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1年秋,王海容身为中国代表团8名正副代表中的唯一一位女性,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次年春,周恩来在首都机场紧紧握住尼克松那双“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的手,身穿黑色呢子大衣的王海容就站在他的身后。

在中国外交界中,王海容无疑是升迁速度最快的唯一一位女性,也是自从外交部成立以来现任和53位副部长中的唯一一名女性。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

毛主席和王海容

01 烈士遗孤,身世不俗

1938年,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家庭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刚成为父亲的王德恒走进屋子俯下身子,仔细端详着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心中洋溢着无限喜悦。

王德恒心中思忖着:他今后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不仅要继续关怀照顾妻子,更要担负起对孩子教育的重任。

王德恒的父亲名叫王季范,在湖南当地是颇有名气的教育家,为孩子取名的重任自然是当仁不让。

王季范稍一思索说:“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要博学多闻、胸怀四海,她的名字就叫海容吧!”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季范早已经对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和不抵抗统治极其不满,对学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充满敬意。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2)

右边拄拐杖者为王季范

思来想去,王季范决定将自己的独生子王德恒送到延安加入八路军,参加保家卫国的战斗。于是,王季范便找到长沙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徐特立。

徐特立和王季范早年是同事,一听说他要送儿子上前线,自然是鼎力相助。没多久,王德恒便在徐特立的帮助下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此时,他的女儿王海容还尚在襁褓当中。

父亲奔赴延安后,王海容和父亲就一直和爷爷一家生活在一起。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海容已经7岁了,也在长沙开始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海容渐渐了解到了自己的家世。

而王德恒经毛泽东批准,留在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很快又来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来,王德恒在毛泽东弟弟毛泽民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3)

王季范和儿子王德恒

抗战后期,党中央组建了八路军南下支队,准备奔赴湘、粤沦陷区开辟新的根据地。王德恒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向毛泽东和党组织提出,要求参加南下支队。

毛泽东对王德恒主动要求到艰苦地区去工作,接受对敌斗争的锻炼考验十分赞成。1944年初冬,王震将军率领八路军万余人的南下支队,在延安飞机场接受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检阅。

从此,王德恒离开了他学习、战斗、生活了6年的延安,跟随着南下支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踏上了他熟悉的三湘大地。他甚至顾不上与近在咫尺的老父亲王季范见上一面,就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工作当中。

不幸的是,1945年王德恒被国民党特务认出,被他们秘密逮捕,并惨遭杀害,当时年仅30岁。

王德恒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十分悲痛。但当时因为事关军事秘密,所以毛泽东没有立即将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告知表兄王季范。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4)

毛主席和王季范

而王季范照旧年复一年地给表弟毛泽东和儿子王德恒写信,要求毛泽东对王德恒严加管教,使之成才,为国为民效力。

全国解放前夕,王季范以湖南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身份积极参与中共的湖南省地下领导的迎接解放的斗争。

1950年秋,王季范应毛泽东邀请北上进京,担任政务院参事,王海容一家人便搬到了北京。安顿之后,他们一家人住在北京饭店。毛泽东亲自前来看望表兄,并把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告诉了王季范。

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王季范不禁悲痛欲绝,老泪纵横。毛主席拉着王季范的手说:“九哥,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照顾好德恒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的遗孤啊!”

02 毛主席夸赞:你有一个好孙女

从五十年代开始,毛泽东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请王季范等亲朋好友来中南海拉家常、叙旧情。后来,毛泽东还经常让王季范带着孙女来到中南海作客。

就这样,尚在少女时代的王海容便经常跟随爷爷来到中南海,她时常坐在毛主席和爷爷身边,听他们一起聊天。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5)

毛泽东与文家亲属合影 前排右三为王季范,后排左一是王海容

一次,王海容若有所思地问爷爷:“主席公公家里人那么多,我总觉得他对我们最好,还经常邀请我们来家里做客,这是为什么呀。”

王季范想了想说:“毛主席是个重情义的人,知恩图报!”王海容不解地问:“爷爷,知恩图报是什么意思啊?”

