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个毁誉参半的朝代,很多史学家对它的评价也大相径庭,但有一点无人否认,即:它是文人的天堂。

在这个朝代里,文人的生活过得确实要比其它朝代要好一点,只要腹中颇有墨水,当官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尤其是在朝堂之上,文人是绝对能牵着武将的鼻子走的。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1)

正是由于这种基调,使得宋朝的文人在文化上开创了一个繁华的盛世,创作出了至今备受人们传诵的宋词。

如果要追究宋朝这种基调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宋朝的开国太祖赵匡胤,正是他一手促成了文人的天堂。

赵匡胤是行伍出身,手中的兵权就是他夺取天下的根本力量,在陈桥驿时,他被手下士兵拥簇着穿上了黄袍,自此当上了皇帝。

对于这点,赵匡胤确实很得意,但是他掌控了天下之后,发现自己的发迹史实在是太容易被模仿了,只要有兵权,穿上黄袍则易如反掌。

为此,赵匡胤整日里忧心忡忡,尤其是看着他的那些手握重兵的老部下,更是寝食难安,于是赵匡胤决定对这些老部下下手,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

赵匡胤是个仁义的君主,他收回兵权的方式也相当柔和,直接安排了一场酒宴,谈笑间便将这些人的兵权收归己有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2)

解除了这些人的兵权之后,赵匡胤便对军队进行了整顿,并且安排了文官去军队中节制武将,文人的身份就此水涨船高。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赵匡胤也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他曾经就挥笔写下了半首诗,可是却怎么也无法续上更好的后半首,以至于这首残诗成为赵匡胤心中的疙瘩,只是他没有想到400年后朱元璋会对出后两句,那么赵匡胤究竟写了什么诗?

赵匡胤行伍出身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赵弘殷更是四代王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禁军将领。

由于父亲的影响,赵匡胤自幼便对骑马射箭练武很感兴趣,这也为他后来走向统军大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3)

赵匡胤自身的武艺很高强,他曾创造了太祖长拳,流传至今这套拳法已经成为了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想必练习武术的小伙伴都不陌生。

在冷兵器时代,武艺高强是立足之本,但是兵器也至关重要,正所谓: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就是这个道理。

赵匡胤对此也十分明白,所以他还针对长拳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兵器,名叫:大小盘龙棍。

我们现在熟悉的两节棍和三节棍就是根据盘龙棍改造而成,这样看来,耍双节棍炉火纯青的武术大师李小龙还真得感谢一下赵匡胤。

赵匡胤年轻时并没有幻想自己能成为皇帝,当然这个念头他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也就想着靠着父亲的庇护,谋求个武官当当。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4)

可是他的脾气实在是太耿直了,根本无法适应官场,以至于还得罪了当朝皇帝,赵匡胤只好跑路,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便当了兵,一步一步成为后周的节度使。

等到老东家柴荣英年去世之后,便将年幼的儿子柴宗训交到了赵匡胤的手中,结果赵匡胤却辜负了柴荣,自己当起了皇帝。

赵匡胤的《咏初日》

赵匡胤虽然行伍出身荣登了皇位,但十分热衷读书,因为这一爱好,赵匡胤还曾被人举报过。

当时柴荣还没有去世,赵匡胤也只是他手下的一位将军,有一些看不惯赵匡胤的人,便在背后使刀子,想着借机除掉赵匡胤。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5)

而这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赵匡胤总是随军携带的几个箱子上,他们觉得这箱子里一定是赵匡胤打仗偷偷私藏的金银珠宝,不然总是带着,那多沉?

所以他们便向柴荣报告说,赵匡胤有私心,私藏打仗得来的战利品,整整好几箱。

柴荣很生气,便命人去调查,结果发现,那些箱子里全是书,面对柴荣的怀疑,赵匡胤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便赶紧跑到柴荣面前解释说:

我虽然受到陛下的重用,但自知才疏学浅,不堪大任,只能发奋读书,才能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柴荣听了很高兴,便又赏赐了赵匡胤不少书,书看得多了,才华自然也不会浅,所以赵匡胤是能写诗作词的,只不过由于他实在是太忙了,一生也只写了一首半的诗。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6)

有一次,赵匡胤在宫中设宴款待大臣,一直喝到了第二天日出,此情此景自然值得吟诗作对,大臣们纷纷借此抒发情感,不过赵匡胤看了他们的诗词之后摇了摇头,觉得他们写的都不好,于是张口自己吟了一首《咏初日》,曰: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这首诗虽然在平仄韵律上不太讲究,但也写出了赵匡胤气吞山河的帝王之志,群臣听了之后拍手叫绝,赵匡胤也很自得。

赵匡胤的《咏月诗》

赵匡胤写出了这首诗之后,很久就没有写诗的灵感了,再加上平日里政务繁忙,也没有什么时间来写诗作词,他的雅兴也逐渐消退了。

有那么一天,赵匡胤忙完了政务之后,已经是夜半时分,没有睡意的他,便起身去屋外赏月,他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月明星稀,令人心旷神怡。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7)

看着如此美景,赵匡胤心中十分平静,而他写诗的灵感也在这一刻迸发出来。

他看着天上的明月,随口吟出了《咏月诗》的前两句: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还别说,这两句诗依然具有磅礴的气势,他本打算乘兴在吟出后两句,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更好的诗句,赵匡胤绞尽脑汁之后,依然无法续上,便将其搁置在了一边。

后来,赵匡胤再也没有写任何诗句,而这首《咏月诗》也成为一首残诗,或许由于赵匡胤的身份,当时并没有敢续接这首诗,直到400年后,明朝的开国太祖朱元璋续接了这首诗,他的写出的后两句是: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赵匡胤的座右铭(赵匡胤酷爱读书)(8)

还别说,朱元璋的这后两句也是很有气势的,可以说与赵匡胤的前两句相得益彰,这首《咏月诗》也因为两位帝王的接力才得以圆满,当真是一首绝佳的好诗。

那么聪明如你,如果让你来续接赵匡胤的残诗,能写出什么样的句子呢,不妨续续看。

参考文献:《宋史》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