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期不知在哪天,宅家带娃已变成持久战,你家扛得咋样?

一个月前,我们分享过芭学园家长土土爸的文章「疫情宅家我是怎样带娃的?」,今天带来芭学园家长虎姜妈妈的分享。

从家长们的亲身经验看来,建立家庭一日生活流程并根据实施情况适当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家的节奏,是打持久战的上上策。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虎姜的小花园”

作者 / 虎姜妈妈

都说疫情期间是非常考验自律能力的时期,对成年人来说:扛住,不长胖;对学生党来说:起床,上网课

这段时间我发现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不上学以后,孩子作息时间全部乱套,尤其是那些已经上了幼儿园,又被迫在家停学的孩子们。一方面,户外活动减少,能量释放不出去导致晚上很晚睡不着;另一方面,在家不比在幼儿园,有老师带领着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家长们不仅要管孩子吃喝拉撒,还要在家办公,实在是一团乱麻。

对于我来说,虽然不用考虑serve老板,但是如何安排1V1带娃的一天,的确也是一项挑战。尤其对于刚过3岁的小朋友来说,恐怕还不知自律为何物,大人的行为和态度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有人说,看一个人的房间是否整洁,就能体现出他的内心秩序如何。其实带出的孩子生活是否有规律,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感觉,成年人的世界经常很累,体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心累”。所以,减少不必要的选择,降低思考成本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

乔布斯就是因为不想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在挑选每天应该穿什么衣服上,才会常年穿同一套衣服。

带娃累的三个小窍门(让带娃的日子像水一样顺滑)(1)

有规律的生活对于小朋友来说也十分有助益,他们不用焦虑现在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而且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做哪些事情,对建立安全感有很大帮助。

所以说,无论从谁的角度来看,建立一日流程都非常有益处。

在我们家,一日流程是这样的:

带娃累的三个小窍门(让带娃的日子像水一样顺滑)(2)

其实这份流程表没什么特别的,不过这两个月实践下来,有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根据孩子和自家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勉强,别较劲

关于午睡

虎姜小朋友以前都是午睡届的种子选手,从睡觉规律以后,基本上午睡都是保持在三个小时。但是疫情开始我们从老家回到北京,缺少户外运动加上更换了环境导致午睡哄睡极度困难,甚至出现哄睡接近两个小时,睡了才不到一个小时的情况。

以前我总盼着到他午睡的时候,我可以做做家务,提前准备下晚餐。越是盼着他睡着,他似乎越是兴奋。这还没开始辅导作业呢,一个哄睡就差点搞得亲子关系破裂。

一番思考过后,我决定放弃他的午睡。既然睡不着,那就是不困,索性下午不睡了,这样晚上也许还可以早点睡。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真的是英明啊!虽然白天超长待机,但是现在获得了一个每天八点多就睡着的孩子,真香!而且,他的总睡眠量并没有受到影响,依旧保持在11-12个小时左右,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关于户外运动

我们现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户外活动,全天累计在2-3个小时,并且活动时间尽量安排在午餐和晚餐前的时段。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

1. 我家小朋友体能比较一般,一下子2-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会比较疲惫,所以分拆成两段,也可以穿插在读书活动中休息一下眼睛

2. 虎姜吃饭也是属于比较“矜持”的类型,为了增加食欲,户外活动安排在了餐前时间段,实践下来的确对促进食欲有不小的帮助。对我的要求就是活动完回家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准备好饭菜,不然就会因为太饿而添加零食适得其反。

所以目前基本上午餐和晚餐我分为两类,一类是在20分钟内可以从冰箱到餐桌的快手饭菜,比如杂蔬炒饭,水饺,意面等;另一类是可以提前炖煮的预约餐,像红烧鸡翅,清炖排骨,牛尾汤等。所以完全可以保证回家以后在最想吃东西的时候立即开饭。

2. 带娃一起做家务,把“睡后”时间留给自己

我知道现在很多鸡血妈妈每天脑图打卡,语数外全面轰炸,学习内容安排的十分紧凑。但是我还是选择花一些时间带小朋友一起做家务,可以说,我们家现在的家务事,从洗衣做饭到扫地拖地,没有哪项是他参与不进来的。我选择这样做有以下几点考虑:

