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1)

前几天去朋友小米家玩,和小米闲聊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小米的儿子逗逗在唱《小毛驴》: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一个3岁多一点的孩子除了把《小毛驴》一字不差的唱出来外,还教我2岁半的儿子一起唱。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玩的都不愿找妈妈了。我听了一会发现,逗逗会唱很多儿歌,像《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

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看的我非常羡慕,就向小米取经:“你儿子好厉害啊,这么小就能记住这么多完整的歌词,有啥秘诀没?”小米看了一眼逗逗说:“没什么厉害的,教他唐诗半天不会背,教儿歌的话三五遍就记住了,可能是儿歌比起诗来韵律感更强,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吧。你不是想让孩子接触英文吗?我建议你可以买本《鹅妈妈童谣》,我家正好有一本,我拿给你看看。”

小米家的《鹅妈妈童谣》是后浪出版的“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对孩子来说,插画大师斯科特·古斯塔夫森的绘画“人物”有趣且整体色彩丰富、明亮,这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有利于父母对处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进行颜色教育。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2)

对父母来说,英汉双语分开设置,可以让孩子在听懂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英文的字号比汉字大了近一倍,父母完全可以在汉字的部分贴个卡通版便利贴,只让孩子看英文。除此之外,对于想让孩子接触英文的父母来说,这个版本还有一个优点便是:独家音频。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3)

只需扫描书本背后的二维码,就能在喜马拉雅app上听标准英音。每个音频都是单独的和童谣是相对应,父母可以单独循环播放任意一首童谣,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重复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多听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熟悉发音,还能加强孩子的机械记忆,为后期的模仿做好准备。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恐怖童谣”不适合孩子,删减、改编后的鹅妈妈更尊重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

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经典童谣是否都适合孩子传唱、阅读?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最近的热门话题:“儿歌涨价”。“儿歌涨价”最开始是朋友圈的几张有关儿歌《一元钱》歌词的书本截图。这首儿歌本身没有问题,争议点是这首《一元钱》的儿歌是由经典儿歌《一分钱》改编而来,网友对到底该不该改编引发了热烈讨论。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4)

大部分网友认为,坚持经典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们不接受“儿歌涨价”,但有的网友却认为现在一分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用孩子常见的一元钱代替一分钱是顺应时代。如果除开知识产权、文化背景等等方面的考量,单纯只从孩子的角色来看的话,其实儿歌《一元钱》更能尊重当代孩子的认知能力。

儿歌的传唱范围一般是在学前期儿童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思维能力都还在发展中,他们能理解1元钱可以买一根棒棒糖,却不懂1分钱的价值。因为生活中一元钱常见,而一分钱几乎已经不流通了。

其实在我们讨论到底该不该改编时,都不能忘记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不管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儿歌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拾金不昧,而不是纠结于钱的大小。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改编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它考虑到了现实因素,也考虑到了学前期孩子的理解力。

日本著名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就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时写道:

“面向幼儿的文学作品、素材的亲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须能让孩子们理解。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如果远离孩子的生活,令孩子无法理解,那他们就不会感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书还是儿歌,能够理解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注意学前期孩子由于发育的关系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鹅妈妈童谣在早期并不是只给孩子传唱的,它还夹杂着不同的目的,像政治手段、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等,这就让一部分童谣带有黑暗、恐怖的气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反而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5)

例如18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鹅妈妈童谣中出现了一些反映黑暗现实的歌词、故事,像《十个小黑人》、《莉琪波登拿起斧头》、《妈妈杀了我》等,这部分童谣又被人们称之为“恐怖童谣”,它们虽说能给推理小说家提供灵感,像知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就从《十个小黑人》中得到灵感写出了《无人生还》。

但是这部分童谣却不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儿童阅读,因为让孩子身处于一个暴力、心理扭曲的环境下,孩子就容易把不健康的东西内化,这就好比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下,那他就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健康的因素,匹配学前期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现在大多数版本的鹅妈妈童谣都是经过多次删减后的产物。在《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除了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唱一曲六便士之歌》外,就删除了那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恐怖童谣”。

