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官和武官,可能很多人的心目中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两种历史形象。就文官来说,可能如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一样,儒雅文静,淡泊明志。至于武官,则是关羽、张飞这样的勇武之人,杀气外露,不怒自威。但是,这可能是受到三国演义等戏曲文学的影响,因为在中国唐朝之前,文官和武官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历史上文官和武官争斗(在这个朝代之前)(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如果一个大臣可以获得“出将入相”的评价,那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出将入相的意思指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既可以形容德才兼备,也能突出担任文武要职。在这一点上,就西周来说,不管是姜太公还是周公,既可以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规划战略方案,也可以带兵打仗,战无不胜。

历史上文官和武官争斗(在这个朝代之前)(2)

当然,在笔者看来,文官和武官互不区分的年代,要说三国时期最为典型。其中,东汉末年的丞相曹操,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东吴的四大都督,几乎个个都是文武全才,文治和武将的事都在干。除此之外,看似标准武将的关羽,照样要承担着荆州百姓管理等文官的事务。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动乱的历史阶段,文官和武官的区分也就越不明显。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人需要懂点军事韬略,武人也要在短暂的和平时期学会治理和稳定一方统治。

历史上文官和武官争斗(在这个朝代之前)(3)

最后,但是,在隋朝正式开了科举制度后,特别是在唐朝中期,武则天设置了武举之后,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划分才日渐明显。但是,也不是说唐朝以后就没有出将入相的人物了,只是相对于三国、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文官和武将日益各司其职,很少再出现一肩挑的情况。当然,其中的特例包括唐朝的李靖、宋朝的范仲淹、明朝的徐达、清朝的曾国藩等等。从中也可以发现,如果在唐朝之后还能达到出将入相的标准话,那都是当世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文/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