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与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永州祁阳市浯溪镇(今浯溪街道)西南湘江大桥南端的浯溪公园内。距离永州市区五十多公里。此处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连绵78米,最高处拨地仅30余米,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处。碑林保存了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历代名人书画诗词题刻507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但最有价值的当数唐代诗人元结的《大唐中兴颂》《浯溪铭》《痦廎铭》等碑刻。

元结从道州刺史退任后曾迁居此地养母栖身,超然于尘世之外。溪水曲折蜿蜒,清澈见底,穿过石洞,浪花飞溅,阳光下如万点鳞片,溪声、溪光和溪色融汇在一起,令人陶醉。浯溪本来是一条无名的溪水,元结决定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吾溪”,即“我的溪流”,转念一想,最好还是加上三点水,增添些许诗意,于是成了“浯溪”。元结后来又在这里建了几所房子和一座亭子,还写了《浯溪铭》《吾台铭》《吾亭铭》,合称为“三吾铭”。他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用三种不同字体分别书写,刻在了浯溪边的石壁上。

从戎五秩聚邕城(元结与浯溪碑林)(1)

“三吾胜览”石刻

元结(719-772),字次山,唐代道家诗人。原籍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年(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

从戎五秩聚邕城(元结与浯溪碑林)(2)

元结画像

广德元年(763)九月,元结45 岁,出任道州(今湖南永州市道县)刺史,次年 5月到任。头年,道州被西原蛮攻陷,焚烧杀掠,居户从 4 万多户锐减到不足 4 千户。元结到任不到 50 日,就收到催税的符牒两百余封。他以“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的刚正、惠慈之心,上奏朝廷“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获得代宗诏准。第二年,元结又奏准减免道州“岁正租庸十万缗”。同时,免徭役,营房舍,招抚流亡,恢复生产,使遭受兵燹的百姓有了一线生机。

元结现存诗作 92 首,在永州 10 年间,写了 25 首。其中在道州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成其代表作,得到杜甫的称道,杜甫为此写下《同元使君舂陵行(有序)》。这两首诗被誉为新乐府性质的现实主义名作。

《舂陵行》,全诗 46 句,230 字,记录了西原蛮攻陷道州洗掠一空后的惨状。元结以平实的语言叙写道州黎民在贼乱之后的苦难,其中云: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同时在诗中明示自己宁愿担当违抗王命的责任,也要为民请命减免赋税的心志: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逋缓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浯溪水流入湘江,溪口有两座大石头,一座呈圆形,像个圆球,当洪水上涨,溪流猛烈碰撞着球石时,自然地分成两股水流,围住球石不停地旋转。本来是水在转,看起来却像是石头在转。两股水像两条巨龙,球石便是龙珠,因而得“双龙戏珠”之美名。另一座大方石,传说是当年元结垂钓的石台。元结《欸乃曲五首》其一云: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从戎五秩聚邕城(元结与浯溪碑林)(3)

浯溪

痦亭、峿台集名家书法和景物于一体,与浯溪合称“三吾”。“痦”“浯”和“峿”都是元结自造的字,意为“我的”,表示亲热之情。元结的《浯溪铭》和《痦廎铭》两块碑如两扇并列的大门,从整体上看又如一只面对浯溪伸颈爬行的乌龟。《浯溪铭》由唐代书法家季康用玉箸篆书写。《痦廎铭》由唐相袁滋用钟鼎篆书写,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作《铭文》对这块篆文给予很高评价,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一级石刻,誉为“国宝”。

登上峿台,晴天可望日出,晴夜可赏明月,临风可放歌,举杯可对饮。峿台石面有一小洞状若酒樽,可容斗酒,相传为元结当年所凿。每逢月夜,元结常携友来此围坐畅饮,吟诗赏月。元结“右堂”遗址的崖壁顶端有一块船形巨石,轻轻敲击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名为“石韵金音”。传说元结在这里自吟《清廉美曲》,引来百凤鸣琴。

“摩崖三绝”是浯溪碑林的中心区。所谓“摩崖三绝”是指元结的文、颜真卿的字、浯溪的石,世称“文奇、字奇、石奇”。三绝堂石柱楹联曰:

百代名臣金石宝;

一溪明月水天秋。

元结的散文,不同流俗,以道家思想为武器,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其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刻在浯溪的《大唐中兴颂》即是代表之作,其文体上采用三句一韵的手法,类似秦石刻的体制,风格雄伟刚峻。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大唐中兴颂》碑位于三绝堂正中,碑面约10平方米,332字,字大直径15厘米,据说是颜真卿碑文中最大的字。这篇颂文序言简述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的过程,歌颂皇帝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大唐中兴颂》是元结的得意之作。他希望唐王朝能从此兴盛起来。但皇帝并未能因平定安史之乱而中兴,代宗听任奸臣诬陷一大批中兴良将,退官隐居浯溪的元结也未能幸免。正如宋代书法家米芾游浯溪时题诗讽斥大唐所云:“可怜德业浅,有愧此碑词”。所以《大唐中兴颂》实际是名颂实讥。颜真卿运用篆、隶的笔法写楷书,是颜体老年成熟期的作品,有“鲁公遗墨此第一”之誉。

从戎五秩聚邕城(元结与浯溪碑林)(4)

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碑

《大唐中兴颂》全文如下: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