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咋听起来似乎是地域歧视的话,但如果去过湖北,就会发现湖北人对九头鸟怀着特别强烈的感情。当地有许多企业、地名、出版物皆以九头鸟命名,可见湖北人对九头鸟的喜爱。1992年6月2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妇女精品”到“九头鸟”》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说 “九头鸟”是湖北人用来自封自嘲的话。此文一出立刻招来了一家以九头鸟为商标的湖北企业的抨击。该企业指出九头鸟乃是楚文化中的神鸟,作者侮辱了楚文化。九头鸟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呢?它跟楚国文化以及湖北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外地人和湖北人对九头鸟的印象又如此不同呢?

为什么湖北有九头鸟之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1)

【1992年6月2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

其实,九头鸟的原型来自《山海经》中的“九凤”。《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九凤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崇拜的神鸟,原因如下:

【《山海经》中的九凤】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提到的“天柜山”,疑似“天枢山”之误,原是位于大地中央的宇宙山,后由于神话的流变,被定位到了北极去。生活在山上的神鸟九凤,它是掌管宇宙的神鸟,其九个脑袋正好对应了天地之九州、九野。

这不是没来由的猜想,《山海经·西山经》写到了另一座宇宙山昆仑山,“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在别处为九首),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西山经》里面谈到九尾的神兽陆吾司天之九部,正好印证了上诉观点。

九凤也叫做“鸧”,或“奇鸧”“鸧鸆(yú)”等等。《韩诗外传》:“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孔子说鸧是九尾,其它诸多文献却说鸧是九头鸟。晋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鸧九头。”

据陈建宪考证,到了隋唐的时候九头鸟从神鸟转化成了邪恶妖怪。

约成书于隋朝的《白泽图》将孔子所见的奇鸧称为“鬼车”。“鬼车,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其头九首。”(《孔子集语·博物》引《白泽图》)

另一部书《小说》记载:“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鬼车),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其余九首。”(《升庵全集》卷81引《小说》)

为什么湖北有九头鸟之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2)

【九头鸟像】

《隋书·五行志》提到后齐孝昭帝在位时,九头鸟出现在皇宫后园,结果孝昭帝当年就驾崩了,暗示了九头鸟是一种带来噩运的不祥之鸟。由此九头鸟的负面形象完全确立了。

陈建宪在此犯了一个微小的失误,他认为也是在隋唐时,九头鸟跟姑获鸟混淆了。而实际上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观《酉阳杂俎·羽篇》,姑获鸟的词条虽然和鬼车的词条相邻,但段成式没有说姑获鸟就是鬼车。

《小说》解释九头鸟本来有十个头,被庭氏射掉了一个头,所以只剩下了九个头。到了唐朝的文献《酉阳杂俎》《岭表录异》《本草拾遗》皆说九头鸟失去的那个头是被狗咬掉的。《酉阳杂俎》和《岭表录异》还说鬼车具有收人魂的能力。至于为什么叫“鬼车”?是因为它飞行时会发出类似车的轰鸣声(《酉阳杂俎》、欧阳修《鬼车诗》)。

姑获鸟平时以鸟类的姿态出现,但是脱下羽毛就可以变成女人。而且它们喜欢抢夺人类的孩子去抚养。要是夜间还把孩子的衣物晾在屋外,姑获鸟看见了就会在衣服上留下一滴血作为标志,日后将孩子抓走。

最早将姑获鸟和鬼车混淆的是《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九卷):

释名:乳母鸟(《玄中记》)、夜行游女(同)、天帝少女(同)、无辜鸟(同)、隐飞(《玄中记》)、鬼鸟(《拾遗》)、时珍曰∶昔人言此鸟产妇所化,阴慝为妖,故有诸名。

集解:藏器曰∶姑获能收人魂魄。《玄中记》云∶姑获鸟,鬼神类也。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云是产妇死后化作,故胸前有两乳,喜取人子养为己子。凡有小儿家,不可夜露衣物。此鸟夜飞,以血点之为志。儿辄病惊痫及疳疾,谓之无辜疳也。荆州多有之。亦谓之鬼鸟。《周礼》庭氏“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射夭鸟”,即此也。

时珍曰∶此鸟纯雌无雄,七八月夜飞,害人尤毒也。

会将姑获鸟和鬼车混淆的因素有三:

第一,二者皆是鸟类妖怪。

第二,姑获鸟和鬼车都会滴血。姑获鸟滴血是为了做绑架小孩的标志,鬼车滴血是因为一个头被狗咬掉了,伤口流血不止。被鬼车滴到血的人家必有灾祸,就滴血引发灾祸这点来说二者很像。

为什么湖北有九头鸟之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3)

【阴阳师手游中的姑获鸟】

第三,姑获鸟夜飞昼藏,而鬼车喜欢在阴暗的天气飞行,二者的习性有点相似。

反过来说,两者的区分也很鲜明:

第一,姑获鸟突出的特征是能变成女人,鬼车的特征是九头。

第二,姑获鸟只引发特定的灾难,那就是抢小孩。而鬼车带来的是死亡。

所以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也没有明确的说姑获鸟就是长着九个脑袋或者能摄人魂的鬼车。我们只是从“《周礼》庭氏‘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射夭鸟’,即此也。”这句话看出来的。

虽然九头鸟在别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从神鸟演变成的鬼鸟。但是湖北作为古代楚之地,仍然保留下来了对于九头鸟的崇拜。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和湖北对于九头鸟的印象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最后来说九头鸟与湖北佬的关系。唐代牛增儒的《怪谈录》卷二曾经出现一句话:“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这里的三耳秀才指的是隋朝的兖州佐刺史董慎。他曾经帮泰山府君解决了一桩麻烦,所以泰山府君赏赐给他一只特别机敏的第三只耳朵。

后来这句话演变成“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却与明朝的张居正有关。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在万历元年出任首辅,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巩固边防和改善财政,辅佐万历皇帝开创新政。所以时人将作为湖北人的张居正比作天上的九头鸟。

为什么湖北有九头鸟之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4)

【电视剧中的张居正】

第二种观点认为,湖北佬不是指张居正,而是指张居正手下的九个湖北籍官员。张居正上台前,为了保证能够有人协助自己进行改革,特意保举了九个监察御史。

第三种观点认为,“九头鸟”指的不是张居正手下的九个官员,相反是他的政敌。张居正上台后,有九个御史联手想要整垮张居正,却反过来被张居正打倒。故“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表达的意思是九个御史还斗不过一个张居正。

不过后两种观点,似乎是为了强行凑出“九”这个数字,叫人无法相信。第三种观点,还忽略了九头鸟是湖北人喜爱的神鸟,把九头鸟塑造成湖北佬的对手,明显有悖逻辑。

还有一种说法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系清初满人所造。满清入关时曾遭到湖北人的顽强抵抗。后来湖北人也对满人的统治长期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故满人将湖北人比作“九头鸟”。

九头鸟的案例正好说明了文化变异的现象。一种文化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那里或许是正面的,传播到了其它民族却有可能变成截然相反的性质,有时候这是出于敌对民族的污蔑陷害,有时候则是出于曲解。神灵有可能堕落成为妖怪,英雄也可能堕落成为恶魔。

参考文献:

陈建宪:九头鸟:神灵还是妖怪——一个神话母题的演变

胡晓蓓:“九头鸟”的形象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