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享誉世界的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如是说。强调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可现在的高中生惧怕写作,讨厌语文。反省学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的功利性。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小学教育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这种条件下,人们普遍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尺码。在实际操作中,基础教育几乎完全被应试教育所左右,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极端。应试教育就是在迎合广大学生的升学欲望和社会上的"升学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有教育家把这种课堂教育比喻成"人类智慧的屠宰场"。

第二:老师教学目的的实用性。高考考纲的制约,学校考核机制的束缚,成绩评比制度的约束,使老师喜欢走实用教学的捷径,认为"逮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导致课堂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枯燥无味。只注重知识点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老师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教学,对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毫无乐趣,是一种煎熬。这成为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第三:语文考试无信度,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考高分难,选择题都是算命题,考好考坏全靠运气。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短时间不重视,成绩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如节省出时间去学数理化,成绩提高更明显,所以自然没动力去学。

因此,要想改善高中学生厌学语文的状况,要想受到学生的喜欢崇拜,就要运用得天独厚的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大胆创新,用"以生为本,让趣味教学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用有趣味的课堂方法,多元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思维定势。

"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言学界的宗师吕叔湘说。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加上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反思,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无疑是解决学生厌学语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可以把一堂课的导语设计看作是一位美人,使学生在视觉盛宴中愉快的欣赏美人的颜值、才华、气质、品德;我们也可以把课堂教学打造的诗情画意,使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领悟文章的内容、构思、意境、主题;我们还可以把一堂课设计成闯关游戏,使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能、激发出潜在的思维能力;

… …

一、精彩的导语设计好比美人的颜值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实施语文趣味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导语正负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精彩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新课导语设计就像美女的颜值,初次见面,漂亮的脸蛋会令人眼前一亮,引出对美人了解的欲望。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教师准确定位新课教学的切入点。

在讲小说《窦娥冤》时我这样导读: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 任你展示人性的丰富, 让你解读人生的复杂。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人物殿堂里,有这样一些奇女子: "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感天动地"的窦娥、 "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她们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抗争精神,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闪耀着异样的锋芒。《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盛赞该剧"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而奇女子窦娥,也承载了后人对她的许许多多的评议, 窦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 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文本,走进历史,走近人物,与窦娥对话,还原一个真正的窦娥吧!

在讲《弃弃疾》词时我这样导读:

寒夜森森,是谁乘醉意朦胧在挑灯看剑?孤梦千回,是谁在梦里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能听见塞外翻弦?是你,孤旅漂泊的游子, 壮志难酬的将军,失意落寞的词人。南归之后的你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 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管, 你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你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你是一个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八百年前的慷慨悲歌吧。

你看: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富有成效的导语,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提高导入新课的科学性、艺术性,通过故事、歌曲、名言、对联、情景、猜谜语、做游戏、设悬念、成语、多媒体等方法导入新课。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形式新颖,别具一格的课堂创设:

打造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充满诗意的课堂,能让学生激情飞扬, 使课堂成为知识的磁场;没有诗意的课堂教学存在内容单一、枯燥无味、教法固定等问题,课堂氛围如一谭无波湖水,学生积极和主动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立足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注重以生为本,创设意境,激趣引入,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各个环节: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生甲:《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生乙: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生丙: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 其声低,似听儿女语, 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 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 尽在不言。"

生丁:《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 《笑傲江湖》 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我及时对这些回答问题学生提出表扬,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答题热情,然后借助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最后我以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做小结概括了白居易的文学地位。

紧跟着又提出三个问题:

1、 谁解琵琶声?

[ 提问] 读了本诗, 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 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 生答后板书]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 说明] 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 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

[ 提问]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 生答后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 说明]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 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 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 提问]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 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甲生: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生乙: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生丙:"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生丁:"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 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师补充和总结):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 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 板书]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 说明] 这样设计,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诗歌,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没有常式的词句翻译、结构梳理等,我有意识地从新的角度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读得深入,读得兴浓,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获得情感愉悦的同时,对美的鉴赏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板书设计 :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形式新颖,耳目一新。充满诗情画意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广大高中学生欢迎,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模式,使之妙趣横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一堂课设计成闯关游戏

创设趣味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学语文,融有趣的抢答游戏与课本重点、难点、考点合为一体。立足"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争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趣味综合语文知识游戏玩法:(也可专题比赛)

1、 第一次抢答: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3、第三次抢答,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任重(任重道远)

4、第四次抢答;当图文遇到成语


高中语文优质课课堂实例(让趣味教学走进高中语文课堂)(1)

高中语文优质课课堂实例(让趣味教学走进高中语文课堂)(2)

高中语文优质课课堂实例(让趣味教学走进高中语文课堂)(3)

5、第五次抢答,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例: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

6、第六次抢答,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①、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②、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

这种语文知识竞答游戏最受学生的欢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诸如填鸭式、满堂灌等,存在着许多弊端,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古板,学生学之无味,只有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机械、沉闷的课堂变得宽松、自然、愉悦。更好地优化语文课堂,充满趣味,学生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4、 利用多媒体,营造多元趣味语文课堂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从单一到多元,完成了有"静"到"动"的蜕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尽快进入所创设的课文情景,穿越时空的界限,分角色再现故事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情绪高涨,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

在讲读沈从文的《边城》时,我就采用了此法。

通过多媒体投影,再现了边城茶峒恬静的美丽风光,边城的事,边城的情,都在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缓缓展开。非常直观,学生马上争先恐后总结出:

景美:

静静流淌的沱河水,矗立百年的吊脚楼、闲坐街旁的老人、沉寂肃穆的古城墙、平整无语的石板路……

人美:

翠翠纯真可爱 、聪慧矜持、情窦初开

情美:

①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

②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

③爷爷与乡邻间淳朴的友情

学生在故事解读中,明白了《边城》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生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做于都市的梦,生活过的、记忆中的山山水水正是沈从文漂泊流浪的最后家园,是他温暖的心灵寄托。他笔下所表达的游子对自然的渴望与回归,满怀深情地描摹熟悉的田园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感人的诗。

边城的灵山秀水是作者的心灵与生命栖息地,是沈从文为自己设置的最后的真正精神家园。中国现代文学拥有一种悲怆的底蕴,自然世界充当作家心灵的折射,更多的呈现历史的沉重。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将很多美的因素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准确的把握内容及主旨,从中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了以生为主,趣味语文进课堂的目的。

综上所述, 要想让学生不厌学语文,让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除了改革高考语文内容,最终还得靠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科学,教学手段更具艺术魅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高效有趣的教学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