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1912年‬)

民国瓮安县志(仁怀县志大事记)(1)

朱礼和继任仁怀县行署知县。

民国二年(1913 年)二月贵州省财政司拨给仁怀纸币 5 千元,仁怀县始用纸币,

二月二十二日 仁怀县议会成立,胡汝谐任会长。是年 仁怀奉令丈量地亩,5工尺部为步,2步为丈,129600 步为一方里,每方里为540亩。

民国三年(1914年)建立仁怀县困防总局,并组建仁怀县补充营。

秋,贵州上游清乡军左路指挥官易荣黔,右路指挥官和继圣,先后率部至仁怀。和继圣在仁怀县枪杀了曾参与政治活动的“同志会”领导人、公口首领童少华

是年秋 仁怀县设温水分县,派驻县佐,代管丁山、小溪、赤水、吼滩4里 18甲。

民國四年(1915 年)秋撤销温水分县,建立习水县。仁怀割赤水、吼滩、小溪、丁山 4 里归习水县管辖。遵义县大溪里七、八、十3甲划归仁怀县,仁怀共辖二郎、安罗、李博3里,共 33甲。

是年冬 废除里甲制,实行区、保、甲、牌建制。全县以县城丁字口定点,划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区设区长,联保设保董,甲设甲长,牌设牌首。

是年 县团防总局改称县保卫团分局,分局长兼团总,区长兼团首。

是年仁怀县按照实行《贵州省各县知事公署组织章程》,调整县公署机构。

县公署下令全县挖地种桑 25600 株,种茶 1580亩。

仁怀废除清末教育宗旨,改各级学堂为学校,执行国民政府颁发的“爱国、尚武、尚实、法孔孟、重自治、戒争贪、戒躁进”的教育宗旨。

是年 茅台酒‬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评为世界名酒,获得奖状、奖牌,

民国五年(1916年)正月十日 云南发动讨袁(世凯)战争,代理知事奉令护袁,宣告仁怀戒严,以防云南之师,八月十六日 贵州省派全权代表来仁、习两县,裁决边境争端,于仁怀与习水交界地,按指定点设立界牌 10块,始平息争议。

九月二十九日 “庚子赔款”摊到县,地方财力有限,县公署令变卖官营产成立仁怀县变卖官营产评议会,先后召开四次估价评议会。全县82 幅官营产,全部变卖。

民国六年(1917年)六月二十四日 县境降暴雨,大小河流水陡涨数十丈,两岸田被冲坏,尤以鲁班等处为重,

是年 改变行政区划,将东、南、西、北、中5个区,改为10个区。即:中区划为十区,东区划为二、五区;南区划为三、四区;西区划为六、九区;北区划为七、八区。区辖保 80个。同年 改“仁怀厘卡”为“仁怀县厘局”。

民国七年(1918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茅台河水泛滥成灾,洪峰高达数丈。仁怀县境茅台村至二郎庙200 余里沿岸,受火居民 677 户。其中,有250 户房屋家具被冲去,尤以茅台村、羊子营(今紫云乡)两地最为严重;有245户房屋被洪水冲坏或被泥沙淤塞;沙滩义盛隆、永隆裕、协兴隆等3家盐号存盐被洪水冲化,罐子口(今合马)和沙滩两地被洪水淹死9人。此外,沿岸田地、竹木被洪水冲毁亦重。仁怀县知事覃光銮陪同黔中道杨委员亲临灾区视察后,报省拨款 2000 元赈济灾民。县知事覃光銮在羊子告视察灾情时还自捐俸金赈济灾民,民称“治县如治家,仁心行仁政”,始立“勤政惠民”碑,

民国八年(1919年)仁怀县奉贵州省警务处令,将原有警务兵40 名编为警备中队,并任命了队长

民国十一年(1922 年)三月 北洋军阀支持的原黔军师长袁祖铭发动“定黔”战争,仁怀为“定黔”战争的西北战场,袁的第二梯团团长易荣黔,奉令由仁怀进攻黔军五旅孙剑锋部。易部由赤水推进仁怀,在龙井、立英招安了杨玉奎部七八百人

四月初 孙部出黔西迎战,双方在鄢家渡、黎民,及下游吴公岩等处,多次激战,孙败突围入川。

五月眶首罗自鸣,纠集穆银州部,共2千余人,攻打县城,被县警备队和民众击退,转掠茅台村,洗劫而去。

六月二十七日 仁怀县团防,总局成立,任命局长1人,副局长2人。另外设评议和参赞。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三月贵州省分配农业学校丙蚕正科毕业生 44 名来县供职,促进了仁怀养蚕事业的发展。

