁”的层面,公司形成一定规模以后,与同行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重点从关注客户到竞争对手,为了竞争而竞争,忘记了客户的利益,公司的格局境界逐渐降低;第四个层面从竞争对手到公司内部,第一个层面几乎是忘我的,把客户放在心中;第二个层面虽然对客户有所冷落,至少关注点还在客户身上;第三个层面以竞争对手中心,为竞争而竞争;第四个层面竞争指向内部,发现股东、高管之间产生矛盾,出现“拉帮结派”、“兄弟分家”的情况,就到了“义”的层面;第五个层面,到了“礼”的层面,礼就是礼貌、制度、规范,面对利益的冲突,就建立各项制度规范,但人们已经忘记初心,遇到风雨,事业就会分崩离析。

老子从“道、德、仁、义、礼”五个层面解读一项事业的“周期律”,很多事业就很难跳出这个“周期律”。

一个企业从最初的兢兢业业到最后的分崩离析,其根本原因是“小我”,“小我”与“小我”碰撞时就很难超越,“放于利而行,多怨”。只有去除“小我”,成就“大我”,才能突破"周期律",螺旋攀升。

“义”与“利”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孔夫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所以我们在学习《论语》时,千万不要死搬教条,被文字表面的意思束缚了。我们如何面对利益呢?谨记孔夫子的另外一句教诲——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依道而行,才能天长地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