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中旬,对于曲阜市姚村镇而言,都将迎来一个只属于姚村人自己的节日——姚村蟋蟀文化节在这个持续近一个月的文化节上,被当地人习惯叫做“蛐蛐”的蟋蟀,虽然个头不大,却是贵如黄金在今年的一次交易中,一只传言成交价高达11万元的蟋蟀,更是把本来有些不景气的行情,再次搅得蠢蠢欲动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蟋蟀最高卖1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蟋蟀最高卖1万(一只凶猛蛐蛐卖2万)

蟋蟀最高卖1万

每年8月中旬,对于曲阜市姚村镇而言,都将迎来一个只属于姚村人自己的节日——姚村蟋蟀文化节。在这个持续近一个月的文化节上,被当地人习惯叫做“蛐蛐”的蟋蟀,虽然个头不大,却是贵如黄金。在今年的一次交易中,一只传言成交价高达11万元的蟋蟀,更是把本来有些不景气的行情,再次搅得蠢蠢欲动。

8月19日晚,在曲阜姚村蟋蟀文化节上,不少人四处搜罗品相好的蟋蟀。

天南海北客商齐聚曲阜小镇

8月19日晚上9点,在曲阜市姚村镇政府的文化广场上,一年一度的姚村蟋蟀文化节开幕式正在进行着,精彩的曲艺演出吸引了周围不少村子的居民赶来观看。

不多时,一辆京牌的皮卡和一辆苏牌的小轿车缓缓停到了路边,几个操着北京口音的男子挎着腰包,手里提着编织的小篮子,有说有笑地从车上下来。看到有人来了,几个镇里的小伙子突然跑过来,一个引领着汽车从一旁开到停车的地方,另两个则把人引到了自家摆放的桌椅前。

几个男子刚一落座,便打开编织篮,拿出一个小巧的三脚架,支上一个灯板,再在一旁摆上几个蛐蛐网,有的还要放上一个巨大的茶杯。从北京来的这几位,连头顶的白炽灯都要拧下来,换上自己带来的。“我这个亮堂,看得清楚,还能外接电源。”一切准备妥当,还没等他们拧开杯子喝上一口水,一个穿着迷彩服的中年人,便向桌子上推过去一个不及巴掌大的小罐子。

收蟋蟀的人一般会在小罐里放上几粒玉米粒,给蟋蟀清理肠道。

为小虫谈价钱,也要“打太极”

快到晚上9点半的时候,路两旁原本空荡荡的桌椅很快就占满了人。“您说多少钱?”四五个身穿迷彩服、头上戴着矿灯的村民,一次性带过来好几个小罐子,每个罐子里都有一只活蹦乱跳的蟋蟀。挑了半天,这几位北京的客商明显相中了其中一只。问了价,村民伸出了五个手指头。

“不成,虽然牙好、个儿大,但您瞧瞧这后腿,明显有伤。”说罢,他们从桌旁厚厚一沓人民币里抽出20张,摊到村民面前说:“您看成不成?成我就收了,不成您再到别处瞧瞧。”几人转身低声商量了下,叹口气把钱收下了。

拿了钱,几人转身便要再去其他摊位看看。当记者询问价格几何时,其中一个人摇着头说:“价低了,但没办法,后腿确实有伤。”另一人的语气中也是掩不住地惋惜:“可能捂的时候摁到后腿了,不然绝不止这个价。”当旁人问起要是没伤能卖到多少钱时,俩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起码六千!”

而在另一头,一位刘姓天津客商的面前早已堆满了如山般的小罐子。“古时候咱们姚村的蟋蟀进贡北京,先要在天津停留中转。”当地人说,久而久之,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天津的客商在当地一向颇受欢迎。只不过,今年或许是受到气候的影响,这位刘老板的“收成”并不如往年乐观。

受气候干旱影响,市场行情不如往年

“大个儿的,我只要大个儿的。”“您瞧您这只牙不小,但块头忒小。”今年还不到30岁的刘先生,来姚村收蟋蟀已经足足十年了。他一边细细看着手里活蹦乱跳的蟋蟀,一边向记者念叨着:“收蟋蟀我只认姚村的,这儿土质好,出的蟋蟀不仅个儿大,而且劲儿也大。”

说罢,他把手中的小罐子放下后,问了对面的村民一句:“说个卖价。”听见对方说要两千元之后,他立马把小罐子推了回去。看到有戏,几人又把小罐子推了回来,“可以谈啊,你出个价。”看到刘老板伸出五个手指头,几人立马不乐意了:“你看看这块头,这后腿,两千元我们都说少了。”一旁围观的人也附和着说:“低了,确实低了。”