四月 邻境遵义、桐梓、习水、古蔺、黔西各股土匪数千人,纷窜县境,洗劫各场镇,县城危急,警备队和民团无力抵御,县知事火急向省告警。

是年 仁怀县将10个区改为9个区,设两个分区。即将第十区改为一分区;将原第三区的长岗、坛厂置为三分区。

年末 滇军由四川败退回黔,贵州军事善后督办兼省长唐继尧,电令各县丁粮、厘金、盐捐税款拔作“滇黔联军”军费,令仁怀县拔给滇军杨锡金团。

民国十三年(1924年)

年初唐继堯调整图川部署,將胡若愚第二军从遵义调往毕节、大定、黔西、仁怀一带。

五月 表祖铭“复黔军“与唐继尧、刘显世、熊克武的川滇黔“靖国联军〞激战于川黔边境,袁军攻人仁怀。

六月 黔军第三师兼川军第十二师师长周西城,派所展部队驻扎茅台。十九日,十二师 拥商处于茅台成立,以彭起铿为处长。九月二十九日,周西城命令各部队“严修战备,待时行动”。视滇军退却时,驻茅台之年队,酌派兵一团进驻遵义,或以一部分进新场(今金沙县城)。十一月,周西城第四混成旅长犹国才,由土城经仁怀,挥师至黔西近迫遵义,逼走滇军。

是年秋 县境蝗虫为害,粮食收成歉佳,米价日品,每斗十六、七千文。天灾兵祸,人民生活极度困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六月八日 仁怀团防局奉令建立县城至二郎滩 12 处、两路口至枫香坝 6处、梅子坳至五马4处,共22 处递步哨。

是年 县境大旱,禾苗枯死,民间粮尽断欢,时间长至次岁。是仁怀历史上罕见的大灾年。死人多,逃荒面大,政府无力赈济。幸存者常以此灾训戒后人,珍惜粮食,积谷防饥。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 仁怀县奉令消理变卖官营产余产部分,经评议减价一半变卖。

是年仁怀县改劝业所为实业局,改警察中队为保安警察大队;建立仁怀县公安局,

民国十六年(1927 年)八月八日 县长车昌霖令中区区长,按省通令缉拿“趋附”共产党之郭沫若及江海关监督俞飞鹏,

是年 仁怀县公署改为“仁怀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改劝学所为教育局,改厘局为饷局。

民国十八年(1929 年)二月仁怀县以黄海云、叶明杨、吴相云为首的股匪猖獗,二十五军指派邹展侯团长率两个营兵力到仁怀,统率仁怀二、三、四、五、六区的常练南追北剿,先后在25处地方激战。

八月 仁怀县政府确定机构编制及人员充任条件和管理职贵。改实业局为建设局,增设秘书一职助理县长事务,确定警察队编制。

民国十九年(1930年)

仁怀县改区团防局为区公所,将两个分区升为区的建制。区以下废除联保、保、甲、牌建制,实行乡(镇)、周、邻建制。全县共设 72个乡,12个镇,263 闾。同时改地方经费局为财务局,建立“仁怀财务委员会”

是年春、冬二季 县境遵受风、雹灾害,受火农民 13000 多户,损失 24700 余元。

是年冬 贵州省在贵阳中山公园举行全省展览会,仁怀县建设局征集 162种物品参加展出。其中:种子类31种、药材类 13种、干鲜果类6种、动物4种、矿物21种、食品 14 种、美术 30种、棉茶漆麻6种、竹木类 11种、蚕丝类5种、密器类12种,其它9种。经各类产品评议组评议,审查委员会批准,仁怀县获奖产品27 种,其中:获特等奖的有成义烧房茅酒,发给奖状和银质镶金奖章,获甲等奖的7种,有蕨皮、荣和茅酒、衡昌茅酒、熟铜、枯梗、山蚕、火硝,均单项发给奖状和银质奖章,获乙等奖的19 种,有许吉堂酱油、德厚斋酱油、漆腊、刺绣、十字布钱袋、竹子手工品、藤蓝、孔雀石、铅矿、锌矿、白瓷陶土、煤炭、麻、棉花、官桂、山蚕茧、黄花、柏木、柏杨,均单项发给奖状和铜质奖章。仁怀县是受奖多的县之一。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 县政府机构调整为两科三局,承审、管狱、警察队仍旧,增设督学,划分各科局的职责范的。同时成立“仁怀县国民自卫总队”,建立“仁怀县农事试验场”,归建设局管理。

