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历史的每一粒尘埃,落到某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哪怕这个人是谪仙李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李白的小故事20个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20个字(学习一下诗人李白的小传)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20个字

人都说“历史的每一粒尘埃,落到某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哪怕这个人是谪仙李白。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初,身处齐鲁之地的李白当即带着家人南下避乱。李白一家过金陵、宣城、越中,一路奔亡千里,最后在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庐山停下了脚步。

提到庐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据史料分析,在李白一生中,曾三至庐山。著名的《望庐山瀑布》应该是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前后,李白初次登庐山时所作,那时的李白二十四五岁,和盛世大唐一样青春正盛,大鹏正展翅。辗转三十年,李白再次来到庐山隐居,时年五十五岁的李白,和安史之乱中的大唐一样,风雨飘摇,悲愤失落。这次李白隐居在庐山的屏风叠达半年之久,期间修建了读书草堂,并写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诗中写到:“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表明: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因任何人停留。李白决心隐居庐山之时,大权旁落的唐玄宗已经从“马嵬坡之变”的仓惶境地中回过神来,决定重新集结军事力量,重新掌握风雨飘摇中的大唐政权。公元756年,唐玄宗派遣第十六子永王李璘重建军队,制约马嵬坡兵变的太子李亨。而几乎同一时间,太子李亨却在宁夏灵武称帝,遥奉身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至德”,先声夺人地昭告天下自己已经成为新帝的现实。

手足相残本是帝王家的寻常事,李氏王朝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安禄山的叛党还远未剿灭,刚刚招募兵马的永王李璘希望能在平叛中扬名立万,企图有朝一日逼迫李亨退位,新帝李亨岂能容忍?转眼间,平叛之战演变成了同室操戈的局面,两军对垒之际,永王的军队迅速溃散,永王自己也被擒获斩杀。至此,新帝李亨坐稳了自己的帝位,便是历史上的唐肃宗,肃宗用了六七年逐步收复失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那么问题来了,以上所述的帝王更替跟隐居在庐山的李白有什么关系?说起来李白的命着实不好,好好地隐居庐山也就罢了,偏偏命运爱捉弄他。永王李璘招兵募马的时候,好巧不巧,正好路过并在浔阳驻扎。永王一看,名噪天下的李白在这里隐居呢,不行,我得把他请下山来做一拨广告宣传。也怪李白自己信念不坚定,明明要“明朝拂衣去”,偏偏又被人说动了一腔热血,稀里糊涂地成了永王的入幕之宾。李白在永王幕府之中不到两个月,刚写了几首诗歌,啥也没干呢,就听稀里哗啦,永王的军队成了溃败的“叛军”,李白也“顺理成章”的成了“附逆”罪犯,被关进了浔阳城的监狱,面对来自新帝唐肃宗的迁怒之火。

至此,堂堂诗仙李白,在垂暮之年成了监狱重犯。身陷囹圄的李白愤慨咆哮,在狱中写下《万愤词投魏郎中》,问天问大地,为何自己一腔热情投军报国,最后却成了“谋逆犯”?然而天地无声,他是新任天子亲笔御批的钦犯,没有人能在天子的愤怒之下将他安全救赎。其实天子未尝不明白,以李白的天赋,也就陪永王喝酒写诗、侃侃大山,那些军政大事他根本就没有参与。但那又怎样,谁让他站错了队,摇错了旗帜呢?诗歌可以浪漫;政治,怎能恣意?

好在,李白官做得不怎么样,友人却还不少。虽然这次将他送进监狱的也算是他的好友 高适同学,但是毕竟人家也是奉皇命,不能怪人家。中间又有宋若思、郭子仪等军中好友奋力相助,李白的性命确实保住了,但也得了永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的判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李白由浔阳道流放夜郎。这一年,李白已经56岁,垂暮之年,经此大劫,一向孤高桀骜的李白第一次写下了“平生不下泪,至此泣无穷。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的绝望之词。从浔阳出发,过洞庭、入三峡,李白是一路悲歌一路苦情诗。

兴许老天爷看不惯李白的苦情诗词,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对李白来讲,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李白正船行至巫山,突然收到了唐肃宗的大赦诏书。大赦规定该死者从流,流以下赦免。这样,辗转流离一年多,还没到流放地夜郎的李白重新获得了自由。得知这个好消息,李白先是震惊,随后欣喜若狂,犹如一只出笼的小鸟,立马掉头顺着长江疾驶而下,顺道写了那首千古传唱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难想像,看似意气风发的少年诗篇竟然是年近60岁的李白写的,果然,对于李白来讲,所谓政治的失意那都是浮云,追星逐月的浪漫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