1. 一起做家务可以锻炼小朋友的生活能力

2. 可以让小朋友了解做家务的辛苦,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3. 大脑需要休息时间来消化学习的内容,做家务的“缓冲”未必是浪费时间

4. 减少小朋友不必要的屏幕时间

5. 腾出孩子睡觉后的时间,让全职妈妈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里面大人要放平心态,一开始带孩子做家务很有可能“越帮越忙”。慢慢地小朋友技能的提升,加上你的信任会让他们有非常好的成就感,结果也会越来越理想。

以前我会留一些家务等到孩子睡觉以后再做,但是我发现这样会让我在哄睡的时候很容易焦虑,小朋友时不时的入睡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你非常想让他赶紧睡着的时候,这种焦虑情绪就会不自觉地释放出来,导致孩子更难入睡。

并且,家务大多时候会被归为“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很少有人因做家务而产生成就感,价值感。尤其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很容易让自己跳到“整天碌碌无为”的坑里爬不出来,产生自我否定。把孩子哄睡已经很疲惫了,再去厨房看到一片狼藉真的是小确丧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尽量将娃睡着后的时间留给自己做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准备一些可以提高家务效率的工具,或者带娃家务寓教于乐都可以让你“睡后”做自己。

降低一点家务的标准,匀出一些时间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知识会有老师教,只有接纳支持孩子的父母才是陪伴他们一生的港湾。

3. 加强爸爸的带娃参与感

大家看到我们的作息表就懂了,工作日爸爸在家的时间约等于住一家酒店,吃了早餐就出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给队友“安排任务”呢?

现在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我家爸爸每天的任务是早晨带小朋友一起洗漱、整理卧室,这个时间我会在厨房准备早餐。没有约定之前,我需要带小朋友洗漱然后再准备早餐,而队友早晨时间很紧张,又着急上班。如果哪天早上我临时让他带孩子洗漱,这种“临危受命”的状态也很容易在一大早就产生不愉快。

后来我们就约定,早晨由他来完成带娃洗漱的一系列的规定动作,这样他们收拾好了,早餐也准备妥当,一切都顺顺利利。小朋友也因为我们固定了一日流程,变得越来越配合。每天站在洗手间还自己念叨总结“太阳升起配合爸爸,太阳落下配合妈妈”

带娃累的三个小窍门(让带娃的日子像水一样顺滑)(3)

贴在洗手间镜子旁的洗漱流程

现在,他们爷俩还悄悄地约定早上会一起“刮胡子”,父亲和儿子之间做一些只有男人才会做的事,对男孩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4. 张贴流程步骤

我以前觉得家里贴个日程表是一件很low的事情,一点都不“高级”。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太香了!

如果有一些步骤流程总是困扰你,每天就因为应该先干嘛后干嘛,或者谁来做之类的问题烦躁,你真的应该试着写下来,粘墙上。写出来的环节不在于多么细致繁杂,而在于关键。哪里烦躁贴哪里!尤其是涉及到多人协作环节的,在刚刚执行新的日程安排时,明确落在纸面上事半功倍。

我前段时间给虎姜做如厕训练,一直想不明白到底该安排在什么样的时间契机带他去洗手间,我就拿本子比比划划写了下来,一下子脑袋就清楚了。

一个连大宝都不抹的汉子让他给娃洗脸,并且还得能记住要擦润肤露也是有一定困难的,索性我就连这样的“小事”都写下来,只要识字,就能做到。

这样有迹可循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他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很从容。并且如果在上一个环节磨蹭,他也很清楚地知道会影响后面的哪些活动。比如如果在洗漱前收拾玩具绘本磨蹭了,就会影响睡前听故事的时间,因为就寝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带娃累的三个小窍门(让带娃的日子像水一样顺滑)(4)

虎姜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制作过可以交互标记的“一日流程”,环节图片都是虎姜的照片,小朋友可以“看图做事”

家庭一日流程,是保证小朋友生活规律非常好的工具,也是家庭生活中契约精神的体现。如果一些日常环节总是困扰着你,不如拿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想清楚,写下来。相信我,这个时间值得花。

疫情宅家我是怎样带娃的?|高爽

定下家庭一日流程,减少冲突和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