九月 仁怀县政府发布《禁止放火烧山和盗伐森林香行条例》。

十月二十八日县政府决定催缴各区摊定之电话捐 7000 元欠款,着手兴办城乡电话事业,

是年冬县政府批准建设局发展油桐、生漆实施办法,对仁怀发展油桐、生漆的生产起了决定作用。

是年 仁怀县发展国民觉员 10 余名,建立了3个小组。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立“仁怀县清查田亩分局〞,县长兼分局长。

八月县长出示晓谕,将茅台黄角沟私渡改为官渡,尔后有欲借私渡勒索者,从严惩处。

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九月六日 仁怀保卫团指挥部奉令改为保卫团教导大队,县长为大队长,副指挥为大队副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农业试验场奉令改为农业推广所

同年 五区遭受洪灾,冲走民房、碾房 22 间,淹死 14人,畜类无计。冲坏田士2000余石,沿途冲毁30多里。是年 蝗虫成灾火,严重危售农作物,建设局发出《驱虫暂行办法》。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一月二日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黔军侯之担部全部溃败。七日,第一旅长候汉佑带领在遵义、长干山收容的溃兵八九百人开驻茅台。继后,第三旅长林秀生亦率欧阳文第五团残兵三四百人开进县城。候部分戒及长岗、大坝、茅台、三合土等区,勒派强索,各区仑储种子俱被耗尽。红军一渡赤水后,该部放弃仁怀,开往赤水。

二十一日 红军挥师北进,左翼三军团经县属火石冈等地去士城,一渡赤水入川。

二十八日 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纵队第十三师开进县城,旋沿赤水河下游士城尾追红军

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右翼三军团和一军团一部,经县属回龙寺、二郎坝、火石冈等地去桐梓。

三月二日至五日 尾追红年之周浑元纵队经二郎滩、二合树、茅台至县城,陆续开往楠木坝、坛厂一线。

五日 红军前敌司令部在鸭溪发布命令,欲于六日在长干山、枫香坝间消灭周纵队谢、肖两师。周敌固守坛厂不出,计划未实现。

九日中央军委再次决定在长干山进攻周敌。周敌仍固守不出,其在二郎岩之前哨营受掠退回柔树湾。

十二日 中央军委决定,红军转移于仁怀东南及以南地区,消灭王(家烈)敌,以寻求对周敌之机动,并夺取和控制赤水河上游渡河点。周纵队则于十三日移向三元洞、鲁班场。

十四日军委总部和毛泽东进驻长干山,并作出攻打鲁班场的决定。

十五日 红军一、三、五军团与周浑元 3个师在鲁班场激战一日,双方伤亡较大。是日深夜,红军奉令撤出,向茅台转移。

十六日 红年占领县城和茅台,中央军委发出渡河 部署电令,红年在茅台三渡赤水,再入川南,至十八日晨全部渡完。

十八日至二十日 周浑元纵队从鲁班场开往县境鄢家渡至大方县瓢儿井间筑碉防堵红军,吴奇伟纵队从遵义枫香坝开进仁怀。

十九日 川军郭勋棋师尾追红军至仁怀,旋于茅台渡河入川。

二十日 黔军柏辉章师抵鄢家渡,沿渡口一线筑碉。

二十一日 红军由四川古蔺县太平渡、县境马桑坪等处四渡赤水,经罐子口、三合土、大沙坝、大坝、尧坝、楠木坝等地,于二十七日全部进入遊义县境。后千3月30日南渡乌江。

二十四日 中央军吴纵开抵两路口、县城一带;周纵第五师移茅坝,十三师占坛厂一线,后开往遵义县境,尾追紅军

四月六日 红年赤水河游击队在今新田乡境内,与大坝区民团激战一日,民团败溃。中旬 游击队又在三合土斗笠山,击败仁怀“剿匪”副指挥赵守恒等带领的县保警队及三合、桑木两区民团的进攻。继后,又于观摩花井岗击溃桑木乡长周海清所带领的民团,击毙周海清。

