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这是真知灼见,当然如何理解“理性”非常关键,我们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粮”替换为理性,会豁然开朗些。

因为,理性让我们心理强大,作为理性代表的技术让我们安身立命,有安全感和控制感。

如果把理性理解为“认知”“知识”“观点”,那么很不幸,常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是自恋的动物。

举个生活例子。

为应对疫情防控,小区每天进行核酸检测很长时间了。由于小区有多个开发商开发多个楼盘,住户很多,检测点有多个。

在我的认知里,一直是三个检测点,并且都去做过检测,已经作为“理性”储存好了。

因此,昨天下楼溜达,听爱人说小区里其实有四个核酸检测点,一脸惊讶,表示不相信。

今天做完核酸检测,我们走到小区一处路旁空地,这是一个小树林围成的空地广场,对着路边有小商店,平时不在意,没想到这里面就有一个检测点,不像其他位于大路上直观可见。

我必须承认自己先前认知错了,这就是个体空间局限,表现在大脑中就是自恋和局限。

这个局限容易纠正,因为属于现实可以检验的,换做看法想法,一定是争论不休的,比如我们常说的三观,就没有标准答案。

这就是为什么不要和人争执,各自时间空间局限让我们“画地为牢”,只能看到自己看到的,难以认可别人看到的。

有深度的自嘲自己(承认个人局限性无处不在)(1)

用黑格尔的话说,“我们看到的不是客观世界,我们只能看到认知到的世界”,与人争论你就输了。

换句话说,我们只能挣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别和人家比较,更不要攀比和瞧不起。

局限性非常容易出现。我做核酸检测这个地方有两个检测点,集中在中间,大家从两侧排队过去,由于路是弯曲的,树木也遮挡了视线,因此彼此看不到对方人多与少。我检测完后,发现这个点人很少,走到对面这个检测点时,发现排队人非常多,就喊了一嗓子,“对面人非常少”,过去了一些人。

这是非常简单也很常见的空间局限,人人都有,毫不奇怪,但是明白无误地承认这点并不简单。

比如,我们和孩子身高不同,视野所见差别其实非常大,就好比我们站到高楼所见不同于平地,有个故事说孩子抱怨逛商场看到的都是大腿,太没有意思了。

我曾经把个人局限归纳为五种,包括时间、空间、自我中心、人格特质、情境这些不同,目的是让我们老老实实接受和承认个人局限,因为只有承认个人局限无处不在,才能自嘲有趣轻松点生活,才能做到一点点的放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