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简单说bios和cmos区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单说bios和cmos区别(BIOS和CMOS概念详解)

简单说bios和cmos区别

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IOS,完整地说应该是ROM-BIOS,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它实际上是被固化到计算机中的一组程序,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

BIOS定义

系统开机启动 BIOS,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其中保存有微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主板上可以看到BIOS ROM芯片,请参见微机主板图。一块主板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一、BIOS中断例程 即BIOS中断服务程序。它是微机系统软、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用于程序软件功能与微机硬件实现的衍接。DOS/Windows操作系统对软、硬盘、光驱与键盘、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管理即建立在系统BIOS的基础上。程序员也可以通过对INT 5、INT 13等中断的访问直接调用BIOS中断例程。

二、BIOS系统设置程序 微机部件配置情况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CMOS RAM芯片中的,它保存着系统CPU、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关机后,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向CMOS供电以保持其中的信息。如果CMOS中关于微机的配置信息不正确,会导致系统性能降低、零部件不能识别,并由此引发一系统的软硬件故障。在BIOS ROM芯片中装有一个程序称为“系统设置程序”,就是用来设置CMOS RAM中的参数的。这个程序一般在开机时按下一个或一组键即可进入,它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用户使用。这个设置 CMOS参数的过程,习惯上也称为“BIOS设置”。新购的微机或新增了部件的系统,都需进行BIOS设置。

三、POST上电自检 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将有一个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这是由一个通常称之为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 检)的程序来完成的。这也是BIOS的一个功能。完整的POST自检将包括CPU、640K基本内存、1M以上的扩展内存、ROM、主板、 CMOS存贮器、串并口、显示卡、软硬盘子系统及键盘测试。自检中若发现问题,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或鸣笛警告。

四、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在完成POST自检后,ROM 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启动顺序搜寻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

什么是POST自检?

接通微机的电源,系统将执行一个自我检查的例行程序。这是BIOS功能的一部分,通常称为POST——上电自检(Power On Self Test)。

完整的POST自检包括对CPU、系统主板、基本的640KB内存、1MB以上的扩展内存、系统ROM BIOS的测试;CMOS中系统配置的校验;初始化视频控制器,测试视频内存、检验视频信号和同步信号,对CRT接口进行测试;对键盘、软驱、硬盘及CD-ROM子系统作检查;对并行口(打印机)和串行口(RS232)进行检查。自检中如发现有错误,将按两种情况处理:对于严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则停机,此时由于各种初始化操作还没完成,不能给出任何提示或信号;对于非严重故障则给出提示或声音报警信号,等待用户处理。

BIOS的功能

当自检完成后,系统转入BIOS的下一步骤:从A驱、C驱或CD-ROM以及网络服务器上寻找操作系统进行启动,然后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从功能上看,BIOS分为三个部分:

1、自检及初始化程序;

2、硬件中断处理;

3、程序服务请求。

下面我们就逐个介绍一下各部分功能:

(一)自检及初始化

这部分负责启动计算机,具体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用于计算机刚接通电源时对硬件部分的检测,也叫做加电自检(POST),功能是检查计算机是否良好,例如内存有无故障等。第二个部分是初始化,包括创建中断向量、设置寄存器、对一些外部设备进行初始化和检测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BIOS设置,主要是对硬件设置的一些参数,当计算机启动时会读取这些参数,并和实际硬件设置进行比较,如果不符合,会影响系统的启动。

最后一个部分是引导程序,功能是引导DOS或其他操作系统。BIOS先从软盘或硬盘的开始扇区读取引导记录,如果没有找到,则会在显示器上显示没有引导设备,如果找到引导记录会把计算机的控制权转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把操作系统装入计算机,在计算机启动成功后,BIOS的这部分任务就完成了。

