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岁数越大越喜欢京剧(为何年龄渐长后会开始喜欢京剧)(1)

旅行家的游记,无论是玄奘、徐霞客或者诗仙李白,都很少提及旅途中的人情关系。

但这些东西,有一种艺术倒是帮我们保留了不少,这就是京剧。

京剧成型于清朝末年,那个时候,老百姓绝对没法花199个铜钱请一个军师,只有做了主官的人,才有余力雇请一个师爷。

不认字的老百姓遇见事问谁呢? 一来就是找家中的长者请教,另一部分就来自于戏曲。

京剧艺人们也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戏要浪漫,不来点点善有善报什么的,老百姓不买账,就会票房惨淡;另一方面戏要现实,人情世情要符合现实中的规则,因为老百姓还要从中汲取养料。

周信芳先生剧照

《描容上路》是这样一个故事:

书生蔡伯喈进京赶考中了状元,被丞相招为女婿,和家人失去联系。

他的父母因为饥荒而饿死,元配妻子赵五娘将公婆安葬之后,为公婆画像作为纪念,准备进京寻夫。

邻居张广才是个热心善良的老人,听说五娘要走,赶来送她一把琵琶和一些银两,送别时又再三叮嘱她一路小心,两人挥泪而别,这就是“描容上路”。

《描容上路》是《琵琶记》中的一折改成,作者高明塑造张广才,是准备把他写成“世界最好邻居”,包括后来状元郎要感谢张广才,他也是推辞掉了,借口是“这是我应该做的。”

但是改编成京剧之后,就增加了很多市井中重视的民间智慧,比如张广才老伯嘱咐五娘的几句话:

叫一声五娘且慢行,

老汉言语你且听,

身上背定公婆影......

让五娘带上公婆画像是认亲用的,丈夫新婚三天就走,几年后一定认不得媳妇。

你鞋弓袜小路难行,

未曾天晚早投宿,

登程必须等天明......

这段考虑的是体力和安全问题。女人孤身出远门,应该晚出发,早投宿,只能在天亮的时候赶路,这样既是为了安全考虑,也是为了得到充分的休息。

过桥涉水心要稳,

行船过渡莫争行......

第一句是在说注意交通安全,第二句的意思就是, 在外面要怂,不要争抢,不要跟人起冲突。

沟渠之水不洁净,

渴向人家求茶羹......

食品安全要注意,生水不能喝。清末民初的上海已经有了自来水,中国人全民喝开水的习惯,基本上是那个时代养成的。

城市里被粪便污染的河水或者井水会传染霍乱痢疾。 在野外喝生水,除了可能因为细菌而拉肚子,还可能直接喝进寄生虫。

逢人只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

做人嘴要严,你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哪怕看起来再友好,你都不知道他的深浅底细,不要觉得相逢有缘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都泄露出去。

在这里,张广才老伯其实就是充当了五娘军师的角色。

这段唱腔还有后半部分,是在教五娘找到蔡伯喈之后怎样相认,他建议五娘撒谎,里面也有很精妙的关系智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听一下。

《白蛇传》:突如其来的爱情

为什么岁数越大越喜欢京剧(为何年龄渐长后会开始喜欢京剧)(2)

北京京剧院《白蛇传》剧照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白娘子从一开始就是在寻找恩人许仙。京剧《白蛇传》就利索得多,白娘子就是见色起意,喜欢英俊的小哥就是理由,不需要什么前世来打掩护。

第一出戏“游湖”: 描绘的就是千年道行的大妖精,如何用旅途和下雨天撩到了一位英俊少年。

故事开始的时候,白娘子和小青在峨眉山上经历了上千年的修炼,因为思凡来到西湖。

有一个规律是,和单身而亲密的同性一起出行,容易接受搭讪或者发起搭讪。

正在赏景的时候,天气突变,眼看要下大雨,许仙出现了。

白娘子对许仙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好一似洛阳道巧遇潘安。”

不要被叶童老师的扮相误导了,其实许仙一直都是会让人心跳停了几拍的男子。加上雨天自带柔光,皮肤上的瑕疵什么的都看不清,温度降低的时候,黑人会显白,白人则绽放出一种好看的青。

注意,这个时候,许仙和白娘子完全没有交流,物理距离大于3米,属于路人级别的公共距离。

小青跟白娘子说:“要下雨了,咱们走吧。”

但是白娘子嘴里答应着,脚底下舍不得挪步子。

等到许仙再走近一点,小青反应过来了,马上改口说:“姐姐,雨下大了,就在柳树下躲避躲避吧。”

避雨是一种极好的拉近距离制造暧昧的社交活动。如果大家都没带伞,就会集中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里,毫不唐突地从公共距离瞬间拉近到1.5米左右的社交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开始言语交流。

当然我们都知道许仙带了伞,但是看着两个美貌姑娘站在树底下避雨,多危险呐。他马上上前,提出借伞。

小青准备接了,被白娘子一把拉住,刚才半天没说一句话的人,开口就是撩:“只是君子你呢……”

许仙当然说自己不要紧。白娘子还要补一句:“这怎么使得……”

其实她在说:我怎么舍得?

