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女鞋专卖店清新时尚头冠“鞋王”尊衔的邓耀,绝对名副其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百丽时尚国际女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百丽时尚国际女鞋(百丽女鞋百变鞋王)

百丽时尚国际女鞋

百丽女鞋专卖店清新时尚

头冠“鞋王”尊衔的邓耀,绝对名副其实。

他一手创立并执掌长达33年的百丽集团,如今已晋升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女装鞋零售商,不仅摆脱了传统制造业的微利困境,更成就了资本运作型企业的典范个案。截至2014年8月31日,百丽在中国内地拥有自营零售店(含旗下品牌)19546家,在香港及澳门拥有自营零售店154家。于掌舵集团的最后一年,邓耀以40亿美金的身家,位列201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81位、港台地区富豪榜第9位。

小学徒变身大老板

邓耀没有一夜暴富的运气。

1934年,他出生于香港的一户普通人家,并于上世纪50年代进入皮鞋厂做学徒工。十年后,凭借勤勉踏实的奋斗,他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工厂。

1974年至1976年,中国内地正值文革动乱,商业活动几近停顿。当时在香港拥有鞋厂和鞋店的邓耀,在行内已颇有地位。揣着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魄,他毅然接受内地的邀请,花了两年时间跑遍半个中国,将最新的制鞋信息从香港带回内地。“当时我们跟内地没有任何生意来往,只是抱着对祖国贡献的心态,将最新的鞋业信息及设计方案与不同地方的有关人士分享。”邓耀说,这种毫无功利目的的交流,虽然在当时并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却助他握有了日后布局内地市场时至关重要的人脉利器。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政策,熄火已久的经济机器开始全速运转。邓耀把握时机,作为文革后第一个开始与内地鞋厂合作的香港商人,带领他最新创立的Belle(百丽)女鞋品牌,拿着香港设计师的最新图纸,在内地完成生产加工,并将成品运回香港进行销售。

百丽女鞋的招贴海报

但几年后,他就发现这种模式必须改变。打出“百变女人,百变百丽”广告语的百丽女鞋,致力于引领女鞋风尚潮流,但“香港设计——内地生产——香港销售”的模式耗时长达一年,待到鞋品摆上香港专柜,别家已推出了更新的款式。1987年,邓耀决定在深圳自设厂房生产,将产销周期缩短到3个月。

这看起来是一盘并不好下的棋。当时,百丽品牌的生产技术人员,由一家与邓耀常年合作的上海鞋厂提供;而深圳的厂房隶属于蛇口招商局;其余包括设计、市场销售等工作,则由邓耀的公司负责。三方合作,似乎人人都预见到诸多潜伏的矛盾,但唯有邓耀毫不担心。他的秘诀在于放权,比如在工厂管理上,他虽然是股东之一,但并没有要求担任董事长,反而将这个职位让给内地代表。“很多矛盾都源于权力分配,所以我不要权力,但是我规定工厂生产的货品要有高品质,同时不可为其他公司代工,我是工厂的惟一买家。这样做,我的权力还不够吗?我的目标只为赚钱,谁来做董事长,又有何关系?”邓耀说。

百丽最新推出的限量版鞋履

缩短了产销周期后,百丽女鞋的创意灵感得以尽情挥洒。1992年,邓耀决意开拓内地市场,供货给深圳及广州的批发商。当时,不少在内地设厂的港商,最多只能争取到10%~15%的内销权,但作为早年间第一个将境外经验带回内地的港商,邓耀为百丽争取到30%的内销权,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布局力度。

可惜好景不常,冒牌货很快出现并如影随形。“有些假货甚至在卖真货的商店门前售卖,还有些,则讹称自己来自台湾。”为了保护品牌,1994年,邓耀决定开设“嫡出血统”的品牌专卖店,正式进军内地市场。

百丽专卖店醒目的朱红色LOGO

PE助阵搭建零售王国

眼看一切渐入佳境,1998年,邓耀又带领集团引入源自意大利的思加图(STACCATO)女鞋品牌,重新布局了香港市场,成立了StaccatoFootwear公司,专门负责香港的零售业务。然而同一时间,基于内地对外资及港、澳、台地区资本的零售业政策限制,百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

根据1999年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申请设立零售业务的外资合营者(含港、澳、台地区),必须满足申请前三年平均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等一系列条件。这个数字对于当时只赚取薄利的百丽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门槛,直接制约品牌在内地铺设专属零售网络。

百丽国际旗下专攻生产制造的全资子公司

困则思变,邓耀选择另辟蹊径。他先后和16家个体分销商签订了独家分销协议,根据协议,百丽将自身品牌的产品以批发形式售于这些分销商。这种合作模式,令集团巧妙绕过了政策限制,同时也提高了自有品牌在内地零售市场的占有率。

至2001年,百丽分销商已开设了600多家零售店。同年,百丽女皮鞋夺得了全国同类产品销量和销售额的双项冠军。

2002年,待内地零售政策逐步放宽,邓耀果断启动了分销商体系整合,指引16家个体分销商合并,成立了深圳市百丽投资有限公司,独家经营百丽系列产品。这意味着,百丽获得了分销渠道的实际操控权。

2004年,《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施行,内地零售业向外资完全开放,这一年,百丽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离岸公司——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由此,与当时一众在境外迈开步伐的当红民企一样,百丽背后也多了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人的身影。2005年8月,百丽国际终止了百丽投资的独家分销权力,步入自建零售网络时代。