生活在和平年代,童谣理应只为孩子而存在。它只需轻快、有趣即可,无需背负那些沉重的过往。

一首好童谣就是一个好故事

肯尼斯·伯克说:“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历史上最好的故事之一仅有6个字:售:婴儿鞋,全新,这也可以说是另个维度上的“少而精”。

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就曾介绍,她将故事作为给孩子选绘本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简单的故事里,孩子能发挥想象力,也会觉得有趣。选合适的童谣就和选绘本一样,不仅需要朗朗上口,还需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包含的45首童谣就代表着45个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又可以分为社会、生活以及思考3大类。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6)

唱童谣不能流于表面,从社会百态中学习知识

很多童谣大都是寥寥几句,但是哪怕只有几句故事传递的信息也值得人深思。鹅妈妈童谣中有一首《黑绵羊,咩咩叫》的童谣。原版歌词是:黑绵羊,咩咩叫,你有羊毛吗?是啊,先生,有啊,足足三袋子哪。一袋子给男主人,一袋子给女主人,但巷子里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没有。

许多学者认为《黑绵羊,咩咩叫》这首童谣讲的是1275年封建时代英国对养羊的农民所征收的繁重的羊毛税的故事。根据于莲峰的《中世界羊毛出口关税浅析》一文,我们可以知道,羊毛税在当时又被称为“魔鬼之税”,农民收到的羊毛先流向权贵、接着流向教会,而养羊的农民什么也得不到。童谣里的“男主人”就指的是1275年颁布税令的爱德华一世,“女主人”则指的是教会。

直到16世纪,童谣的最后一句一直是“巷子里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没有”,但后来这一句被改成了更适合孩子传唱的“还有一袋子,给住巷子里的小男孩。”

童真、有趣永远是童谣的主旋律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这首只有4句歌词的《小毛驴》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作者把童谣里孩子的童真童趣刻画的淋漓尽致。在鹅妈妈童谣中也有一首类似的童谣《玛丽有只小羊羔》:

“玛丽有只小羊羔,浑身白得雪一样,无论玛丽去何方,羊羔必会跟身旁。有天它跟着上学校,违法规定不得了。孩子们,闹啊笑,看到羊羔上学校。”

在《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像《玛丽有只小羊羔》类似的童谣占了大多数,像《嘀嗒,嘀嗒,钟声响》、《小号手杰克》、《蝙蝠,蝙蝠》等。这些童谣中既有有趣的生活瞬间、又有奇思妙想,寥寥数语便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鹅妈妈童谣红色和黄色区别(学童谣不能流于表面)(7)

善于思考能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托马斯•胡德也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和其他的文体一样,童谣里也包含了人们对世间百态的思考。在《少了颗钉子》中:“少了颗钉子,马掌丢了,丢了只马掌,战马折了,折了匹战马,骑手损了,损了名骑手,战役输了,输了场战役,国家亡了,这一起,只因少了颗钉子。”这首童谣说的既有细节对整体的重要,也用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思考。

在另一首童谣《一闪一闪小星星》中,则强调的是观察的重要。“一闪,一闪,小星星,究竟你为何物?高高悬挂在天上,犹如钻石在天空。烈日消退时,不再照万物,那时便可见,小星星,整夜闪光明。游人夜中行,多亏你相伴,方向无法辩,若无星光闪。”在这首童谣里有对白天、夜晚星星出现不同状态的观察,也有对北极星重要性的观察。

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玲珑心”,心眼多点,这种诉求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孩子的认知能力,而培养认知能力就需要孩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鹅妈妈童谣作为英语音律启蒙的经典素材,其地位相当于我们的《笠翁对韵》。它里面的每首童谣都是短短几句话,郎朗上口,既能方面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学习语言,又能帮助孩子从童谣中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就将其作为第一套为宝宝朗读的书,推荐给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