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领导力与阶级固化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写给美国精英阶层看的书。这样一本书,他的主旨绝对不是阐述历史,或者描述事实。很多历史爱好者对这本书趋之若鹜,实际上在史学界,这本书不是很受推崇。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其实很简单,这本书倡导的大历史观,是面向精英阶层的思考方法论。
书影
虽然我很不愿意提阶级固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从中国的素质教育中,似乎也能看到阶级固化产生的原因。这也是我推荐《万历十五年》的初衷,读大局观的书,培养你的领导力。
前一段时间看《人民日报》用王宝强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没有阶级固化,我颇有些感慨。阶级固化严重的地区,盛产世界小姐与足球先生。因为上升通道的关闭 ,只有靠与生俱来的特质,撞开一个口子。
大历史观和明朝体制
为什么说《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大历史观的书,其实只要读完,就明了了。万历十五年的特殊性在于这一年,皇帝不上朝了,这意味着大明从成祖皇帝开始建立的龃龉,平衡了百余年的皇权-相权协调模式的彻底失控;意味着大明王朝政治制度中深层内核的问题和矛盾也彻底爆发了出来,而且在万历并不很努力的解决态度下,彻底走进了死胡同。
唐国强扮演的张居正
很多人说这是明朝灭亡的因,其实这是明朝建立的果。“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明朝的政治制度更像是个三明治:它拥有自成一体的底层(农村)和紧密结合的上层(朝廷),但是中间的管理层却是松散的。中国古代的集权体制消灭了一切分享权力的贵族和领主之后,就抹除了这个自治的中间阶层。在中央机构与庶民之间形成了一道真空。为了填补这个权力真空,文官制度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然而行政技术和财政力量本身又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其结果是只能用低效的官僚系统接管中间层,以维系着上下两大群体。于是就形成了这种三明治的结构,两片结实的面包夹着一坨松散的食材,既地方政府。
我开始看《万历十五年》,源于想要了解明朝,但重新又读了一遍,源于《人民的名义》。
赵家林扮演的万历皇帝
特别是对于高育良的洞察,网上也有很多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来看看,其实高育良体会出来的理念非常简单:控制了官员就是控制了政权本身!整部剧下来,我们从没有看见过高育良有什么出色的政绩,但是他有大段大段对于政治现状的深刻分析,他总能把握住政治格局的走向,同时不动声色的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扶持自己的下属。
最后,来谈谈张居正的改革大计,申时行的和谐社会,海瑞式的意识形态,戚继光的现代国防,为什么都失败了 ?在我看来,只是明朝要求单纯、固定、永不变更的体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体制以单一的最高意识形态为基础,以平衡各方为目的的政治体制,这样的体制只求单一化,同质化。而正是这样的政治体制,衍生出来的“虚伪”的内核,欺上瞒下的狡黠,懒散怠工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