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籍是需要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来读的,慢慢地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告诉我,老师让他们计划用两周的时间读完《童年》这么书。这本书是19年春节前买回来的,看儿子偶尔翻一下,实际上并没有认真地深入去看。

前天晚上,儿子睡觉前说,读到58页了,让我不用乱动。昨天晚上吃饭时候询问读到了什么东西,儿子的回答很坦诚,作者是高尔基,法国人,读到他父亲死了,和两只青蛙一起埋了。

其实,那天儿子告诉我老师让读这本书后,我就趁他上学时候,自己先来读了一下这本书,因此儿子的回答并不意外,他只记住了他感兴趣的内容。

高尔基的《童年》,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叫阿廖沙,主要内容写了其三岁到十岁居住在外祖父外祖母家发生的事情,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的,讲述了父亲的死去,自己如何被外祖父打,外祖父和外祖母为什么吵架,好朋友小茨冈的死,外祖母讲述父亲的过去,母亲的再嫁和死去,以及发生在上学时候的事情,一直到11岁时被赶出家门谋生。对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完成这个图以后,让孩子先来熟悉这些人物性格特点,再回到书中去寻找他们的语言、动作、故事来深化对这些性格特点的认识。这是完成了第一步。

第二步 带着疑问去读书(锻炼发现式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让孩子从书中找到关键的内容,特别设计了一组疑问题,让孩子带着疑问去读,这样读书,必定会事半功倍,具体见下图:

童年高尔基的好段心得(我是如何陪儿子一起来读高尔基的童年的)(1)

第三步 阅读理解再巩固、加深(锻炼发现式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让其进一步加深对书中部分章节的认识和理解,再来设计一组阅读理解题,具体见下图:

童年高尔基的好段心得(我是如何陪儿子一起来读高尔基的童年的)(2)

第四步 写读后感培养语文素养(锻炼并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处内容省略)

语文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文素养,对书中人物描述、性格特点、叙事结构内容、人性的善恶、道理的好坏、自己的认识和体会等等,这些都应通过读后感来完成。读后感也是自己对一本书的归纳与总结,不一定非得成文,也可以成段,但这一步确实很重要。

以上这四步,如果您需要,也一起来试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