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也就是“初五”,在古代,“午”是可以和“五”通用的,所以“端五”也就成了“端午”古时候,民间流传农历五月常年多发疾疫,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之所以被称为有毒,主要是因为换季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变得活跃起来,在古代卫生、医疗、药品等资源条件差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患上疾病,并且医治困难,所以,五月被称为是“毒五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节宜什么忌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宜什么忌什么(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宜什么忌什么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也就是“初五”,在古代,“午”是可以和“五”通用的,所以“端五”也就成了“端午”。古时候,民间流传农历五月常年多发疾疫,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有毒”的月份;之所以被称为有毒,主要是因为换季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变得活跃起来,在古代卫生、医疗、药品等资源条件差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患上疾病,并且医治困难,所以,五月被称为是“毒五月”。

除此之外,在“毒五月”中又有毒中之毒的“九毒日”,即:初毒日(五月初五、 初六、初七)、中毒日(十五、十六、十七)、末毒日(廿五、廿六、廿七),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毒月中的九毒日之首。因此,人们“掩身,毋躁,止生色”、谨言慎行,并通过一些避邪驱毒的方法,来保健身体、平安顺利地渡过五月。除了有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等等习俗,还讲究“3宜4不宜”,下面,我们就一一来说:

一、端午3宜

1:驱五毒

  • 俗话说:“端午至,五毒出”,在农历五月,外出时,尤其去往农村野外,不要招惹毒性较大的五毒虫,即蛇、蟾蜍、蜘蛛、蝎子、蜈蚣,以免被其叮咬。除此之外,人们还会用彩色纸剪成五毒的图案,贴在窗上,寓意不让五毒进门。或者用青、白、红、黑、黄等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成五彩绳,系在手臂上,给孩子带针绣的五毒肚兜等,穿戴之后可以避免遭受五毒侵害。还有人会佩戴填充了藿香、吴茱萸、砂仁、冰片、樟脑等中草药的香囊、香包,既清香、也有着驱虫的功能。

  • 在海南等一些地方,有着“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的说法,也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人们把指甲花捣碎,涂抹在小孩子的指甲上,再用叶子包住、麻绳绑好,染了指甲寓意驱赶毒虫的侵扰。

    2:打扫卫生、整理衣物

  • 端午节,正是阳气旺、五毒出行的时候,记得要把家里和院落的卫生打扫干净,不给蚊虫制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古时,人们还会将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起到驱虫、清洁环境的作用。

  • 另外,把衣柜里夏装拿出来,过季的春装、厚棉被等要及时清洗、晒好,并收拾起来。在毒月毒日,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不仅看上去舒服、心情敞亮,还寓意驱散疾疫、吉利健康。

    3:挂艾草、菖蒲

  • 老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艾叶中含有丰富的艾叶油,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发出一种奇特的味道,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虫驱蚊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早早地起床,去田间割一把艾草,趁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别挂在门檐、窗户上。老人们还讲究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就把还带着露水的艾草挂上,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驱害避邪的作用。挂艾草不仅能防止蚊虫入室,还寓意“招百福”,保佑一家人身体健康。

    关于端午插艾叶,是源自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怀疑自己的孩子朱棣,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想要杀掉他,但是又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后来,他让朱棣出兵扫北,想让其死在战场上。朱棣率兵出征到即墨(山东省青岛一带)时,见一村妇带着两个孩子逃难,抱着大的领着小的,朱棣拦住问她,为什么抱着大儿,却让小儿跟着跑?

    村妇说:长子是前房所出,小儿是己出,长子死则无后,小儿尚可再生。朱棣听完很是感动,就顺手从路边拔下一根艾草,让村妇插在头上,回家之后悬在门口,命令士兵见头上插艾、门上悬艾的人家,一律不得惊扰。村妇回到村里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人,于是,大家都在门上悬挂艾蒿,最后都平安无事。由于村妇爱子之心感动朱棣,并救了全村人的性命,且当天又刚好是端午节,因此,在后人的流传下,人们便在端午节插艾叶、挂艾叶。

  • 另外,“端午佳节,菖蒲插屋”,除了挂艾草,人们也喜欢挂菖蒲,或者将艾草和菖蒲用红绳绑在一起悬挂于门上、两边,就像端午节的“门神”的一样,寓意驱走所有灾祸,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至于艾草、菖蒲挂多少天都无所谓,可以等艾草和菖蒲变干脆、没有味道的时候就将其扔掉,也可以将变干的艾草和菖蒲点燃、泡脚等等。

    二、“端午4不宜”

    1:不宜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满腹爱国情怀的屈原,因楚王的昏庸和小人的奸佞,无法为国效力,看着楚国的没落,他在悲愤和绝望之中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其决绝的行为,为国、为民,感天动地。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鱼龙虾蟹伤害、吃掉屈原,便往汨罗江里面投粽子来喂食或者是划龙舟来惊吓、驱散它们。

  • 所以,端午节是祭祀屈原的节日,也是一个比较悲壮的日子,人们只能在这一天互相祈福,互道安康,平安之类的祝语,可以说“端午节安康”,却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安康,既是对于先人的尊敬,同时也祝愿我们平安健康。

    2:不宜办喜事、乔迁等宴席

    一般来说,身边的朋友选择五一节、国庆节等结婚的特别多,而很少有人会在端午节举办喜事,这是为什么呢?

  • 由于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之为毒月、且又在九毒日之首,在民间,人们认为这一天邪气非常旺盛,如果举办婚事、乔迁之喜等喜庆的宴席,容易造成毒气攻身,不吉利、也会对身体不好。

  • 另外,我国古代著名的风水大师杨筠松根据“二十八星宿”顺数,订定了“杨公十三忌”,这十三忌分别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五月初五端午节刚好是其中的一忌,在这13个忌日里,是不宜被选来做为开张、动工、嫁娶、乔迁的。

    3:不去江河中游泳

    俗话说:“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这其中的‘水’指二种水,天上的水(雨水)和地上的水(江河中的水)。

  • 端午时节正是北方收麦农忙的时候,人们不怕晴天的日头高照、浑身又晒又热的,就怕出现降雨的天气而导致麦子无法正常收割。因为雨后的潮湿闷热不仅容易让麦粒在麦秆上面发芽生长,还会让收割完的小麦无法进行正常的晾晒,从而导致发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其次,过了小满,河水上涨,有句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灌满多”。对于喜欢在河里游泳、河边玩水的大人孩子来说,水位上涨容易导致溺水的悲剧发生,尤其是在端午节假期期间,更是多发。而且,虽然白天的天气很热,但是在农历五月,河里的温度还是很低的,尤其是在河中央,水还是冰凉的,如果在河里游泳,容易造成人身体抽筋、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因此,在端午节,不宜去河中游泳、洗澡。

    4:不宜吃太多的粽子

  • 名医李时珍曾评价粽子:“糯性粘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粽子多是用糯米、黏米所制,不仅粘性十足,而且不易消化,再加上有一些朋友喜欢吃凉粽子,这样,很容易引起肠胃积食,所以吃粽子一定要节制的吃,防止肠胃不适。

  • 除了热食,粽子最好替代主食来吃,而不是作为点心吃,一天吃1~3个为宜。同时,注意适当搭配些蔬菜、茶、汤、咸蛋等一起吃。

    作家梁实秋在描写端午节时,这样说道:‘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在今天,把端午节定义成“粽子节”也不失为“吃货”眼里的通俗叫法。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知道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有着怎样的习俗和说法?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