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7日早晨,匹兹堡松鼠山(Squirrel Hill)一家叫做「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的犹太教堂正在举行安息日祈祷仪式。突然,一名白人男子冲进教堂,拔枪扫射人群,造成11人死亡,6人受伤。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1)

▲发生枪案的犹太教堂©《纽约时报》

在美国发生枪击惨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这次枪击案非常特殊。它发生在特定地点:犹太教堂;枪手针对特定人群:犹太人;枪手有特定的价值诉求:反犹。

据路透社报道,枪手行凶前还高喊着「犹太人都得死」的极端言论。

枪手为什么如此嫉恨犹太人?

人类历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族群,像犹太人一样,总是遭到如此极端地嫉恨。

自古以色列王国为亚述和迦尔底亚所灭,犹太人被迫离开了旧约中所说的应许之地,面积相当于今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总和。后来,罗马帝国对以色列地区的直接统治,致使犹太人彻底远离故土,开始漫长且悲惨的流亡征途。

中世纪时期,欧洲犹太人长期遭受来自基督教的迫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屠杀,成为了犹太人灾难的顶峰。直至今天,反犹和排犹情绪始终存在,言语暴力、抗议游行、人身威胁屡见不鲜。

但是,这个总人口只占全球人口0.2%的族群,到现在却获得全球五分之一的诺贝尔奖,遍布经济学、生物学、物理学、文学和化学等领域,爱因斯坦就是犹太人,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是犹太人。除此之外,犹太人在全球富豪榜上海独占鳌头,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就是犹太人,还有「股神」沃伦·巴菲特和「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是犹太人。

以犹太人对人类贡献之大,何以上千年来却如此招忌恨?

01.

什么是犹太人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犹太人?

根据犹太律法《哈拉卡》(Halakhah)规定,所有皈依犹太教,或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都属于犹太人。也就是说认定犹太人,或是以其宗教为归属,或是以其母系血缘为归属。犹太人由此被血缘与宗教凝聚而产生了身份认同意识。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2)

▲耶路撒冷圣殿图

圣殿是古代以色列人的最高祭祀场所

耶路撒冷曾出现过两座圣殿,均毁于战火

犹太人始终坚持一种宗教信仰和一个世俗的以色列国家,这是他们复国最坚定的基础和动机。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坚持,使得犹太人作为少数群体被列为异端,在历史中艰难求存。

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拉克(Walter Laqueur)在其著作《犹太复国主义史》(A History of Zionism)一书中对犹太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

「对于活着的人,犹太人是死去的人;对于当地人,他们是异己和流浪者;对于有资产者,他们是乞丐;对于穷人,他们是剥削者和百万富翁;对于爱国者,他们是没有祖国的人;对于社会上各阶层的人,他们是令人憎恶的竞争对手。」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犹太人的面貌,他们没有国家,没有固定资产,富甲一方,生存能力极强。但是无论对于任何文化来说,犹太人始终都是一个「客族」(Gastvolk)。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古犹太教》中,通过与印度人对比,将犹太人定义为「一个贱民民族」(Ein Pariavolk)。韦伯认为,犹太人与他们生存的周遭环境隔离开来,这是一种贱民的生活态度。

但是,同时,韦伯也指出,与印度贱民逆来顺受不同,犹太人的「贱民观」颇有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在他们看来,「现世是历史的产物」,世界并非永恒不变,而是被创造出来的。犹太人恪守犹太教的态度,坚持严正的礼仪和与周遭隔离的行为方式,再加上高度理性的伦理,他们终将回到支配民族的地位。

韦伯的论述都将犹太人的特殊内涵指向了他们的宗教伦理,但是今天,犹太人越来越走向世俗化,宗教退出精神引导的关键舞台。正如犹太复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摩西·赫斯在《罗马与耶路撒冷》一书中所指出的:犹太认同不是宗教范畴,而是民族范畴。

02.