最终推辞不过,姑娘终于把伞接过来,许仙赶紧去雇了一只船。

这个时候,戏台上形成了一个“2V2”阵型:一边是白娘子和小青,一边是许仙和船夫。

船夫不是路人甲,他和小青一样,是一个助攻角色。

三人上船之后,他马上嘱咐说:“今天湖里风大,客人靠拢些吧。”起码到个1.5米的社交距离。接着又开始唱歌:“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

这老头儿年轻时候不知道祸祸了多少姑娘呢。

船夫帮着撩,小青也没闲着。

白娘子和许仙互相请她帮对方打伞,来回几次之后,小青索性把两人拽到一块儿。

注意,两个人共伞的时候,物理距离一定小于0.5米,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亲密距离,主要用在夫妻情侣之间。

这个时候雨停了,大家距离非常近,正好聊天。

白娘子先从天气起头:雨过天晴,风景真好。

许仙很上道,假装在说西湖,顺着杆就开始赞美白娘子的美貌:“真乃是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们今天好些同学,跟人聊了一路,到问微信的时候就突然怂了,这是不对的。

白娘子就开始问地址:“问郎君家在何方住,改日登门叩谢伊。”羞怯是策略性的,其实她非常热情主动。

许仙的回答就很有意思:“寒家就在清波门外,钱塘祠畔小桥西。些小之事何足介意,怎敢劳玉趾访寒微。”

地址都给得那么详细了,然后找补说小事一桩不用谢。

在戏院里面,演员唱到这里很多观众就会“嘿嘿嘿”笑起来,大家都懂了。

没错, 旅途的撩要足够直白,不要让对方猜你的心思。直接留联系方式是对对方最好的赞美。

白娘子家钱塘门到了,她马上要下船,小青看着手里的伞,有些纠结,转头问她:“这伞……”

大妖精水袖一挥,天上就又下起雨了,一边还假模假式问许仙:“又下雨了,如何是好……”

许仙马上说:“雨伞小姐拿去,我改日来取就是。”

下雨、借伞的终极目的其实在这里:交换地址,约下次见面。

白娘子先道谢:“谢君子,恩义广,殷勤送我到钱塘。”接着就给地址了:“君子你来看,我家就在红楼上,还望君子早降光。”我在家等着您呀。

到这里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搭讪了,不过大妖怪还要再往前推进一步。

下船的时候,白娘子假装歪倒,许仙赶忙上前搀扶——刚才的亲密距离还有几十厘米,现在是实打实的肢体接触。

还有不会谈恋爱的同学没有?

大多数的男性都会采用这个“意外接触”的策略,比如过马路的时候就势拉对方的手,或者拿住对方的臂弯,如果对方不反感,搂住肩膀(很亲密的朋友有时候也能接受这种姿势),然后这只手就会慢慢下滑到腰部,那就是情侣的姿势了。

整天聊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这就像是连续37度的热天。但是一次合适的肢体接触,就像煤气灶上的蓝火儿。你觉得哪个能把水烧开?

白素贞设计的是搀扶,让许仙来帮助自己。

别说许仙是个医药销售,就算是个秀才,也不会认为这样的接触是轻浮的,最多是在松手之后感到一阵羞涩和怅然。

上岸之后,白娘子放了最后一个钩子:“莫叫我望穿秋水,想断柔肠。”

谁说表白一定要说“爱”字呢?今天能看到的《白蛇传》基本都是依托田汉的剧本进行演出,这位国歌的词作者真是鼓励姑娘们冒着世俗的白眼前进进了。

《乌盆记》:投宿的规矩

老话说,“下雨天,留客天”。困在一个地方不能走,可能像《白蛇传》那样碰上浪漫的艳遇,或者像《锁麟囊》那样,穷新娘得到富新娘的一笔资助。还有一种可能是, 因为逃避恶劣天气而投宿在不合适的人家,这可能藏着很大的危险。

《乌盆记》里,商人刘世昌和他的仆人刘升去外地收完账(身上带着钱),回家路上遇上了大雨。

这回路边没有柳树,但是有一户人家。

刘世昌交代刘升说:“看那旁有一人家,上前借宿,好话多讲。”

刘升是如何行事的呢?“嘿!你们这儿是店么?”(有的演法是“有胳膊有腿的滚出一个来!”)

领导都说了是人家,还要你好话多讲,到具体执行的时候连问个好都没了。

刘升是个低自尊的妄人。主人赵大肯定不乐意啊,回答一句:“做什么的?”

刘升不回话,又问一句:“可有女人陪着睡觉吗?”这人嘴是真欠,谁家大门被敲开被这么问一句,都得一肚子火。

“我们这里是住户人家,不是妓院,也不是旅店!”赵大火了。(有的版本里,刘升的词是“我们呀,饿了,你赶紧拿酒拿饭出来!”)

这个时候刘世昌终于赶上来了。先教训仆人:“嗯!这奴才,不会讲话”然后行礼:“啊兄台,这厢有礼!”

赵大说:“这才是人说话哪!”不过京剧里有一个说法,叫 “话出如风,如何收得回呀。”话说出去,就很难找补回来了。

赵大本来就不是好人,但此前还没有杀过人,遇见刘升这么个跋扈的小子,他估计刘升的主人会是个财主。

接下来的刘世昌老实厚道,就把家底给招了:“开了一个绸缎庄。”

天降大雨,主仆二人走来的脚印都被大雨破坏了,这时候杀人,神不知鬼不觉。

赵大把媳妇叫出来,合谋把刘世昌主仆毒死,为了毁尸灭迹,烧成了一个黑色的瓦盆。

刘世昌的魂魄就一直附在乌盆上,后来他想办法找到了包拯告状,成功报仇雪恨。

戏中没有交代刘升,这个乱说话乱放挑衅的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灵魂。

总结

总结一下,京剧中的理想“路人甲”是这样的:

1.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2.敢于迎男而上,遇见喜欢的对象要交换联系方式;

3.投宿时尽可能和气,要怂;

4.不多言不露富。

这其实不是儒家士大夫的标准,尤其是第二条,这是城市市民阶层的道德标准。

按照这种标准来行事,在大多数场景当中,你都会是一个得体而和气的人。


历史可以回望,文化需要撩拨。磊哥撩文化,愿你被撩得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