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字文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不是耳熟?没错,因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而被人熟知。

今人读刘长卿,大都数读作刘长(cháng)卿。

其实这种读法错误的。为什么不读刘长(cháng)卿呢,而读刘长(zhǎng)卿呢?

因为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有关联的,很多时候,字是对名的进一步解释(名和字的关系参见本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刘禅读chán还是刘禅(shàn)?》一文)。

例如姜夔,字尧章。《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章,是会意字,“从音十”,(现在有人说章的结构是立早,这不是章的本来结构)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指音乐完毕。所以章的本义是音乐的一曲。现代汉语还有“乐章”一词。夔是尧时掌管音乐的官。姜夔作为宋代著名词人,精通音乐,工诗词。

例如,关羽,字云长cháng。“羽”即羽毛、羽翼,“云长cháng

”之长cháng,即高远,长远的意思。羽毛丰满则能够飞翔更高更远。关羽用他大写的义,死后实现了“云长”万世的愿望。

再如,司马迁,字子长zhǎng。“子长”义为男子成年。古代的风俗,男人成年就要与父母分居。“迁”即为分居迁往异地。名与字互相补充。

这样的情况在古人的名和字中比比皆是。

刘长卿,字文房。长(zhǎng)卿,义为众卿之长。卿是古代的高级官员,众卿之长,就是所有高级官员里,职位最高的那个。我们现在仍然说长官。“文房”比喻掌管皇帝制诰,就是承命草拟国家的各种召令。于是名与字相配,长卿为名,文房为字,相得益彰。

说起刘长卿的名字还有一个故事。汉代词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少字犬子,后来仰慕战国名人蔺相如的为人,改名为司马相如。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有功,被提拔为上卿,在赵国为相。相是众卿之长,所以司马相如取名为相如,取字为长zhǎng卿。

而刘长zhǎng卿,取字为文房,都是一个意思。

其实我们还可以想一想,汉语词语常常都是成对出现的。如果读作“cháng卿”,应该还有“短卿”一词与之对应。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短卿”。反而我们在古诗文中经常看见“少(shào)卿”(“少卿,官名,大卿的副职。)一词。

刘长卿善写五言诗,自诩为“五言长城”,当时的人们将他和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一并推崇,但他却说:“李嘉祐,郎士元又怎配和我齐名呢?”(“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刘长卿每次题诗,在落款处,从来只写“长卿”二字,他说,天下人哪有不知道他姓名的呢?他因恃才傲物。所以仕途一波三折,甚至被人诬陷入狱。

刘长卿是唐代比较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五言诗,受到了历代诗歌评论者的重视和赞扬。刘长卿的诗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他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我们引到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广大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一场严重的浩劫。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秩序。半壁河山,惨遭蹂。生灵涂炭,田困蒿菜。刘长卿写的反映安史之乱的诗篇,就弥足珍贵。

刘长卿为什么叫长卿(刘长cháng卿还是刘长)(1)

刘长卿为什么叫长卿(刘长cháng卿还是刘长)(2)

刘长卿为什么叫长卿(刘长cháng卿还是刘长)(3)

刘长卿为什么叫长卿(刘长cháng卿还是刘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