(二)程序服务处理和硬件中断处理

这两部分是两个独立的内容,但在使用上密切相关。

程序服务处理程序主要是为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服务,这些服务主要与输入输出设备有关,例如读磁盘、文件输出到打印机等。为了完成这些操作,BIOS必须直接与计算机的I/O设备打交道,它通过端口发出命令,向各种外部设备传送数据以及从它们那儿接收数据,使程序能够脱离具体的硬件操作,而硬件中断处理则分别处理PC机硬件的需求,因此这两部分分别为软件和硬件服务,组合到一起,使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

BIOS的服务功能是通过调用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的,这些服务分为很多组,每组有一个专门的中断。例如视频服务,中断号为10H;屏幕打印,中断号为05H;磁盘及串行口服务,中断14H等。每一组又根据具体功能细分为不同的服务号。应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外设、进行什么操作只需要在程序中用相应的指令说明即可,无需直接控制。

BIOS的种类

由于BIOS直接和系统硬件资源打交道,因此总是针对某一类型的硬件系统,而各种硬件系统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BIOS,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同一种BIOS也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来说,功能更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BIOS有AMI BIOS和Award BIOS。

1、AMI BIOS

AMI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最早开发于80年代中期,为多数的286和386计算机系统所采用,因对各种软、硬件的适应性好、硬件工作可靠、系统性能较佳、操作直观方便的优点受到用户的欢迎。

90年代,AMI又不断推出新版本的BIOS以适应技术的发展,但在绿色节能型系统开始普及时,AMI似乎显得有些滞后,Award BIOS的市场占有率借此机会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AMI研制并推出了具有窗口化功能的WIN BIOS,这种BIOS设置程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主窗口的各种标记也比较直观,例如,一只小兔子表示优化的默认设置,而一只小乌龟则表示保守的设置,一个骷髅用来表示反病毒方面的设置,画笔和调色板则表示色彩的设置。

AMI WinBIOS已经有多个版本,目前用得较多的有奔腾机主板的Win BIOS,具有即插即用、绿色节能、PCI总线管理等功能。

2、Award BIOS

Award BIOS是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目前十分流行,许多586主板机都采用Award BIOS,功能比较齐全,对各种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支持。Award BIOS也有许多版本,现在用得最多的是4.X版。

电脑启动后,CPU,内存等自检时,在屏幕最下方,即:PressDELtoentersetup之下显示有一行:10/20/1998-i440bx-w977-2a69km4kc-00之类的字符,这一串文字是AwardModularBIOS的标志,而并不是系统BIOS的版本号。

前面的日期应该是该BIOS的最后修改日期(也可能是指该批主板的生产日期)。其中2a69k标示主板所采用的芯片组类型。其中第6和第7位字符(m4)是硬件厂商的代码信息。一些常见的芯片组的编码信息如下:

2A69K:Intel440BXchipset

2A69J:Intel440LXchipset

2A59F:IntelTritonⅡHXchipset

2A59G:IntelTritonVXchipset

2A59I:IntelTritonTXchipset

2A5Ⅱ:SiS5598Chipset

2A5IK:SiS5591Chipset

2A5KB:Ali1449/61/51Chipset

2A5LC:VIAApolloVP2Chipset

2A5LE:VIAApollo(M)VP32A5L7:VIAVT82C570

BIOS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BIOS可以算是计算机启动和操作的基石,一块主板或者说一台计算机性能优越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大家在使用Windows 95/98中常会碰到很多奇怪的问题,诸如安装一半死机或使用中经常死机;Windows 95/98只能工作在安全模式;声卡解压卡显示卡发生冲突;CD-ROM挂不上;不能正常运行一些在DOS、Windows 3.X下运行得很好的程序等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BIOS设置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你的BIOS根本无法识别某些新硬件或对现行操作系统的支持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重新设置BIOS或者对BIOS进行升级才能解决问题。另外,如果你想提高启动速度,也需要对BIOS进行一些调整才能达到目的,比如调整硬件启动顺序、减少启动时的检测项目等等。

什么是CMOS?