下旬 游击队在周家场轿子山附近,击退马桑区民团和土匪武裝 500余人的进攻,俘毙匪首肖和春、吴定成。游击队政委牺牲。

五月初 赤水河游击队在放牛坪与黔北游击队合编后,从二郎滩渡河入川,在叙永朱家山与川南游击队会师,合编为川滇黔游击队

七月 仁怀县地方保安队成立,县团督练撒销,合并到保安队。县政府奉令购置制服,决定一律采用士布,以维护工业生产和维持失业工人生活。

十月二十六日 红军川滇黔游击队,由黔西县进入茅坝区九仓等地,二十七日,与国民党中央军刘团和魏营在旧屋基、茅草坪等地激战,游击队失利,东向遵义转移。

十一月上旬 红军游击队在桑木区老磨山隘口,击败民团伏击,摆脱国民党中央军五十四师陈中营追击,向四川境转移。

是年县政府调整区、乡行政区划,将11个区合并为9个区,区以下废除乡(镇)、闾、邻建制,实行联保、保、甲建制。全县划为 19 个联保,339个保,3426 甲。

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二月

红军二、六军团进入黔西境,国民党中央军28、79 两师于二月九日开抵长干山、坛厂、两路口防备。红军于十日攻占打鼓新场后,驻坛厂、两路口一带的中央军于十二日向南移动。县长吴洪基率保安大队和各区壮丁“义勇队”于吴马口、后山、小湾、九仓一带边隘布防。与此同时,县政府发布“坚壁清野”训令,布署各区保遍修碉堡,训练壮丁、准备弹药等。各区于要路山堡及村寨修筑士碉,绘缴讫。

是年 春夏之间,县境先后遭受冰街灾和旱灾。仅一区受灾面积达 410平方公里,受灾户 4764 户,灾民22634人,因灾迁移 37户,死亡 137人,房屋财产损失达 2800 元。七月,省赈务会饬将所有仓储粮食赈济灾民或遊粥以救荒,并拨发赈济款 6000 元。

十一月十一日 架设遵义至茅台电话线竣工,县政府呈省要求接通临近电话。

同年 建立国民党仁怀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办事处。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县赈务会决议,以茅坝、龙井、九仓、黎民、小湾五处仓储息谷,除管仓员津贴外,余作各场贩济。

二月七日县政府发出造林、种棉分配实施办法,以发展林业和棉花生产。

三月 仁怀县整倾私塾,按训令检验合格者,发给证明书,检验不合格者,严加取締。

四月 施行“五户联保连坐切结法”,推行保甲公約,建立保甲训练所,训练联保主任及保甲长。

九月 仁怀县政府发出禁种鸦片布告。

九月十八日 仁怀县政府发出禁止蓄辦、缠足、早婚布告。

九月 仁怀县抗敌(抗日)后投分会成立,同时,普查能防御敌机袭炸之天然岩洞,全县共有 122个。

十月 仁怀县救国公债劝募委员会支会决定各区推募公债数目,全县为 5万元,

一月十日 仁怀警察改为保安警察队。县政府三科增设兵役股。

十二月井坝、云安等地私种鸭片,违反绝对禁种鸦片之规定,县政府训令二、三区区长亲往,将私种户解府依法讯办。

是年 建立仁怀县司法处.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一月至三月按兵役法实施壮丁训练大纲,每联保设分队,队员50 至150人,隶各区区队。对壮丁年满18 至25 岁以下者,均需入队训练。自3月15日起,全县分三次,共抽调义勇常备队七队210人到遵义集训。

六月 根据贵州省国民精神总动员会之规定,成立仁怀县动员委员会,下设总务、军事、生产、宣传四股。县机关和各区,每月召开国民月会进行宣传。

八月 国民自卫总队常练队改为保安队,民练队改为义勇队。县政府撤销三科兵役股,改设兵役科。

九月十三日 五区(今大坝)派义勇队班长张志均率队员7名,到府受训。张率队员于清展出发之际哗变,将所内枪 10 支、子弹 225 发尽搂而去。并称:不是要抢人,而是受不了刘区员打骂,月薪不发,护送烟邦费不公开,所以变心。荷枪实弹,拖往仁桐边界。十月二十六日,遵义专员公署指令:将队长刘剑候、区员刘道臣撤职严惩,令仁、桐两县协辑变者。

