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做了一件非常自豪的事:“三气周瑜”。那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见诸葛亮才学确实在自己之上,心生顿生忌妒,于是以替江东除后患为名,百般设计想除掉他。诸葛亮看出周瑜的心思,并且见周瑜心胸狭窄,就上演了这么一出“三气周瑜”的好戏,流传千古,周瑜也因此成为心胸狭窄的代表人物。关于这一点,易中天先生说的好:周瑜要名望有名望、要地位有地位、要才华有才华、要相貌有相貌,除此之外还拥有江东绝世美女小乔。你说他还缺啥?而诸葛亮又有什么?如果你是周瑜,你会羡慕诸葛亮吗?没道理!不过小说毕竟是虚构,有漏洞正常,不影响它留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得心胸宽广,才能长久。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1)

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自然显得自己心胸很宽广,他也应该很自豪,然而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因为周瑜不是他真正的对手。诸葛亮的真正对手是后来的司马懿。当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诸葛亮最后败给了司马懿,这是从结果上来说的。但是在他们二人对峙的过程中,诸葛亮一直是占上风的,甚至死后诸葛亮还能把仲达吓跑。可是,为什么最后诸葛亮会输呢?两千年来,人们从中悟出了不少哲学道理。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2)

说真的,诸葛亮的计谋确实比司马懿更多、更高明。二人第一次交手是太和二年(228年)街亭之战。诸葛亮用人失当,痛失街亭,挥泪斩将。结果又在无奈之下,用“空城计”(小说虚构)退敌。后来是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二出岐山,当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兵马,对抗诸葛亮。司马懿初一交战,就不思进攻,只是扎营自守。从此留下一个“畏蜀如畏虎”的名声。之后双方就进入了长期相持的状态。诸葛亮从来就谨慎,司马懿比他还谨慎。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3)

之前其实都是小战役,双方得失都不大。他们之间真正的一次较量是在建兴十二年(234年)的上方谷之战(小说虚构)。蜀国35万军队对阵魏国40万。这场战役诸葛亮可是花了大心思的。日夜不眠,精心部署。目的就是击败司马懿,从根本上打垮魏国,完成北伐宏愿。面对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疑虑重重,虽然极不情愿出战,最终还是落入诸葛亮的圈套。当周围大火烧起,一切都悔之晚矣,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这下子全完了!然而上天幸运的天平却歪向了司马懿父子、歪向了魏国。突然天降大雨,四周火灭,司马懿父子逃出生天。诸葛亮功败垂成,矗立在倾盆大雨中,久久不能自已!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4)

司马懿从此就更加保守,始终坚守不出。即便诸葛亮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他不但不生气,还在众人面前亲自穿上女装,大加夸赞衣服合适(厚黑之术也是无人能及)。面对诸葛亮的羞辱,司马懿甘之如饴。可诸葛亮就没有那么洒脱了,自从上方谷一败,诸葛亮身体状况大打折扣。并且更加辛苦,自罚式地工作。而这正是司马懿想看到的,也正是司马懿的终极策略。你当时不是气死了周瑜吗?今天该我气你了吧?司马懿就是凭借自己的身体好,硬跟诸葛亮耗下去,看谁耗得过谁!你纵有千条妙计,我却不与你战,你的计策自然失灵。诸葛亮悔恨加无奈,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含恨而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5)

在正直的人眼中,司马懿赢得可能不算光彩。但是司马懿的策略恰恰是自古以来最正确的。打不过还硬打,岂不是傻啊?最好的策略其实就是避开对手的长处。所以在当时,司马懿的聪明,无人能比。司马懿之所以能赢得了诸葛亮,比周瑜强一点就是: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比自己谋略多,就不与他正面对抗;而周瑜呢,明知道自己不如诸葛亮,还是硬碰,才会有被气死的结局。如果司马懿也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说不定送去的那件女款衣服就可以把他打垮。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6)

司马懿的高明之处还不只在于“拖垮”了诸葛亮。因为他不光面对诸葛亮这个强大的对手,背后还有一个狡猾的主人不得不防,那就是曹操。曹操以多疑而著称,尤其是对手握重兵的司马懿,曹操早就怀疑他“鹰视狼顾”,所以司马懿不能把心思全放在对抗诸葛亮上面,因为他没有诸葛亮那么让人信任,必须还得防备着身后。他防备曹操用的什么方法呢?能有什么方法,当然也是他的拿手策略:“拖”、“耗”。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7)

结果是,诸葛亮走了,他还活着;曹操没了,他还活着;曹丕挂了,他还活着;曹叡死了,他还活着,曹魏幼主曹芳继位的时候,他机会来了。写到这里,小编想起来克林顿曾经这样描述卡斯特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是总统!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是总统!我上中学的时候,他是总统!我上大学的时候,他是总统!我工作的时候,他还是总统!我结婚后,他还是总统!我当总统了,他仍然是总统!我下台了他依然还是总统!

诸葛亮为什么要三次气周瑜(周瑜经不住诸葛亮)(8)

司马懿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也是长寿的一生。他的智慧恰恰来自长寿,没有长寿就没有他的智慧。有人可能会问:这算是智慧吗?当然算。如果一个人没有好身体,一切都是虚空。周瑜智勇双全,没有好身体;郭嘉智慧过人,没有好身体;诸葛亮鞠躬尽瘁,没有好身体;即便是曹操,也是因病而去。这些人留给后人的只能是遗憾,只有司马懿的一身才算完满。因为他明白,人生一世,有钱有名有地位,不如有个好身体。也许这才是后人真正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文/张超杰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配合!欢迎关注!如果能留下您的宝贵言论,本人求之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