“您去别家问问看,个大牙小,给你五百都是高的。”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最终还是以五百元的价格成交了。收下蟋蟀,刘先生又念叨了起来:“今年我来十天了,前前后后一共才收了30只,往年这时候起码得收六七十只了。”

最近这几天,几乎人人都说今年的蟋蟀市场不如往年。受到今年气候干旱的影响,地里的蟋蟀确实没有往年的个头大。刚从人群中退出来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请了四天假回来逮蟋蟀,但四天下来只卖出去了四五百块钱,“去年20天我卖了6000块钱的蟋蟀,今年地里旱,下去一听声儿就知道不行。”骑上电动车,她还说:“不逮了,明天回城里继续上班去。”

如同庄稼一般,也要看天吃饭

在当地不少人看来,蟋蟀这门生意如同庄稼一般,也是“看天吃饭”。碰上当年气候好,就是在路边支上桌椅出租的商户,20天下来也能有七八千的租金收入。一位叫张伟的当地商户告诉记者,去年他在路边支了20张桌子,天天爆满,晚上还要让家人煮上十斤鸡蛋送过来。“交易都要到凌晨,许多客商饿了,就吃鸡蛋垫垫。”

不过,因为市场越来越成熟,有的经验老到的行家早已不再“看天吃饭”了。在姚村镇东辛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家里喂蟋蟀的柳军。在当地人眼中,柳军不仅是资格最老的行家,他还身兼着曲阜市蟋蟀协会的会长一职。在他家的客厅里,两侧地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罐子,角落里则放着一口袋尚未晾晒的泥土。

“今天早上听说邻村的有只蟋蟀,卖出了11万元的价格。”柳军说,这单生意在当天被传得沸沸扬扬。虽然都说这小虫贵如金,但11万元的价格说起来仍然是天文数字一般。不过,柳军并不羡慕,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瓷罐子,一脸骄傲地说:“我这只也不便宜。”

说完,他打开盖子,只见里面是一只块头不小的蟋蟀。当柳军拿出草杆子斗它的时候,脑袋前面立马出现两颗巨大的牙齿,让这本来有些萌的小虫,霎时间变得凶狠无比。“蟋蟀不仅看个头,还要看牙的大小,也要看六只腿的粗壮程度,以及与身体的比例。”他告诉记者,当天早上有朋友通过微信发给他这只蟋蟀的照片之后,他立刻赶了过去,验了货之后二话不说,现场点给对方两万元钱。

围绕蟋蟀形成的链条能带来上亿元产值

研究蟋蟀30年的柳军,早就不再下地去逮了。现在的他更像是个中间商,帮一些酷爱蟋蟀的老板四处搜罗品相好的蟋蟀。收回来之后,他会把房间里的空调开到26℃左右。“这个温度最适合蟋蟀,因为在地里,天微微亮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温度,而此时的蟋蟀最为活跃。”

说起蟋蟀,柳军如数家珍。“小罐里的土,要晾晒之后再筛,待到非常细的时候才能装进小罐里。”看到众人一脸迷惑,柳军笑呵呵地解释说,因为潮湿或者粗糙的泥土,极容易让蟋蟀在小罐里蹦跳的时候伤到后腿。

从别人手里收来之后,柳军先要在小罐里放上几粒玉米粒,“蟋蟀可以吃玉米粒,有清理肠道的作用。”待到清理得差不多之后,再放进去一些他亲手调配的饲料。“每年我都去外地学习,饲料的调配也是年年都在变,但是在咱们这儿,各家的饲料都有各家所长。”他一脸神秘地告诉记者,喂蟋蟀的饲料里很有道道。

如今,已经名声在外的姚村蟋蟀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柳军说,过去蟋蟀有黑、白、红、黄、青、紫、花七大种类,细分有700多个小类,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锐减至300余个小类。柳军告诉记者,每年8月中旬到9月初,不到20天的时间里,他所在的东辛村以及两旁的西辛村和徐家庙村三个村子400余户村民,收入能超过一千万元。

姚村镇的蟋蟀文化节已经举办到第七届。姚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士灿介绍,目前每年围绕蟋蟀形成的销售、购买、餐饮、住宿等链条,可以给姚村镇带来上亿元的产值。

(齐鲁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