CMOS(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 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CMOS RA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早期的CMOS设置程序驻留 在软盘上的(如IBM的PC/AT机型),使用很不方便。现在多数厂家将CMOS设置程序做到了BIOS芯片中,在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 就可进入CMOS设置程序方便地对系统进行设置,因此CMOS设置又被叫做BIOS设置。早期的CMOS是一块单独的芯片MC146818A(DIP封装),共有64个字节存放系统信息,见CMOS配置数据表。386以后的微机一般将 MC146818A芯片集成到其它的IC芯片中(如82C206,PQFP封装),最新的一些586主板上更是将CMOS与系统实时时钟和后备电池集 成到一块叫做DALLDA DS1287的芯片中。随着微机的发展、可设置参数的增多,现在的CMOS RAM一般都有128字节及至256字节的容量。为保持兼容性,各BIOS厂商都将自己的BIOS中关于CMOS RAM的前64字节内容的设置统一与MC146818A的CMOS RAM格式 一致,而在扩展出来的部分加入自己的特殊设置,所以不同厂家的BIOS芯片一般不能互换,即使是能互换的,互换后也要对 CMOS信息重新设置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你认识主板上的BIOS芯片吗?介绍常见的BIOS芯片的识别 ROM BIOS是主板上存放微机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的只读存贮器,其功能是微机的上电自检、开机引导、基本外设I/O和系统CMOS 设置。主板上的ROM BIOS芯片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为双排直插式封装(DIP),上面印有“BIOS”字样。虽然有些BIOS 芯片没有明确印出“BIOS”,但凭借外贴的标签也能很容易地将它认出。586以前的BIOS多为可重写EPROM芯片,上面的标签起着保护BIOS内容的作用(紫外线照射会使EPROM内容丢失),不能随便撕下。586以后的ROM BIOS多采用EEPROM(电可擦写只读ROM),通过跳线开关和系统配带的驱动程序盘,可以对EEPROM进行重写,方便地实现BIOS升级。常见的BIOS芯片有AMI、Award、Phoenix等,在芯片上都能见到厂商的标记。

CMOS数据的备份

由于CMOS的数据是否正确关系到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所以对CMOS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是非常重要的。备份的最简单方法是在SETUP程序中,用笔把各个参数记下来或者用屏幕硬拷贝(按Print Screen键)的方法把各个设置界面打印出来。这里介绍一种用程序把数据备份下来的方法(以AMI BIOS为例,这些方法对其他的CMOS也适用;用Turbo C 2.0,下同):

/*把CMOS中的数据读到A盘的CMOS.DAT文件中*/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cmos[64];FILE *fp;int i;

for(i=0;i<64;i )

{ outportb(0x70,i);

cmos[i]=inportb(0x71);

}

fp=fopen("A:\CMOS.DAT","wb");

fwrite(&cmos[0],1,64,fp);

fclose(fp);

}

CMOS数据的恢复

文件CMOS.DAT的内容可以在GEBUG(或PCTOOLS等工具软件)中显示和编辑,也可将其再写回CMOS,这里给出自动写回数据的程序:

/*把A盘CMOS.DAT文件的数据写回CMOS中*/

#include "stdio.h"

main()

{ char cmos[64];FILE *fp;int i;

fp=fopen("A:\CMOS.DAT","rb");

fread(&cmos[0],1,64,fp);

for(i=0;i<64;i )

{ outportb(0x70,i);

outportb(0x71,cmos[i]);

}

fclose(fp);

}

破译或摧毁CMOS口令

由于各种原因,有时需要破译或者摧毁CMOS的口令,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果能启动系统,但由于忘记或不知CMOS口令而无法进入CMOS设置状态,此时可采用程序法来破译CMOS的口令(由于程序较长,这里省略,如那位朋友有兴趣请Mail to:zuiyue@263.net)。用程序摧毁CMOS密码的设置:

/*摧毁CMOS密码*/

#include <dos.h>

void far(*p)()=MK_FP(0xffff,0x0000);

main()

{ int i;

for(i=0x34;i<0x40;i )outp(0x70,i);

out(0x71,0)

(*p)()

}

用DEBUG向端口发送数据的O命令向端口70h和71h发送一个数据,也可以清除CMOS的设置,具体操作如下:

C:\>DEBUG

―O 70 10

―O 71 01

―Q

另外,也可以把上述操作用DEBUG写成一个程序放在一个文件(如DELCMOS.COM)中,具体操作如下:

C:\>DEBUG

―A 100

XXXX:0100 MOV DX,70

XXXX:0103 MOV AL,10

XXXX:0105 OUT DX,AL

XXXX:0106 MOV DX,71

XXXX:0109 MOV AL,01

XXXX:010B OUT DX,AL

XXXX:010C

―R CX

CX 0000

:0C

―N DELCMOS.COM

―W

Writing 000C bytes

―Q

以后,只要能用软盘启动系统,运行DELCMOS.COM就能取消CMOS的设置。CMOS放电。如果由于人为原因或由于机器故障使CMOS被破坏,而又不能用软盘启动系统,即系统引导顺序为“C:,A:”,或者Floppy Drive A:设置为Not Installed(或Disabled),系统不认A驱,这是便只有放电一途了。放电的方法有电池短接法、跳线短接法和芯片放电法。电池短接法:如果利用可拆卸电池供电,可以把电池拔下,用一根导线将电池插座两端短路,对电路中的电容放电,使CMOS RAM中的信息被清除;如果电池被焊死在主板上,就必须用电烙铁和吸锡器拔开电池的一个管脚来放电。需说明的是,电池短接法必须在短电的情况下进行,此法对一般用户是不可取的,因为拆卸和焊接电池时可能造成主板的损坏、短路、断路等问题,建议用下面的跳线短接法给CMOS放电。跳线短接法:在电池附近有一个跳线开关,跳线旁边注有RESET CMOS、CLEAN CMOS、CMOS CLOSE或CMOS RAM RESET等字样,跳线开关一般为四脚,有的在1、2两脚上有一个跳接器,此时将其拔下接到2、4脚上即可放电;有的所有脚上都没有跳接器,此时将2脚于充电电容短接即可放电。芯片短接法:开机后运行CMOS的SETUP命令全是由于机内一块芯片的作用,此芯片一般位于主板的左上方,很容易找到。找到后,用一段裸露的铜丝线,在管脚上快速划过,可多划几次,这样CMOS所设置的参数便以丢失,开机后重新设置各参数即可。

BIOS和CMOS相同吗?

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块ROM芯片中。而CMOS通常读作C-mo-se(中文发音“瑟模室”),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情况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芯片由主板上的充电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丢失。CMOS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BIOS的设定程序来实现。

关于CMOS放电

常常听到计算机高手或者非高手说“口令忘啦?给CMOS放电吧。”,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在计算机中设置了进入口令,而你又碰巧忘记了这个口令,你将无法进入计算机。不过还好,口令是存储在CMOS中的,而CMOS必须有电才能保持其中的数据。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CMOS 的放电操作使计算机“放弃”对口令的要求。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机箱,找到主板上的电池,将其与主板的连接断开(就是取下电池喽),此时CMOS将因断电而失去内部储存的一切信息。再将电池接通,合上机箱开机,由于CMOS已是一片空白,它将不再要求你输入密码,此时进入BIOS设置程序,选择主菜单中的“LOAD BIOS DEFAULT”(装入BIOS缺省值)或“LOAD SETUP DEFAULT”(装入设置程序缺省值)即可,前者以最安全的方式启动计算机,后者能使你的计算机发挥出较高的性能。

什么是BIOS设置?

