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文学界,鲁迅和周作人被称为一对“双子星”。

鲁迅原名叫周树人,周作人是他的二弟。两人都是近代中国的文坛巨匠,而且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在文学方面,周作人的成就丝毫不亚于鲁迅。他是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还是中国民俗学的开拓人。要不是后来步入歧途,周作人也应该会和他的大哥一样,出现在教科书上。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

鲁迅与周作人

同父同母同业的两兄弟,最终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个成了文化思想界的革命旗手,一个却成了被世人不齿的文化汉/奸,确实令人唏嘘。

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俗话说,字如其人,下面我们结合二人的书法作品分析,试着找出他们性格与思想上的差异。

文坛双子星,“书卷气”是他们的共同底色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都昌坊口的周家,祖父曾是清末翰林,做过知县。虽然后来家庭也没落了,但比普通的老百姓家庭还是要殷实一些。

所以鲁迅三兄弟,都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除了大哥鲁迅,二弟周作人两个文学家之外,三弟周建人还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2)

少年时代,鲁迅和周作人都在家乡的三味书屋上过私塾,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教育,都是在这里启蒙的。后来两兄弟先后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改为海军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都去日本留过学。

回国后,两兄弟吃住都在一起,他们一块写文章做学问,推动新文化运动。他们既是兄弟,也是知己,更是战友。在此期间,他们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在文坛已崭露头角。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3)

作为传统文人,他们的书法也带有明显的书卷气。清代李瑞清曾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贵矣。”

鲁迅和周作人都是博览群书之人,所以“下笔自雅”,也就是自带所谓的书卷气,就像读书人会自带斯文儒雅的气质一样。

那个时候,鲁迅对书法的喜爱还达到了近似痴迷的程度。他闲暇的时候基本都在临摹古代碑帖。据称,在1915年至1918年期间,他抄录的古代碑刻多达90多种,通过这种练习,他也确实积累了很深的传统功底。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4)

从文意上看,一个有斗争精神,一个多闲趣无争

到了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公开断交了。也是从那年开始,两个小家庭正式分居了。

至于为什么断交,众说纷纭。主流的说法是,周作人的日本妻子不喜欢鲁迅,而鲁迅也对她花钱如流水有意见。最后两兄弟为此打了一架,就绝交了。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二人决裂之后,直到鲁迅病逝,也再没有联系过。而分开后的两兄弟,在职业和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5)

首先看鲁迅。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不像文人而更像战士。这样的人在官场是很难吃得开的。所以在1925年“女师大风潮”期间,他就因支持进步学生的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了职务。为此,鲁迅还状告过章士钊。

由此可见,鲁迅身上的斗争和反抗意识是非常强烈的。这种意识表现在作文上,就是字字如刀如剑,能戳人诛心,斩杀奸邪。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6)

而表现在书法上,他的字就显得很有筋骨。他研习过颜真卿、何绍基等大家,所以用笔刚劲有力,又不失雅致。

而反观周作人,他的前半生太顺了,所以早已丧失了斗志和精神。

鲁迅比周作人大四岁,虽是兄弟但更像父子。周作人在日本留学的学费都是大哥出的。当时周作人爱上了一个叫羽太信子的日本女人,为了资助他们结婚并让弟弟完成在日本的学业,鲁迅还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涯,转而回国开启教书养家的生活。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7)

大哥的无私付出,让周作人没怎么吃过生活的苦头。1911年从日本回国后,他先是在浙江省做过督学和教员,后到北京大学任教,担任过北大文科教授,还创办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并出任首任系主任。

他在北京大学呆了近30年,声名日隆,生活安逸。身处温室之中,自然多生闲情雅致。不问世事,也不争是非,只求自己清闲度日。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8)

所以看他的书法,确实有一种淡淡的闲情和与世无争的感觉。其实要在太平盛世,这种性格也只是与世无害的类型。但在国破家亡之际,懒得争懒得斗,不敢争不敢斗的性格,除了沉沦也就没有别的出路了。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9)

在回顾五十年人生历程的时候,他也曾说自己“近来思想益销沉耳,岂尚有‘五四'时浮躁凌厉之气乎”。不过他并没有在反思后重振精神,而是继续躲进书斋,消极避世,沉浸于自己的虚拟世界。

从形态上看,一个端庄稳健,一个病态扭曲

1937年,日军的炮火打到了卢沟桥,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一路向南。但周作人没有同行,而是与孟森、马裕藻、冯祖荀成为了四名“留平教授”,据说是“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

北大校长蒋梦麟后来在回忆录里谈到:

“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于是,他果然没有走,后来因他在抗战时期曾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捉起来关在南京......”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0)

至此,周作人内心怯懦的一面终于彻底展现出来了。他不敢面对凶险的未来,也不愿放弃现有的优渥条件,甚至他不想主动选择,去改变。所以最终,他留在了北平。

他的内心应该是扭曲的。饱读史书的他,应该明白“气节”二字的含义,应该明白“背叛”的后果,但他终究是没有能力和勇气顺心而为。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1)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2)

以他沉沦了。看他的字,歪扭者多,看似是在追求一种拙态,但更像是一种病态。他的书法作品,不管是大字还是小字,都有孱弱不健之感,缺少力量和生机。

而鲁迅则始终保持着一身正气,而且斗志昂扬。就连他写的小楷手稿,也是端正严谨,稳健不乱。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3)

鲁迅手稿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4)

鲁迅手稿

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字:

“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其实,不管是为人还是写字,他的端庄,都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凛然不可亵渎的气场。

周作人一幅作品近200万,值吗?

虽然兄弟两人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他们的书法也有着很多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书法在当今依然很有市场。

鲁迅的书法就不用提了。虽然他的书法作品在民间流通很少,但价格却很高。在2013年的嘉德秋拍中,鲁迅于1934年写给民国著名出版人陶亢德的信函,曾拍出了655.5万元的天价。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5)

2015年,鲁迅的另一幅手迹也拍了304.75万元,这幅作品的内容是四句佛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经,立地杀人”。16个字,折算下来一字值19万元。

但令人不解的是,周作人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也不菲。他于1961年抄录的明赵南星的《笑赞》,曾在2018年的拍卖会上拍了1884875元。据统计,他拍卖过的书法作品总金额已达到了千万级。

鲁迅与周作人反目(鲁迅与周作人一个万人敬)(16)

如果字如其人,那么鲁迅与周作人的书法能体现他们的性格吗?如果周作人的字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那么他的书法到底值不值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