王季范说:“在我们几个表兄弟中,你主席公公和我的关系最好,很多事情我也关照着他,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说着说着,王季范的思绪飘向了多年前……

韶山冲和唐家沱之间相距十公里多,隔着一座云盘大山。从毛泽东两岁那年,他便被母亲寄养在唐家沱姥姥家。

姥姥为了约束淘气的毛泽东,便让王季范带他去学校旁听。谁知时间一长,毛泽东对读书认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6)

毛泽东旧照

表兄王季范小润之如此有天赋,便教他读书,实际上成了毛主席的启蒙老师。后来,王季范考取湘乡东山学堂,进而考取长沙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来到湘乡驻省中学任教。

后来,毛泽东也考取了湘乡驻省中学。可因为囊中羞涩,根本交不起各种杂费,只能找到在这里当老师的王季范。

王季范便找到学校教务科,立下字据,将毛泽东上学所需的费用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上学的钱有了,但学校不能提供宿舍,王季范便从自己狭小的房子中腾出一间解决毛泽东的住房问题。

当时,每次毛主席只要出了事儿,王季范总会帮他想办法、出主意。因此,毛主席总是愿意让王季范去中南海和他聊天,讲讲长沙的情况和那些老熟人和老朋友。

一次,王季范去中南海去见毛主席,毛主席当着他的家人和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7)

毛泽东

毛主席对王海容说:“每当我想到你主席公公说过的这句话,心里就感到特别温暖。我想,他这是在知恩图报哪!”

一转眼,王海容中学快要毕业了。有一次,她又随着爷爷来到了中南海。那时,王海容正当花季般的年龄,她衣着朴素大方,性格娴静腼腆,再加上出身书香门第,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颇有与众不同的文化教养。

她看着毛泽东,总有一种非常慈祥的感觉。毛泽东问她:“海容,你中学快毕业了吧?”王海容点点头。毛泽东又笑着问道。

“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啊?”“主席公公,我还没有想好呢,王海容便据实以告。毛主席说:“你可以去报考大学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才哩”!

“我的学业平平常常,不一定能考得上。再说,眼下国家正是建设时期,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要花不少钱呢!要是我考不上,我就去当工人、当农民……”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8)

毛泽东一家与王海容(左一)合照

毛泽东见海容年纪不大,但考虑问题时,已经知道应该把国家利益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了,非常高兴地对王季范说:“九哥,你不仅生了一个好儿子,还生了一个好孙女。看看海容年纪不大,但已经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哩!”

王海容的一番话,毛泽东的一番话,让王季范和王海容祖孙俩激动了好一阵子。

03 毛主席:海容,我的大门向你敞开

王海容知道,毛泽东一向不主张做寿,尤其是自己过生日,他更是不声张。但1962年12月26日这天,王海容和爷爷破例接到了中南海的邀请。

她们祖孙俩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家里,发现除了毛泽东家里人以外,还有湖南的几位同乡,如章士钊、程潜、叶恭绰等。

在这次宴会上,王海容第一次见到了跟着章士钊前来赴宴的章含之。宴会开始前,毛泽东兴致颇高,与老友们海阔天空谈古论今,然后他又问几位老友的孩子们近况如何。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9)

王季范和毛主席等人

忽然,毛泽东对章士钊说,他要聘请章含之做他的英文教师,帮助他学习英语。看到毛泽东诚心诚意的样子,章士钊同意了。

王海容看到这“拜师”的场面,不禁暗暗为章含之高兴。她忽然又听到毛泽东叫着她的名字:“海容啊,我这大门可一直是朝着你敞开的哟,什么时候想来就来嘛,来了也可以住下来不走,就算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看你要不要得。”

王海容听毛主席这么说,心里更加高兴了,便偷偷看了一眼爷爷。毛泽东早已经留意到了王海容的举动,便笑着说:“只是不知道你爷爷舍不舍得,放不放心?”

王季范听毛泽东这么说,笑着说:“润之老弟啊,我在20多年前把德恒送到延安,你带他走上人民解放的光明大道,今后海容跟着你,走的是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我怎么会不放心呢?”