犹太人如何遭到迫害

在攻打耶路撒冷的罗马皇帝安条克七世(Antiochus VII Sidetes)看来,犹太人对自身传统的坚持,同时拒绝接受其他信仰和习俗的融合,是一种敌对行为,就应该被打压和迫害。

这种「强盗逻辑」成为了今天反犹主义者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以宗教为精神底色,行种族歧视之实。

古代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和迦尔底亚打散、打残之后,犹太人开始四处流散。犹太土地则经过希腊化的波斯王国塞琉古,罗马犹太行省大希律王之手,直到罗马帝国直接统治。

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的一神教传统与罗马多神教信仰不相容,反抗和起义时有发生。公元135年,罗马军团进军耶路撒冷,犹太人彻底被从他们的故土放逐。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3)

▲扫罗(左)与大卫,伦勃朗绘制。公元前11世纪末,扫罗和大卫联合希伯来各部落,抗击腓力斯丁人,大卫后来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亡国。

公元392年,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统治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正是从此开始,犹太教逐渐被边缘化,罗马帝国通过了多项对犹太人的歧视性法条,禁止他们与基督徒通婚,禁止他们担任政府公职,禁止他们的法律权利。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一统欧洲大陆,唯一难以同化的群体就是犹太人。因此,犹太人被隔离起来,而且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没有生产资料的犹太人不得不从事被基督徒所唾弃的金融业,通过放贷迅速积累财富。

但是,这又再一次引起基督徒的仇恨。一方面,犹太人并没有在自己的隔离社区自怨自艾,一蹶不振,他们甚至比基督徒还要有钱;另一方面,放贷低贱且邪恶,犹太商人很容易就形成刻板印象,遭受歧视和唾骂。

莎士比亚在戏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向世人描绘了苛刻恶毒的犹太债主夏洛克(Shylock)。夏洛克无疑是这种刻板印象的最经典形象。

遭受驱逐,从事低贱职业,信仰得不到承认,这些是犹太人早期受迫害的主要方式。即便如此,犹太人依然没有被同化融入其他族群,也没有被彻底消灭在历史尘埃中,他们仍然在边缘顽强地生存者。

如果犹太人始终作为「局外人」( outsiders ),游离于欧洲文化边缘,安心从事自己的经济活动,迫害或许不会太过严重。但是基督徒将耶稣(当然,耶稣也是犹太人)的死归罪于犹太人;而且在黑死病席卷而来时,抓出他们做「替罪羊」。

「死得少」成为犹太人的罪,至今不休。

但是今天我们知道,犹太人在黑死病的蔓延时之所以死亡率较低,是因为他们被隔离在远离中心区域的贫民窟,并且犹太教习俗要求他们对待自身和亡者都要保持洁净。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4)

▲插图《死亡的胜利》老彼得·勃鲁盖尔/绘这幅画表现了第四封印被揭开后的末日景象

因为宗教信仰不同,犹太人成为了异端。因为是异端,他们无法从事主流职业,只能去「捞偏门」放贷,也因此被固化形象,成为贪婪富人的代名词。同时,他们做为少数族群,当灾难来临时,被迫为多数人担责,很自然地成为「替罪羊」。

欧洲进入现代之化后,本应该走向更加文明的社会,但是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

1873年,德国记者威廉·马尔( Wilhelm Marr )创造了「反犹主义」(Anti-Semitism)一词。这个词很有意思,威廉·马尔并没有使用「Jews」或者「Jewish People」等明显带有「犹太」这个含义的语词,而是用古老的闪米特人替代了犹太人。

这表明,马尔并不承认犹太人是一个独立民族,也不承认他们独立的精神体系。马尔恐惧犹太人对德国的渗透,因此主张驱赶犹太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开始加入政治和经济的维度。大量阴谋论的出现,犹太拉比们成为了想要捏住世界命脉的权力人物。

