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为什么叫菜(十万个为什么佛跳墙)(1)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道菜叫“佛跳墙”?“佛跳墙”是闽菜中的经典之作,从清朝至今,佛跳墙历经两百多年的改良与发展,受到了海内外食客的赞美与喜爱。制作佛跳墙的材料众多,过程复杂,需要用几十种主料、十多种辅料,文火烹制而成。那么这道菜为什么叫“佛跳墙”呢,是不是真的有佛被这道菜吸引地跳墙而入呢?来和八斗一起了解一下吧。

“佛跳墙”的主料有鸡肉、鸭肉、猪肚、蹄尖、蹄筋、火腿等家禽、肉类,鱼翅、海参、鲍鱼、干贝等海味,还有鸽蛋、香菇、笋尖等作为点缀,十分丰富。佛跳墙的制作,讲究把握火候、保留原材料的精华与香味。炖煮的坛子要选用绍兴酒坛,食材装坛后,先用荷叶盖住坛口,加盖密封;然后用旺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五六个小时,方能完成。正宗的佛跳墙,在煨成开坛之时,会有浓郁的菜香和淡淡的酒香扑鼻而来。盛出来的汤色浓郁,味道醇香;食材软烂,肥而不腻,口齿生香,听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流口水了呢?

传说这道菜创始于清朝。同治末年,福州钱庄一位官员很想结交权贵,于是设家宴宴请福建当地的主政官周莲。这位钱庄官员的夫人是绍兴人,为表示隆重,她亲自操刀,烹饪了一道大菜,名叫“福寿全”,将当地特产的海产与家禽,一并放入绍兴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品尝后很是满意,回去之后仍然念念不忘这道菜的美味,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命令自家的厨师郑春发依样仿制,于是郑春发登门求教这位夫人。他学到这门技术后,利用福建多海产的特色,加大海产的比例,少用家禽,使得这道菜带有了海鲜风味。后来郑春发开办了聚春园菜馆,继续改良这道菜,使这道菜的名声远播,前来品尝的客人都赞不绝口。福寿全也就成为这家菜馆的主打菜。有一天,几名秀才到菜馆聚会,店小二捧出一坛菜肴到秀才桌前,坛盖揭开,香气四溢,这几位秀才品尝后很是满意,其中一位秀才当即赋诗一首,其中一句写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意思是坛子一打开,菜肴的荤香味道立刻就传到了四邻街坊那里,恐怕佛闻到了这股香味,也要跳出寺庙墙头,来品尝这道菜的美味了。从此,便有人戏称这道菜为佛跳墙。又因为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有些类似,人们就逐渐用佛跳墙这一戏谑的名字来表达对这道菜的赞美了。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书局出版

佛跳墙为什么叫菜(十万个为什么佛跳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