毛泽东笑了笑说:“我还是那句话,不必客气嘛!”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0)

影视作品中的王海容

王海容和爷爷来到北京后,先后来到北京名牌中学师大附中、女子五中就读。在这期间,王海容手不释卷、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957年盛夏,王海容迎来了高考,但也遇到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挫折,不幸名落孙山,想要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的幻想成为了泡影。

此时,王海容或者爷爷王季范去找毛主席和北京市负责招生的同志说几句好话,让她进入北大或者清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可王海容和爷爷知道爷爷历来不搞特殊,所以没有去找毛主席。

对于这次高考失利,王海容并没有气馁,很快便重拾信心在家自学,准备来年再战。后来,王海容目睹社会主义建设进入高潮时期,便萌生了尽快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建设中的念头。

可她的家人知道王海容的想法后,纷纷劝她继续参加高考。年轻人的倔强个性和狂热让王海容打定了主意,她便瞒着全家人在北京四处奔走,最终在北京市化工厂找到一份工作,默默开始了她短暂的学徒生涯。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1)

毛主席和王海容

1960年,王海容的学业喜获丰收,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王海容虽然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开始了紧张的大学生活,但她总是想把自己在工厂里的这段生活感受写出来。于是,风华正茂的王海容,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写了一篇洋洋数万言的文章。

文章写好后,自感语言还算朴实,真实地表现出了像她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朴素真挚的情感。

王海容想把这篇文章拿去发表,但又觉得自己这篇不加修饰的文章,似乎还应该再精心雕琢一下。于是,1960年8月1日,王海容提笔给毛泽东当时的秘书叶子龙写了一封信:

“想请主席公公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点时间帮我修改一下。"

文章寄出后,一晃就是两个多月。10月中旬的一天,王海容突然接到通知,说是毛泽东要亲自接见她。得到这个消息,王海容非常激动,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2)

后排中间为王海容

10月17日下午3点,王海容准时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一进门,就见到毛泽东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稿纸。仔细一看,正是自己早先寄给叶子龙的那篇稿子。

毛泽东不仅仔细阅读了全文,而且还对这篇差不多是中学生习作一样的东西做了大量的修改。在稿子的第一页上,毛泽东写了两行大字,第一行是“我的经验”,第二行是“徒工王波”。

原来,毛泽东不仅为王海容的文章起了一个标题,而且还为她本人起了一个叫做“王波”的笔名,这大概是王海容一生之中惟一的一个笔名了。

问过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后,毛泽东把手中的稿子递给王海容,然后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支香烟,王海容赶忙过去给他点着火,然后便坐在椅子上,一页一页地翻起稿子来。

王海容发现毛主席在稿纸上都进行了认真修改,而且不少段落几乎都是重写。在修改这篇文章时,毛主席还使用了“黄毛丫头”这个称谓,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对这个表侄孙女的喜爱之情。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3)

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还能抽出时间修改这篇佳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了。

可以想象,毛主席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出于对这个表侄孙女的爱护和关心,也表现出了他对像王海容这样一名青年学生的爱护和关心。

后来,王海容的这篇文章成功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编辑部还专门写了一个“编者按”,将毛主席修改的这几段话引用出来,作为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04 毕业后,王海容收到去外交部消息

在北京师范大学,王海容发奋读书,除了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她对文学、哲学、数学、甚至是军事方面都表现出浓厚兴趣,抓紧一切时间自学英文、法语、德文,这都为她今后进入外交界打下了基础。

北京师范学院培养毕业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毕业生今后去北京市城乡各个中小学当老师。王海容读的是俄语本科专业,按道理应该去北京某所中学成为一名俄语教师。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4)

王海容与毛主席接见尼克松

但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王海容毕业的时间时1964年夏天,就在她拿到毕业证时,学校曝出一条特大新闻:王海容要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报道!

听到这个消息,不仅同学们震惊了,甚至连王海容本人也愣住了。她没有丝毫准备,但这个事情毕竟是事实。

鉴于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王海容即便是来到外交部工作,但俄语专业已经不像建国之初那么受“宠”了。因此,王海容甚至连自己在外交部办公室都没顾得上去,便被派往北京外语学院进修英语去了。

由于王海容本来就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加上毛泽东亲自让秘书找到当时在北京外语学院英国文系任教的章含之,委托她多加关照王海容帮她开开“小灶”。于是,章含之每周给王海容补课。一年下来,王海容的英文水平进步突飞猛进。

进修结业前夕,王海容又一次接到通知: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接见她。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接见王海容,也是第一次正式和她交谈。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5)

王海容在外交场合

此后,随着这次谈话内容被广泛地传播,王海容与毛泽东非同一般的关系也被披露于世,广为人知;王海容也因此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中国的知名人物。

在那次接见中,毛泽东海阔天空地发表了他对中国教育革命的一系列看法。他说:要允许学生上课看小说、打瞌睡;甚至他还夸奖那些不守校规校纪的学生。

他说,老师讲得不好,为什么就一定要听呢?他还说:在学习上不要搞5分,也不要搞2分,搞3分、4分最好!