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是由一些硬件设备组成的,而这些硬件设备会由于用户的不同需要而在品牌、类型、性能上有很大差异。例如,对于硬盘,就可能存在容量大小和接口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的硬件配置所对应的参数也不同,因此,我们在使用计算机之前,一定要确定它的硬件配置和参数,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存入计算机,以便计算机启动时能够读取这些设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设置程序对硬件系统设置参数。由于ROM(只读存储器)具有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且掉电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会丢失的特点,因此这些设置程序一般都放在ROM中,我们常常称其为BIOS设置。此外,运行设置程序后的设置参数都放在主板的CMOS RAM芯片中,这是由于随着系统部件的更新,所设置的参数可能需要修改,而RAM的特点是可读取、可写入,加上CMOS有电池供电,因此能长久地保持参数不会丢失,但电池如果使用时间较长,电力不足,也可能会产生掉电现象,系统设置参数会丢失,这时只需要更换一只新电池并重新进行设置就可以了,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BIOS设置和CMOS设置是不完全相同的,二者不能混淆。

BIOS设置程序的基本功能

BIOS的设置程序目前有各种流行的版本,由于每种设置都是针对某一类或几类硬件系统,因此会有一些不同,但对于主要的设置选项来说,大都相同,一般分为下面几项:

* 基本参数设置

包括系统时钟、显示器类型、启动时对自检错误处理的方式。

* 磁盘驱动器设置

包括自动检测IDE接口、启动顺序、软盘硬盘的型号等。

* 键盘设置

包括上电是否检测硬盘、键盘类型、键盘参数等。

* 存储器设置

包括存储器容量、读写时序、奇偶校验、ECC校验、1M以上内存测试及音响等。

* Cache设置

包括内/外Cache、Cache地址/尺寸、BIOS显示卡Cache设置等。

* ROM SHADOW设置

包括ROM BIOS SHADOW、VIDEO SHADOW、各种适配卡SHADOW。

* 安全设置

包括硬盘分区表保护、开机口令、Setup口令等。

* 总线周期参数设置

包括AT总线时钟(ATBUS Clock)、AT周期等待状态(AT Cycle Wait State)、内存读写定时、Cache读写等待、Cache读写定时、DRAM刷新周期、刷新方式等。

* 电源管理设置

是关于系统的绿色环保节能设置,包括进入节能状态的等待延时时间、唤醒功能、IDE设备断电方式、显示器断电方式等。

* PCI局部总线参数设置

关于即插即用的功能设置,PCI插槽IRQ中断请求号、PCI IDE接口IRQ中断请求号、CPU向PCI写入缓冲、总线字节合并、PCI IDE触发方式、PCI突发写入、CPU与PCI时钟比等。

* 板上集成接口设置

包括板上FDC软驱接口、串并口、IDE接口的允许/禁止状态、串并口、I/O地址、IRQ及DMA设置、USB接口、IrDA接口等。

* 其它参数设置

包括快速上电自检、A20地址线选择、上电自检故障提示、系统引导速度等。

BIOS设置程序的进入方法

进入BIOS设置程序通常有三种方法:

1、开机启动时按热键

在开机时按下特定的热键可以进入BIOS设置程序,不同类型的机器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按键不同,有的在屏幕上给出提示,有的不给出提示,几种常见的BIOS设置程序的进入方式如下:

Award BIOS:按Ctrl Alt Esc,屏幕有提示;

AMI BIOS:按Del或Esc,屏幕有提示;

COMPAQ BIOS:屏幕右上角出现光标时按F10,屏幕无提示;

AST BIOS:按Ctrl Alt Esc,屏幕无提示。

2、用系统提供的软件

现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在DOS下进入BIOS设置程序而进行设置的程序,在Windows 95的控制面板和注册表中已经包含了部分BIOS设置项。

3、用一些可读写CMOS的应用软件

部分应用程序,如QAPLUS提供了对CMOS的读、写、修改功能,通过它们可以对一些基本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