是年冬仁怀县青年祁承先、刘登矫二人,在新场(金沙)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回县后以教书掩护,开展活动。此后,中共贵州省工委快定,建立黔西、大定、仁怀中心县委,领导三县地下党活动。

是年 仁怀县推进国民教育,全县各区办学校 60所。省农业改进站在县设示范农田,原农场改为苗圃。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 仁怀县政府发布强制造林办法24条,全县垦荒4000 亩,造林 24000亩。

五月一日 中共黔、大、仁中心县委委员廖明星来仁怀,在县城发展了三名党员,建立了中共仁怀县支部。仁怀觉支部先后在中枢、茅台等地发展中共党员、举办读书会、农民识字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等活动。

九月 仁怀县乡村电话可通茅坝、两河、九仓、大坝、三合、二郎、桑木、坛厂、长岗、茅台、二合、沙滩、马桑、二郎庙。长途电话可通遵义和赤水板板桥。

是年仁怀创建简易师范学校,招一年级新生一班,学制 4年。同时成立仁怀县私立昆山初级中学,招生一个班。

省卫生委员会派员建立仁怀县卫生所。

是年 仁怀县奉第五行政督察区令,两次调查各阶层古有土地情况和各阶层比例。以户计算:地主占 10%,有地者占 50%,无地者占 40%。各阶层比例:自耕农占 22%,半自料农占 33%,佃农占 33%,雇农占 12%。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仁怀县政府撤销兵役科,成立仁怀县国民兵团。撒销司法处,成立仁怀县地方法院和检查处。将7个区合并为3个区。区以下废除联保,改设乡(镇)。全县设24个乡、2个镇,245 保,210 甲。县直属2个镇、4个乡,其余20乡分隶3个区。

八月 仁怀简易师范学校增设附中,招生50名,学制三年。

十二月 仁怀奉令征集民工 2500人,进遵义九里坝修筑飞机场。

是年 正式建立国民党仁怀县党部,又称中國国民党仁怀县执行委员会。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三日 仁怀县政府命令:所有登记烟民,除传戒、自戒、走戒外,尚未戒者,限于本月20日前“在家自行戒绝”。

春:仁怀县政府救饼国民兵团,改设军事科。全县拉兵 678名。

十月一日 仁怀县立初级中学成立,简称仁怀县中。

是年中共仁怀县地下支部,已吸收党员20 多名,加上从绥阳、遵义、金沙等地转移来县隐蔽的党员,共53名参与仁怀支部活动,组建城区、茅合、高大坪、庸庄四个党小组。中共贵州省工委主要领导人邓止戈来县祝察地下党活动。

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春中共仁怀县地下支部,因金沙来县隐蔽的党员周自达、邱桂华回县后叛变,后遭受国民党严重破坏停止活动。

六月县境大雨,山洪暴发,沿河两岸禾苗被冲坏,民房、桥梁、电讯线路等损失严重,人畜亦有伤亡。

十月十九日 仁怀县城公开枪毙烟贩 1名。

是年 县卫生所改为县卫生院。

同年 贵州省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分别在仁怀县成立办事处,并在部份乡(镇)、保分期成立信货、生产、消费合作社。

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县长態腾云派保安队进驻二合乡柏杨坪,以武力夺占农民田产,农民奋起反抗,保安队撒回县城。

十月 经遵义第五行政督察区批准,成立仁怀、赤水、习水三县简易师范学校。

是年 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仁怀县人民自愿入伍当兵的有 133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仁怀县按一等乙级县定编,设量二室(秘书、会议室)五科(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年事),警佐办事处、督学、技士等设置仍旧。戴并粮政、社会两科,仍保留统计、指导员、合作视导员、督察训练员编制。同时,成立仁怀县临时参议会。

是年 三民主义青年团仁怀县分团筹备处成立。

同年 三合乡长张佐谕、干事李祁寿,合谋贪污大烟数百两,被判处死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省统一划一、二、三等县,仁怀为一等县,县机构设量仍1旧,县政府机关职员(包括工役在内),定编为116人,

是年成立仁怀县参议会、仁怀县总工会、仁怀县救济院和新仁怀周刊社。并在全县召开抗日战争胜利大会。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5月县境遺受风、雹、洪、虫四种灾害,农作物和房屋毁坏甚多,

