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寒假结束了,节日的余温犹存。学生们陆陆续续回到了校园,等待着新的学期。

宿舍里,我们谈论着寒假里的趣事,还有两位没有来,听说一个在家相亲,准备定亲了,来得晚些。一个路途遥远,估计还要等几天。离开课还有两天,我们算是到校比较早的。校园里,比较冷静。食堂里也没有多少人,只有一两家提供饭食。还好,我们都从家里带来了许多事物,有炸丸子,炸鸡块,炸鱼块,牛肉,以及水果等。

那时,烟花爆竹不禁,孔明灯可以升空,春节的味道犹存。一个室友,神秘的拿出一个孔明灯,让我们很是激动。记得小时候,追逐孔明灯的场景,即紧张又激动。那时我们称它为天灯,在天空飞行的灯,故称天灯。为何要追逐呢?一方面可以捡回来,再次升空。还有一个因为,天灯就一两个,放飞了就没了。那时的娱乐很少,放天灯是一个最大众化,最兴奋,参与人最多的节目。好不夸张的说,整个村庄都在支持。白色的纸,用胶水粘好,固定上铁丝,铁丝下有个放燃料的固定位。燃料哪里来,一群小孩,拿着盆,一家一户的要,这家拿半截蜡烛,那家给半块油。汇聚一起,开始熬制。锅里放几块硬纸板,把油沁入纸板,燃料就制成了。全村参与,其乐融融。那时的夜空,明月高挂,一片蔚蓝清明的天。男男女女,聚集在空旷的地方,燃一堆火,不能是明火,浓烟滚滚,天灯鼓起。点燃燃料,一松手,天灯飞天,越飞越高,一群小伙子开始了追逐,麦田里,喊声四起。仰着头,追逐着。小路上,有人骑着自行车追赶,好不热闹。玩累了,人也该散了,最后把所有的燃料都挂上,让天灯飞的更高更远。最后一放叫舍天灯,就是不要了的意思。看着远远飞去的天灯,回家睡觉。这样的场面,持续几天才结束。可惜,如今再也没有那样的场景了。

同学拿来的孔明灯,是买来的。有点专业的味道,大小尺寸一致,颜色多样。燃料也小巧,可以保障孔明灯升空,不用再点一堆火了。我们拿起笔,写下祝福的话。什么元宵节快乐?什么祝福自己学业有成,一飞冲天?等等话语。写好了,我们就爬到楼顶,开始了孔明灯燃放。孔明灯升空了,随风而逝,越来越远。看着它带着我们的祝福融入了夜色,心里的兴奋依旧。

岁月变幻,人生沧桑。曾经的故事,深深地刻在心里。你好,过去。你好,明天。

大学可以放孔明灯(校园里升起的孔明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