伟大领袖这些惊世骇俗的谈话,使得从小就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王海容感到震惊、迷惘和不解。主席公公的这些话与现实的教育状况完全相反,难道说现在学校里搞得这些完全都错了吗?这让王海容无论如何难以接受。

直到过了若干年后,王海容才渐渐地有所领悟,她慢慢地才体会出,主席公公当年讲的那些话,其实就是在鼓励年轻人要敢想、敢说、敢干,不要因循守旧,不要迷信专家权威。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6)

左二为王海容

在这次类似于家庭式的祖孙漫谈中,毛泽东还向王海容提出了一个要求:要读一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毛泽东当时曾耐心地对王海容说:“要做翻译、搞外文,不读圣经、佛经,不读小说,那怎么能行呢?”

毛泽东还告诉王海容,要记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

谈到最后,毛泽东反复地、语重心长地告诫王海容:“我们的干部子弟很令人担心,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辈,而要完全靠自己。”

05 王海容令人瞠目结舌的升迁速度

1965年11月,王海容结束了在北京外语学院的进修,她又回到了外交部。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她被安排在办公厅秘书处的综合组工作。

最初,她主要是负责部长们与周总理之间的文电收发工作,同时也干一些其它诸如编写外交通报之类的杂活。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7)

晚年的王海容

这时的王海容,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纪,脾气性格干脆直爽,办事爱着急,而且不管是大事、小事,都是风风火火、泼泼辣辣地去干,再加上毛泽东反复鼓励她要敢想、敢说,敢干,所以她说话办事都是直来直去。

了解外交部内情的人都清楚,外交部是国务院各部委干部中升迁速度最快的一个部,原因有两个。

一是外交部汇集了全国各路外交精英,资深的人物大大过剩;二是周恩来总理多年以来执掌外交部,对有许多年外交经验的同志尚且是降格使用,年轻的同志想要升迁更难了。

我们熟知的外交才子乔冠华,从司局级升到副部长就经历了漫长的15年,其中从部长助理升到副部长就用了有十年之久。

1970年,周恩来直接提名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1971年7月,王海容正式被任命为礼宾司副司长。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8)

王海容

1972年,又一道命令下来,王海容被提拔为外交部部长助理。1973年下半年,王海容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负责大洋洲和美洲的事务。

从部长助理到副部长,虽然仅仅是一级半级之差,但副部长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责任要大得多,必须独当一面,责任重大。

因此,在当时外交部部务会议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个饱经沧桑、年过半百的老先生和一个快人快语、英姿飒爽的姑娘共同议事的情形。

在新中国外交部建部近50多年时间里,王海容是50多位在位和卸任副部长中唯一一位女性,也是副部长中最年轻的一位。

人们常常称升迁速度快的干部为“坐直升飞机飞上来的”,这个比喻用在王海容身上非常恰当。四年时间迈了4大步,从一个普通干部迅速升到了副部级。王海容很幸运,她在政治舞台上出尽了风头,接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19)

王海容和周总理接待外宾

1976年,一代伟人毛主席离开人世。王海容得知主席公公仙逝的消息,抚棺恸哭。

1984年4月,对于王海容而言,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她来到地处前门东大街国务院参事担任副主任一职,行政级别上保留副部长级别待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0多年前,新中国刚刚解放,王海容的爷爷担任政务院参事;30多年后,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王海容又来到国务院担任参事室副主任。

由于王海容曾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她对周总理事必躬亲的工作风范耳濡目染。来到参事室工作后,她继承了周总理的工作作风。

这时,王海容已经将近50岁了,还没有结婚。当然,她也曾收到过很多求爱信,但她都是默默将其锁在抽屉,从来没别人谈起过。以至于后来,王海容一生都没有结婚,晚年也不愿意撰写回忆录。

王海荣百科(17年王海容病逝病逝前张玉凤)(20)

王海容晚年

但她的生活并不孤独,有一个幸福又热闹的家庭。多年来,她一直和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裴震坤以及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生活在一起。

他们的家就在中南海旁边。那里,一条僻静的小巷,隔开了繁华的闹市,一座欧洲古典风格的雅致小楼,显得格外清静、幽雅。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79岁。王海容离开之际,只有李敏、张玉凤、唐闻生陪着她,最后的头衔是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副部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