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早上起床,拿着这个杯子去厕所留个尿”护士姑娘温柔地说,随后交代患者要留取中段尿,收集10~30mL,当晚避免大量饮水、喝咖啡、喝浓茶等。这是检查尿常规前应注意的。

尿常规什么时候检查最合适(怎么看懂尿常规)(1)

尿常规是泌尿科医生最常开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分析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肾脏的功能情况,并可评价其身体代谢水平。

1.检查单上的符号是啥意思?

拿到报告单时,会见到很多符号,比如“↑”代表该指标升高,“↓”代表该指标降低。化验单上的“ ”意味着存在着某种成分,而“_”代表着没有查到某种成分。“ ”的数量越多,如 ”“ ”“ ”,则说明某种成分的量逐渐增多。

2、尿常规结果上有哪些项目?

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尿液颜色/性状、比重、酸碱度(pH)、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尿胆原、胆红素、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和维生素C等。

(1)颜色/性状

颜色/性状:正常尿液的颜色是清亮淡黄的(兑了水的啤酒):喝水较多时,呈无色透明(自来水);喝水少时,呈黄色(啤酒)。

当尿液变得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时,代表身体出问题了。洗肉水样、淡红色云雾状尿,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损伤肿瘤等;浓茶色、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见于溶血性贫血等豆油样尿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黄疸;白色浑浊或云雾状尿,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稀牛奶状见于丝虫病等;稀牛奶状伴油滴样小滴,见于脂肪挤压损伤等。

(2)pH

正常尿液的pH为6.5,波动在4.5~8.0。pH随每天饮食的改变而改变,吃肉多的时候尿呈酸性,吃蔬菜、水果多时尿呈碱性。感染、痛风和药物代谢都会影响尿液的 pH。

(3)酮体与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酮体和葡萄糖:酮体是脂肪在身体内氧化不全的产物。“-/阴性”表示正常;“ /阳性”表示血糖控制欠佳,患有肝病或处于饥饿状态等。若送检的尿不新鲜也会出现“ ”

葡萄糖指标中“-/阴性”表示正常;“ ”代表“阳性”。“ ”越多,说明尿中葡萄糖含量越高。

(4)尿胆原与胆红素

若尿胆原和胆红素偏高,则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肝脏方面的疾病。能提示肝脏疾病的两个指标:

尿胆原正常为“-/阴性”,“ /阳性”多见于肝脏疾病和血液疾病,比如溶血性黄疸、急性肝炎、蚕豆病等。

胆红素正常为“-/阴性”:“ /阳性”多见于肝脏胰腺疾病,如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5)红细胞与白细胞

红细胞指的是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在尿常规检查时,每高倍镜视野下红细胞超过3个就判断为血尿。异常情况见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免疫性疾病等,也见于痔疮、女性经期留尿、经尿道有创操作之后。

白细胞正常为“-/阴性”。如果数值超过参考值,则提示尿路感染。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则会显示“ ”“ ”或“ ”。

(6)蛋白质与亚硝酸盐

正常人尿常规中的蛋白质呈“-/阴性”;若呈“ /阳性”,则说明此人可能存在肾炎、肾病。正常人剧烈运动之后也可能出现阳性。

正常人尿常规中的亚硝酸盐呈“-/ 阴性”;若呈“ /阳性”则多见于尿路感染。进食过多维生素C或硝酸盐丰富的食物也会出现假阳性。

尿常规什么时候检查最合适(怎么看懂尿常规)(2)

(7)其他指标

尿比重也是尿常规中的一项指标。尿比重会因饮食、出汗、排尿等而在一天内产生较大波动。尿比重的正常值范围为1.015-1.025。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

管型是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正常尿一般看不到管型。偶可见少数透明管型:如果出现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则常提示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变。

尿常规检查项目中的维生素C可反映机体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但对疾病诊断的意义较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指标,如上皮细胞的正常值为0~5个/mL量,增多则见于泌尿系感染。

3.平凡的尿真的蕴藏了不平凡的“秘密”?

正常人每天需要排出1~2L尿液,我们在小便时应该留意尿液的颜色、气味等,因为这些信息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

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有可能是由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或膀胱病变引起的,回忆下自己多久没有换洗小裤裤了?同房后有没有及时“洗白白”?尿出了红色的尿液,有可能是泌尿系结石、损伤或者患有肿瘤,反省下自己平时有没有多喝水?有没有做跨栏、劈叉等剧烈动作?尿出来的尿是否有烂苹果味,厕所周围是否有蚂蚁出没,若有则有可能患上糖尿病了,反省下自己最近有没有好好控制饮食?血糖水平怎么样?尿尿有很多泡泡,可能是因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多,说明有可能存在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反省下自己最近是不是不吃青菜只吃肉?眼睛有没有晨起浮肿?近期有没有感觉周身乏力?……

也许你什么都不懂,但若能及时发现问题也是好的,剩下的就请交给专业人士吧。

尿常规什么时候检查最合适(怎么看懂尿常规)(3)

看完点个关注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