这一役的决胜关键在于,募集开店资金,整合原有分销商体系。

百丽最新一季的平面广告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2005年9月12日,百丽国际引入了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两家基金公司(MSI、MSII)和鼎晖投资旗下的CDH。三方PE合计出资2366万港元,认购了百丽国际9860股可赎回股,占总股本的4%。

紧接着,邓耀带领自己控制的ProfitLeader联合另外两间由个体分销商控制的公司,合计出资4.48亿港元,认购了百丽国际186610股可赎回股,占总股本的75.7%。而后,三者又与PE订立转让协议,PE同意以2.8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额外的16610股可赎回股,完成后双方持股分别占总股本69%及10.7%。

PE的适时介入,不仅令百丽国际握有了足够的资金与底气整合分销商体系,同时也助其完善了集团内的股权结构。

在分销渠道整合方面,百丽国际继续租用此前由百丽投资运作的零售商铺,并以61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百丽投资购买了可折旧装修、办公室设备等资产,且留聘了百丽投资的管理、销售人员。

接下来的15个月内,百丽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店猛增1419家,并整合纳入了运动服饰零售业务。

2006年6月30日,百丽国际以8.31亿元的代价,收购了邓耀全资持有的Fullbest,获得运动服饰业务经营权。此笔交易是通过向邓耀旗下公司Profit Discovery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并未动用现金,ProfitDiscovery因此获得百丽国际12.9%的股份。随后,邓耀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股份转予财务投资者。最终,财务投资者持有百丽国际总股本的11.6%,邓耀及分销商共持有总股本的70.8%。

百丽品牌出品的时尚包袋

就这样,在PE的助拳以及轮番的收编整合下,百丽国际的总资产从2005年的16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06年的44.45亿元。截至2006年底,百丽国际在内地的零售网络达到3828家覆盖国内150个城市,此外在香港、澳门及美国也开设有35家专柜及零售店。

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以销售收入计,百丽品牌的内地市场占有率于2006年达到8.2%,居女鞋首位。集团旗下的天美意(TEENMIX)、思加图(STACCATO)和他她(TATA)分别列于第四、第八和第十位。

资本并购“组合拳”成就百丽鞋王

在完成了阶段性的产业扩张后,邓耀开始带领百丽集团蓄力资本扩张。

2007年5月23日,百丽国际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邓耀(左)与盛百椒庆贺上市成功

招股之前,公司完成了一系列股权优化。其股权结构最终落定为,邓耀及其家族直接、间接控股43%;百丽CEO盛百椒直接、间接控股约8.4%。2006年9月18日,邓氏家族与盛百椒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如此,双方拥有了对百丽国际的绝对控制权。

上市时,头冠“中国最大女鞋零售商”殊荣的百丽国际,一度令投资者为之疯狂,其在香港市场曾得到60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的超额认购也达10倍之多。由此,百丽国际同时创下了两项纪录:香港股票市场公开发售冻结资金之最——高达4464亿美元;港市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首日上市市值之最——根据当日收盘价计算,其首日总市值超过670亿港元。

从产业市场转战资本市场,百丽集团的营销版图也持续扩张。截至2007年底,品牌在中国内地拥有6090间自营零售店,同时在香港、澳门拥有53间自营零售店。但此时,邓耀并不安于“女鞋之王”的尊衔,他的目标,是登上“鞋业之王”的宝座。

于是在上市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百丽国际就拉开了资本扩张的序幕,并成功上演了在港上市募资以来的首次并购“处女秀”。百丽国际通过其全资子公司FullBrand以6亿元港币的代价,并购了奥斯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及奥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本权益。

这两家公司主要在香港、澳门及内地从事妙丽(Millie’s)品牌鞋类产品的分销及零售业务,其在内地及港澳地区拥有超过150家连锁。此次并购,使百丽国际的连锁店数量又急速递增。

而“处女秀”的余温尚在,2007年11月,百丽国际再下一城,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新百丽并购了男鞋龙头品牌“森达”。

新百丽与森达集团订立了一连串协议。根据协议,新百丽以1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并购森达旗下包括江苏森达鞋业、秭归永旭鞋业、三峡鞋业、上海百思图鞋业、上海玺威登国际贸易等5家公司。截至2008年底,森达业务为百丽带来了约11.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净利润约为1亿元。经此一役,百丽国际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国内鞋业市场的布局,扩充了品牌组合,更重要的是,集团首次跻身国内男鞋领域翘楚。

秭归百丽鞋业

从传统鞋类制造业,升级至“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再到全面布局零售渠道,以及后来的品牌并购,邓耀带领百丽集团在摆脱传统制造业微利困境的同时,也成就了资本运作型企业的典范个案。在资本杠杆的作用下,邓耀的“鞋业之王”梦想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截至2014年8月31日,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自营零售店19546家,在香港及澳门拥有自营零售店154家。据百丽国际披露的2014财年年中业绩显示,其净利润同比增长7.6%,达20.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度以销售额计,内地女皮鞋市场排名前10名中,有6个品牌属于百丽集团,分别为百丽(第一)、天美意(第二)、他她(第三),思加图(第四),百思图(第五)和森达女鞋(第九)。其中,百丽女鞋、森达男鞋还荣获了2013年度消费者最信赖品牌称号。

新一代百丽专卖店概念图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百丽管理层如今正全力拓展营销新渠道。

2013年,集团旗下的电商网站“优购”销售额达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鞋类网购平台。同年,优购更名为优购时尚商城,向服装服饰品类扩展,引入DKNY、Tommy、CK、Guess等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国内最大的时尚电商之一。未来,百丽的线上线下如何实现完美互动,是集团管理层着力研究的最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