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朝
1979年农历八月初六,我和同村张俊荣结婚。由于当时家里条件差,盖了5间平房,两边是耳屋,中间3间正房,我们和父母住双里间(各在东、西一间,中间是个中堂)。每次做饭时,妻子总和母亲争着烧火,饭做熟后,爹娘在土炕上坐好,妻子把饭盛好,亲手递到父母手中。那时生活条件差,每顿饭都是两样饭食,父母吃白面馒头,我和妻子吃红高粱面窝窝头,有时改善生活,我和妻子就吃玉米面窝窝头,只有逢年过节,我们才吃白面馒头。吃饭时,娘经常念叨:“俊荣,你家条件那么好,嫁到俺家真是委屈你了。”妻子笑着说:”娘,看你说的,吃啥还不一样,填饱肚子就行。”
在我的记忆中,妻子很少和父母拌嘴,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家庭的事,她都百依百顺,从不戗着老人说话。
街坊邻居都夸她懂事、孝顺。1989年6月的一天,娘不慎摔倒,把大胯骨摔折。为照顾好母亲,妻子起早下地干活,10点多钟回家,为娘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在她的精心护理下,娘两个月就能拄着拐下地走路了。后来,娘的肺心病发作,经常咳嗽不止,妻子每天晚上给娘捶背。娘心疼地说:“俊荣,你干一天活儿了怪累的,早点歇着吧。”妻子总说:“娘,没事,我多捶一会儿你就多轻松一会儿。”娘在重病期间,妻子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剂生活,让娘多吃东西。有一天临近晌午,妻子跪在炕上问:“娘,你愿吃点啥?”娘说:“我愿吃韭菜火烧,你又烙不好。”妻子说:“娘,你别急,我这就去做。”话虽这么说,但她心里没底,她跑到娘家求教她娘,她娘告诉她,烙火烧火不能大不能急,大火急火会把火烧烙糊,得用文火。妻子小心翼翼,烙的火烧不焦不糊。娘吃着火烧,高兴地说:“孩子啊,比娘烙的还好吃哩。”
1981年我村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我家15亩责任田都靠妻子和年迈的老爹打理。那时我任乡团委书记兼管通讯报道,工作特别忙,很少帮家干活儿,妻子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耕耘。记得有一年收秋,我刚请假回到家刨玉米,晚上公社就来人送信,让我明天和公社书记去石家庄洽谈招商业项目。妻子看我为难的样子,劝我说:“你别担心家里的活儿,引进项目是大事,放心去吧。”第三天回家赶到玉米地,孩子们都说:“娘,你快歇歇吧,剩下的玉米,让爸爸刨吧。”妻子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算了吧,你爸爸又不是去玩,他动脑子又动嘴,比咱们还累哩。”看到妻子疲惫的身体,听着她那肺腑之言,我眼里发热,眼前雾蒙蒙的一片……
妻子除了日常辛苦劳作,在教育三个孩子上,也煞费苦心。在孩子幼小时,她给孩子灌输如何遵纪守法,不拿别人东西;孩子懂事后,讲述如何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孩子们上学后,教他们如何发奋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村还没通电,晚上孩子们在油灯下写作业,妻子在油灯下做针线活儿,陪伴着孩子们写作业。一天晚上,大女儿玲玲看到娘困得直打瞌睡,心疼地说:“娘,干一天活怪累的,别陪着了,抓紧休息吧。”妻子说:“没事,娘是体力劳动,比不上你们脑力劳动累。”在妻子的言传身教下,我家三个孩子两个考上本科大学,如今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并得到提拔重用。
四十多年来,我和妻子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把一个普通的家庭过得和睦又幸福。
作者简介:徐朝,男,1960年生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77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文字工作4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 ,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日报》、《党建》、《衡水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刊发作品1400多篇,60多万字。目前他是河北省作协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网会员,景县作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