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邓潇丽)中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读懂中国”离不开读懂“中国文化”世界各国要开展对话,达成文化上的认同是重要前提昨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之“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认同与文明对话”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跨文化冲突与融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跨文化冲突与融合(拥抱共同的未来)

跨文化冲突与融合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邓潇丽)中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读懂中国”离不开读懂“中国文化”。世界各国要开展对话,达成文化上的认同是重要前提。昨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之“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认同与文明对话”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与会嘉宾国创会副会长邬书林认为,学者们有重任,要从学理上讲好中国故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学者们应该把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研究成果传递到本国民众与世界各国,以构筑认同的文化基础。”

邬书林提出了期待——“读懂中国”需要一群懂不同语言、有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一起来参与。“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应当保持一种这样的心态‘中国好,世界才会好。世界好,中国才会更好’。”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陈晋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和而不同”,这些也是当今中国看待国际关系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基础,“中国文明没有必然和其他文明发生冲突的基因。”全人类有许多共同的价值追求:崇尚自由、追求公正、爱好和平以及向往安定和富足的生活,反对压迫、暴力、贫困和环境破坏。因此陈晋认为,“摆脱文化冲突,才能拥抱共同的未来。”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认为,文化认同与文明对话的开展,离不开准确的翻译。在研讨会现场,他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充分表明不准确的翻译可能带来的“文化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