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 张玉

中秋无处不赏月游子天涯思故乡 中秋之月何处明(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是何处明,三苏古祠堂。说到中秋,人们最容易联想的就是这首《水调歌头》,今年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为了纪念苏东坡,三苏祠博物馆将举办“月是苏祠明——三苏祠2016年中秋文化活动·三苏诗词品诵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说,这首饱含着中秋明月的光辉写就的《水调歌头》,从问世至今,不知道被多少人吟唱,纵使无情的时光像一把刻刀,让世间万物都苍老、死亡、甚至消失,却抹灭不掉世世代代人们对这首词的热爱。究其原因,这不仅仅是因为词写得美,更因为这首词直击人类心灵最最柔软的部分——亲情。

一个人再强大,终究有无助的时候;一个人再弱小,也有强大的时候,世事无绝对,但支撑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源于亲情。亲情就是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一个人前进,万事潇洒的苏东坡,面对亲情依然潇洒不起来。也正因为如此,1076年的中秋,苏东坡在密州所筑超然台设宴,酣畅淋漓之际想起了弟弟苏辙,那积在心中的愁绪,那埋藏在心底的思念竟翻江倒海般地涌现出来。

苏东坡与苏辙是古今中外都令人羡慕的一对好兄弟,兄弟二人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差不多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兄弟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儿。这些日常的、美好的生活给东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兄弟二人一起考取功名,名震京师,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本以为,一入仕途,便能大展宏图,怎知世事难料,兄弟二人的为官之路却是充满了艰辛。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一次次外任、贬谪,苏辙虽遭受连累,但他始终如一和哥哥站在统一立场,成为苏东坡最坚实的后盾。

后来,苏东坡和苏辙到不同的地方为官,兄弟二人虽处不同的地方,但他们的感情却是有增无减,用来表达思念的诗文竟达百首之多。苏东坡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从中可以看出,对于苏东坡来说,他一生中最重要、最依赖的朋友就是弟弟苏辙,兄弟二人共同成长、联袂文坛、相知一生。

当年,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年四十一岁。此时,他已在官场奔波近20年了。苏辙任齐州掌书记。由于各自为官,身不由己,他们已经几年没有见过面了。八月十五之夜,苏东坡与友人在超然台饮酒,一片欢乐过后,他对苏辙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

当然,东坡想到的还有在家乡眉州度过的快乐时光,老家里听母亲讲故事,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读书的快乐时光,他多么想回到家乡看看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可以说,回家乡是苏东坡一直深藏家乡的愿望。无论风光还是落魄,苏东坡都不曾忘记家乡,家乡的人们又怎么会忘记东坡。一直以来,苏东坡的故居三苏祠都是眉山最宝贵的地方,眉山文脉所在,一直被眉山人小心地呵护着。

这不,今年的中秋节,三苏祠就将举行“月是苏祠明——三苏祠2016年中秋文化活动·三苏诗词品诵会”。为了这场东坡老家中秋节的首秀成功,连日来,各界人士都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到排练中来,到时候将用歌曲、舞蹈等多种形式呈现一场东坡诗词盛宴,实在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