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全A的月度换手率高达20%-30%,投资者普遍以博弈心态猜测市场价格的涨跌,而不是研究企业价值几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价值投资的实践应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价值投资的实践应用(投资回报的根源)

价值投资的实践应用

2019年以来,全A的月度换手率高达20%-30%,投资者普遍以博弈心态猜测市场价格的涨跌,而不是研究企业价值几何。

投资回报的根源,在于企业创造的价值。在经历了农业时代的短缺经济后,现代文明在科技(提高生产力) 自由市场(促进科学进步和转化)的双重作用下,经济以远高于之前数千年的增速实现着复利增长,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而股市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其本质是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企业的机制,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等生产要素提供资金,助力企业通过不断再投入实现盈利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和股东得到回报,实现了收入增长,并作为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随着股市中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双赢的正反馈机制被不断强化。以A股为例,虽然ROE、ROA分别处于6%-9%和2.5%-4%,但是通过不断再投入,实现了企业盈利的增长,同时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股市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需要足够参与者的支持。由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价格即时变动的股市制造了一种可以快速获利的假象,培养了大批以预测价格为目标的投机者,整个市场表现出高换手率。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的核心是企业价值。企业在投入资本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为资产、负债和权益。而投入的账面价值,通过设计、生产、营销、交付、售后支持等诸多活动,转化为未来的现金流,其折现值就是企业的内在价值。

账面价值告诉我们投入的,很好计算,但并不那么重要。在关闭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时,巴菲特回忆道:“卖掉的设备原始成本是1300万美元,折旧后的账面价值是86万,但卖价只有16万,在扣除处置费用后一毛也不剩。”内在价值是我们得到的,却比较模糊,需要对未来预测,而预测是很难的。

商业模式不同,即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以上经营活动的差别,决定了投入产出比的不同,有的企业投入1块钱可以产生远大于1块钱的内在价值,而有的企业内在价值可能还不及账面价值。所以,投资的本质就是寻找影响长期业绩的主要矛盾,并以此预测企业的“内在价值”,再与价格进行比较,为无法预测的风险留下安全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