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走遍世界的目标,

便就总有人对我们说,

挺好,羡慕你们这样的生活,

可以这儿玩玩那儿玩玩。

但其实,游历和游玩不同,

虽只一字之差,

却有天壤之别。

“游”只是形式和载体,

前者则更在乎个“历”字,

历的是人情,历的是文化,历的是精神。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1)

从走进高岡的第一天起,就被这里强烈充斥着的工匠气质深深吸引着。哪怕走在冷清的街道上,心里却从不会感到孤单,反倒是平静中,浑身上下还情不自禁的散发出一股子精气神。

作为日本国内最大的铜制产地,“铜的王都”的称号绝不仅仅是给予那冰冷而原始的材料,更多的是打造出精品的艺人们。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2)

从每一件作品上,你都能深深窥探到那份属于主人的性格。既有为人处世上的随和亲善,但也有在技艺上的绝对孤傲。

我始终都相信,走进一种艺术,要从走进艺术家的生活开始;而走访一门手艺,也同样要走进手艺人的生活。

毕竟,物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没有生活连接的艺术,那便成了没有灵魂的死物。

一、 磬为何物

因为有了上期中提及的贵人——大寺桂女士,我们颇有点运气的被引荐到了这家昇龍工坊,一个看似仅仅是坐落在最普通村落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作坊。

确实,它真的不需要很大。因为一年只能出产30多个铜磬,供给日本的很多寺庙,既不需要,也更不可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3)

佛教的磬为钵形,是一种可以发声的神圣器物。日本的佛謦更注重声音的绵长,除了清脆之余,更加通透渗沁,实现由耳入心的共振。

人们总说,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语言、地域均有界限,唯独音乐是无界的,而这种共通,则是来自于众人对基础音阶的普遍认知和共鸣。而铜謦之音在我看来,便是这其中最淳朴、最纯净的音阶。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之前VLOG中,雅典清晨的雀声,Lefkes小镇午时的教堂钟声,若能将它们组成一首合奏,那一定是这世上最治愈的天籁。

二、 何以成磬

其实,世界上的一切都逃不开“时间”,这个神奇的东西,可以给新物件注入灵魂,也可以给旧物件带来重生。

昇龍工坊传承至今110余年,作为第四代传人的岛谷好德先生,这一辈,正好是在更替他太爷那一代制作并售出的佛磬。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4)

这样“百年一遇”的生意模式,追求的绝不是浮躁的过度商业,而是宛如钟乳石的缓慢生长,随着时间而逐渐沉淀和积累,造福的则是子孙后辈。

从分段成型、敲打、焊接、抛光、上漆、调音,都需要严格按照工序,所以每10个铜磬的制作时间平均会在3个月以上,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就只能出产30-40个。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5)

而调音才成就一件合格佛磬的灵魂,这门工夫几乎没有窍门,而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经验堆累。

最开始5-7年,仅仅是掌握和听出不同尺寸佛磬的标准音;之后的3-5年,才开始学习通过怎样敲打,来调整金属的细微形态,让敲击发出的声响去接近标准音;直到最后的2年,真正出师自己调音。

一个匠人出师需要12-14年的时间,这也决定了即使在整个日本,能够制造并给佛磬调音的人,总共不超过10个。

14年的苦修,每天的进展几乎分毫,想想现在快节奏的互联网和移动生活,我们之中还有谁能耐得住这样的百无聊赖?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6)

三、 磬中有情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也许才是日本匠人精神的魂。在这个朴实的工坊中,随处可见稀奇古怪的工具,看似毫无章法,断无购置的可能。

原来,这每一个木锤,每一个木桩,都是岛谷先生的前人或者自己亲手打制。每个木桩上的凹痕,都要经过上万次的敲打,才有了今天这样,与磬壁弧度完美的匹配。

只留下一圈圈年轮,诉说着他们陪伴岛谷家族成长,并传承百年的历史。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7)

每一个工具就只静静的躺在那里,静下神,细细的去尝试看透它们,你会发现看到的绝不是现代工业的标准、精细与严密,而是包容、自然与和谐。

也正是这种“原始”,才能造就了每只佛磬的灵性。他们仿佛是一个个轮回的生命,无论是声音还是造型,没有模具的束缚,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好似一日,能够发现、留存、敬重这种灵性,那便真的离佛不远了。这也许就是半天下来,从微胖的岛谷好德先生身上,总是隐隐的感觉到一股亲和无比的佛性和缘分。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8)

四、 情何以堪

在高岡盘桓的这几日,愈发感受到日本社会对于手艺的尊崇,让很多人愿意付出一生去追求最极致的自我呈现。这对于这座城市,乃至很多边远乡村、小城中的每一位手艺人来说,无疑是最幸运的;而往大了讲,于整个社会的艺术创新来说,这也无疑是一片沃土。

突然,伫立在这小小的工坊之中,我似乎已经无法判定,这世代相传换来的尊敬,于岛谷先生甚至他的整个家族而言,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到底是不是种莫大的成功呢?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9)

要知道这种犹豫源自我们儿时的教育。从第一天开始,我就记得被告知,要好好读书才赚大钱,但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除了赚取金钱财富之外,真正成功的意义到底在哪儿?

除了书本之外,我们到底又该学会什么、懂得什么,才能活成我们自己。知识在校园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只沦为了试卷上鲜红却枯萎的分数。

长久下去,一个个模子下套出来的娃,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标准有余却生命不足。就像人工智能,即使再先进,也难以拥有真正创新和超越的能力,而唯有编写和创造人工智能的人,才是本源。

是呀,但谁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为了一个不一定能养活自己的技能或者兴趣,而付出14年的时光呢?可对于一个连活的意义都有些迷失的人来说,什么才是生活乐趣?怎么去承载不一样的人生?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10)

一切都源于从一开始,他们的人生就已经被框定在了狭小的空间中,失去了超越和放飞自我的想象。

所以我一直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小吞能像岛谷先生一样,这一辈子哪怕只真正做好了一件事,那他就已经拥有了闪光的一生!

佛门法器铜磬声音 探访手工制作佛磬的大师(11)

五、 写在最后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突然想去这句典故。

“岗”与“冈”半字之差,

连发音都几近相同,

岛谷先生选在这里制作铜磬,

更有了种冥冥的天意偶然,

也许这本身都是一种注定的佛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