是年 长岗乡井坝青杠林乡民杨树轩,在深山开荒种植鸦片,查获后被判处死刑。为了禁烟,在县城火神庙设立戒烟所,由各区、乡、保将烟民押送县城受戒凡公职人员吸大烟,撤职、扣薪、罚款。并规定每年六月三日为戒烟节。同年 法币激剧贬值,“金团券”在县内流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合乡柏杨坪农民不忍县政府压迫,起来反抗,奋起斗争夺械,即谓“柏杨国农民造反〞。六月十日,遵义专署专员邵陵、保安副司令周德刚、保安大队长杨德儒,率保安大队到仁怀镇压柏杨坪农民抗暴斗争,去柏杨坪驻扎至九月中旬撤回,县保安队复去填防。

十一月县保安中队改编为遵义保安警察第六大队四中队。

是年 三民主义青年团仁怀分团筹备处与国民党仁怀县党部合并。

当年 全县民众举行国民大会,选举国大代表。为此,仁怀县新老派势力激烈竞争,曾疏权为老派势力当选。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撤销区署,全县 26.个乡(镇)由县政府直接领导,

六月十一日 仁怀县坛厂乡枇杷村柿花坪忽然一声巨响,一道白光闪过,天降一块陨石于榜上田里。村民彭祖才等前去将陨石取出,预石形若木梳,质地光滑,呈黑绿色,重约七八斤。

是年秋 中共绥阳县委派党员车克波、周萍夫妇来仁怀,了解仁怀地下党受破坏情况。次年四月,车周2人奉中共川南工委指示火速撤离仁怀。

八月一日 仁怀县保警四中队,改编为民众自卫总队,县长李繁均兼任总队长。

是年冬,仁怀县政府开禁,明令农民种植鸦片,因此,大面积田士弃粮食作物而种大烟。

同年 中共金遵(金沙、遵义)特支书记余辉来仁怀县木石村活动,并发展党员,作迎接解放的准备。

民南三十八年(1949 年)年初 恢复原区设登。扩组仁怀保警大队,下籍两个中队、一个警卫队。后又将保警大队改编为警卫营。

八月 贵州省政府从广西、云南调入大量鸦片种子发给各县种植,仁怀县政府设专门机构发放烟种到区乡。至此,全县农村,除不宜种鸦片的高寨地区外,均种上大烟

同月县长李繁均主持召开反共会议,成立“仁怀县反共救国委员会”,李繁均任主任,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赵致中任副主任,进行反共部署。将县党部、县政府、县法院等合署办公,称为“党政军联合办事处”。继后,全县各地以乡镇长为首,成立乡镇“反共委员会〞。全县建立两个预备兵团,城南一个团,团长李文犹;城北一个团,团长龚维新。下设营连等建制,并委任了普连长。由李繁均任,总指挥。为加紧反共准备,县政府下发枪枝、子弹、手榴弹,疏散茅台盐仓食盐。县党部书记长赵致中则四处游说,加紧反共宣传。

九月二十日 国民党陆军八十军新兵第三营,于仁怀招收新兵 400余名。

十月国民完八十九军军长刘白龙派独立第六旅旅长罗再启,率部进入仁怀活动,安图以仁、赤、习、桐、古滿五县,建立川黔边区据点。

十一月二十三日 遵义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卢杰,率专署职员和保安 13团1000 名人,逃到仁怀火石岗,与李繁均通了电话。二十四日,卢杰到达桑木,委区长赵碧辉为游击支队长,并石开军事会议,建立“剿共司令部”。

二十四日 仁怀县长李繁均令聱卫排将县政府文书档案拾到监房后面烧毁,并交待退到兴隆乡与卢杰汇合事宜。

二十五日夜县长李繁均又令下属在县政府后院焚烧档案后,吗枪三响,带著400 名人逃往兴隆。是夜,第六独立旅已知李繁均逃走的消息,立即集队,从县城开往紫云、二合、四川岩湾等地隐蔽,以宛风向。李繁均逃出县城后,县商会会长曾荣章,找来监狱钥匙,打开监门,放出人犯 100多。并叫人看守粮仓、县衙和葡萄井,准备迎接仁怀解放。至此,国民党仁怀县政府彻底崩溃。

二十六日 贵州省保安第四旅旅长罗湘培,率所部在遵义县枫香坝被人民解放军十军二十八师击败后,溃退到仁怀中枢、喜头、学孔等地,后经仁怀智班,茅坝向金沙毕节方向逃窜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