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每年生产400多亿支原子笔,是世界造笔大国,但制笔流程中最核心的「笔尖钢珠」却一直都依赖进口,还在去年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名,直指制造业的生产技术有待加强。近日一份对岸文件指出,山西太钢公司完成笔尖钢制定标准工作,代表已有能力自产「圆珠」,并有望在未来两年完全取代进口。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导,中国大陆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每年生产400多一支原子笔,但最关键的「笔尖钢珠」却有90%仰赖瑞士、德国、日本进口,平均算下来,每枝笔只能赚不到1分钱。
每年造出30多亿枝原子笔的宁波贝发笔业集团一直以来都从国外进口钢珠,品质部的经理徐君道表示,笔尖钢就是笔头,从他入行以来,这些不锈钢材料就一直是从日本进口,「球座体的生产设备和原料,一直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等于全国每年生产出38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由于造笔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太钢集团只能从头开始研发一套自己的技术,并从「和面」得到领感,王辉绵指出,面想要和得软硬适中,就应加新料,等于钢水里面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的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经过5年的尝试和失败,太钢集团终于在2016年9月获得突破性进展,产出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目前太钢生产的笔芯正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
目前已有企业开始使用「made in china」的笔尖,情况顺利的话,在未来两年内有望完全取代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