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赋得古原草送别(每日背诗渔家傲)(1)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注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1. 塞下: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2.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5. 浊酒:未滤的酒。

6.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7.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8.不寐:睡不着。

简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生活,是抒写戍卒思乡的佳作。范仲淹的边塞词,向来以苍凉悲壮闻名,这首亦不例外。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时间、地点,顺便带出词人对边塞秋天的感受。一个“异”字,既刻画出西北边疆的秋景与内地大不相同,还传达出作者的“惊异”心理。到底是如何“异”呢?以下几句便是一个说明。首先,“衡阳雁去无留意”,这里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南飞,毫无留恋之意。“无留意”三字,表面上是写雁,实际是写人。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呢?

此时,“四面边声连角起”,角声凄厉,令人心寒。但见,“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正是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观。有“千嶂”、“长烟”、“落日”的陪衬,“孤城”并不孤独。然而,人却是孤独的。特别是在这苍茫的环境中,在凄厉的声声号角中,在落日长烟的孤城中,人就倍加怀念故乡的温馨。于是,下阕自然过渡到思乡的主题上来。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浊酒和“万里”家乡,对比悬殊,更加突出乡愁之重。

“燕然未勒”用典,据载汉代的大将窦宪,曾大破匈奴,并登燕山,“刻石勒功而还”。“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说,国家边疆未定,我还未报效国家,归乡就无从谈起,所以我才忧愁,我才喝酒。家愁未消,又添国愁,可以说这是一种复杂而浓厚的愁。

“羌管悠悠霜满地”句,照应上片的角声,渲染出浓浓的思乡愁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此环境中,将士难以入眠,徒增白发,徒流浊泪。末句,由己及人,微微宕开便紧急收束全词,情感悠悠不尽,苍凉而悲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