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书中有云:凡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什么意思呢?大凡有血气的动物,顺从它它就欢喜,逆反它它就愤怒。当然,人也是有血气的动物,所以人也是“顺之则喜,逆之则怒”;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1)

俗话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也是人生的现实情况。

人为何易怒?就是由于“现实的不如意”加上“逆之则怒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大多数人“易怒”的大前提。当然,一个人最终发不发怒,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人“心性定力的大小”。心性定力大,则看得开,定得住,不易发怒;心性不定,则钻牛角,控不住,容易发怒。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2)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定力”?《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从中,喜哥提炼出一个提高自己“心性定力”的方法,那就是“常思事后之悔”。就是这一招,能让你心如止水,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人为何有事后之悔?

正如《菜根谭》所说,吃饱之后,再美味的珍馐吃起来都味同嚼蜡,甚至于多吃一口就会吐;云雨之后,再美艳的对象看起来都稀松平常,甚至于多看一眼都觉得费劲。这看起来并没有显得多么后悔,但却是说明了一个道理,事后的疲劳感远没有事前的渴求感来的令人向往。

发怒之后的感觉,比以上两个例子来得更差,经常会觉得后悔,觉得没必要。为何会后悔?就是因为不发怒得到的结果和心情,比发怒之后得到的结果和心情,要好得多。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3)

怎样修炼自己的“心性定力”?怎样避免发怒?

在将要发怒之前,有意识地想象一下发怒之后的后果和心情,如果觉得比发怒之前的后果和心情差,那就忍一忍,不去发这个怒。

有的人可能会说:哪有时间考虑这么多,之所以发怒都是由于情绪失控的结果。我的回答是:你不尝试,你怎么知道你没这个时间考虑后果和心情?你不尝试,你怎么知道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4)

有心、有意识地去想象后果和心情,有心、有意思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许头几次你还压不住火;但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能事先考虑后果和心情,能一定程度地控制你的情绪。这就说明你的心性定力正在提高,发怒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5)

“心性定力”要修炼到一种什么境界?有什么好处?

按照以上那种修炼心性定力的方式,久而久之,你考虑后果和心情的时间越来越短,控制自己的的情绪也越来越容易;一旦达到自然而然的程度,你就达到了一种“看破”的境界。

“看破”的境界,不用刻意,不用忍耐,你自然而然选择不去发怒,觉得和平常没什么两样。达到此种境界,方能不被外界庸俗的事物所干扰,享受灵魂真正的和平。

一个人总能影响你的情绪(只怪你心性不定)(6)

控制自己易怒的情绪,就是这样一个步骤。首先,“常思事后之悔”;其次,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次,持之以恒,心性定力越来越强;最后,达到一种“看破”的境界。任凭外界纷纷扰扰,我自心如止水,享受一种属于自己灵魂深处的和平。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