1903年,俄国通过一份假文件《锡安长老会议纪要》(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成为这些阴谋论的开端。甚至连「十月革命」也被俄国贵族认为是犹太人在背后捣鬼,并且将这种阴谋论传遍了欧洲。

自此,阴谋论持续发酵,犹太人再一次背上了「替罪羊」的锅。犹太人成为了一战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罪人之一,被钉上了「劣等」民族的标签。但是这一次,德国纳粹不是基督徒,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黑死病,犹太人遭到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大屠杀,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德国纳粹的种族灭绝之下。

直至今天,针对犹太人的阴谋论仍然没有消散。现代反犹主义者认为,犹太人控制了国家,控制了政府,控制了银行,控制了舆论,控制了世界。

文章开篇提到的反犹枪手,就是一个深受阴谋论影响的家伙。他在发动袭击前,曾多次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他使用「感染」(infestation)、「入侵者」(invaders)等词汇,将犹太人视作病毒一般。对待病毒唯一的方式,就是杀掉「它们」。

03.

看不惯你又干不掉你

任谁经过这样长期的迫害和屠杀,都会想要奋起反抗。在一些犹太人看来,反抗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这不仅可以保持住他们唯一的传统的信仰,还可以庇护所有受到不公待遇的犹太人。

1896年,以色列国父西奥多·赫兹尔(Theodor Herzl)著书《犹太国》(The Jewish State),正式提出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赫兹尔认为,「反犹主义」是一种永恒特征,而犹太人只有脱离少数族裔的身份,成为一个地区的多数民族,才能在反叛之下安然求存。

他在书中说:

「让他们在地球表面上给我们一块主权之地,足以满足我们人民的需要。」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5)

▲西奥多·赫兹尔(1860-1904)「犹太复国主义」的发起者,被称作现代以色列的国父

在赫兹尔的奔走下,英国开始支持犹太复国。1917年《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提出:

「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内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清楚明白的是,不得有任何行为,是可能会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这份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之家」,而此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只有4%的犹太人。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6)

▲《贝尔福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耸人听闻的屠杀激起了更多对于犹太人的同情和支持。此后,在英国的倡议下,联合国提出「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案」,要求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并在这块区域将过半的土地划分给犹太人。

历史上离奇消失的族群(这个只占全球人口0.2)(7)

▲1947年划定的巴以两国边界蓝色为犹太国家,黄色为阿拉伯国家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

一个异教国家的建立,无疑是给阿拉伯世界扎下了一颗钉子。还没站稳脚跟的以色列旋即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入侵,揭开了阿以之前长期的冲突局面。

从1948年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共开展了五次中东战争,每一次都以以色列胜利为结果。其中,除了第五次,其他四次都是阿拉伯国家主动出击,以多欺少。至此,以色列以不容挑衅的绝对军事力量,在群狼环伺的阿拉伯地区,完成了犹太复国的理想。

人们很容易将以色列和犹太人联系在一起,认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造成了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在自己的国家流亡。于是以色列建国,就成为了新一轮反犹的借口。

如今,人们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已经不像历史上那么明显和直接,但是对于犹太人形象的观念固化仍然在影响着西方社会。反犹主义在历史的延续中,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定式。

正如萨特所认为的那样,反犹者对于犹太人的憎恨,并不在于他们和犹太人具体的个人接触,而是他们在高度抽象了自己头脑中的犹太人形象后,用这个形象来对比自身的失败。

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精彩的独白值得人深思:

「我是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就没有双眼?难道犹太人就没有双手?没有内脏,身躯,理智,情感,激情?难道我们跟基督徒,不是用同样的食物果腹?不会被同样的利器伤害?不屈服于同样的病魔?不适用于同样的治疗?不是在感受着同样的寒暑?难道你刺我们,我们不流血?难道你挠我们,我们不发笑?难道你给我们下毒,我们不会毙命?难道你冤枉我们,我们就不会报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