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徐盛传》。时间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1年),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盛。原文如下:

孙权为什么成为吴王(此人却气得泪流满脸)(1)

及权为魏称藩,魏使邢贞拜权为吴王。权出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孙权为什么成为吴王(此人却气得泪流满脸)(2)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孙权向魏国称藩,魏国派邢贞来到江东册封孙权为吴王。孙权亲自来到都亭迎接邢贞。邢贞面露狂傲之色,张昭对此非常恼怒,而徐盛更为愤怒。他转身对江东文武表示:“我们没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为主公夺取许昌、洛阳,攻占巴蜀之地,这才导致主公与邢贞盟誓,这不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吗?”说完,徐盛泪流满面。邢贞听说此事后,对左右随从表示说:“江东将相如此忠勇,是不会久居人下的!”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出自徐盛之口,叫做“奋身出命”,意为奋勇向前,不顾及个人安危。该成语最早的出处是东汉中期大臣张钢所说的“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埽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这句话后来也被记录在范晔所撰的《后汉书》当中。

孙权为什么成为吴王(此人却气得泪流满脸)(3)

徐盛是东吴帝国的一员宿将,早年便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并参与了孙策时期的大多数战事。孙权掌权后,徐盛曾先后参与合肥之战、濡须口之战等大小战事,战功卓著,先后被孙权任命为别部司马、中郎将等职,是东吴帝国著名将领之一。

孙权为什么成为吴王(此人却气得泪流满脸)(4)

本文介绍的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夷陵之战前夕。当时,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主动向曹丕称臣。曹丕随即派大臣邢贞前来下达任命孙权为吴王的圣旨。孙权臣服曹丕、邢贞面露狂傲之色,令徐盛怒不可遏,故此说出了“奋身出命”这句成语。而当邢贞得知此事后,立即对孙权臣服曹魏有了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认为江东是不会长期臣服于曹魏之下。只可惜曹丕刚愎自用,错过了与刘备同时向江东发动进攻的大好时机,致使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六十多年。

参考书籍:《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