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题材的爱情片是刚需,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年轻观众需要反映他们生活的电影,但如何拍出一部卖座的电影,却是需要有技巧的。”日前,在名为“最好的观众成就《最好的我们》——如何通过观众反馈来进行制片选择”的论坛上,微峰娱乐传媒创始人黄斌这样说道。当天,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和凡影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湛也跟现场的几百位业内人士分享了电影制作期间观众抽样调研对于优化电影最终品质所起的重要作用。

黄斌演过的所有电影(根据观众测试选剧情走向)(1)

黄斌是《最好的我们》的制片人,该片于今年6月6日全国公映,最终收获了4.1亿元的票房成绩,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黄斌对于这样的成绩相当满意,该片也是近3年来同类题材电影中票房最高的。

黄斌演过的所有电影(根据观众测试选剧情走向)(2)

不过,4年前,黄斌参与制作的上一部电影《何以笙箫默》在公映后,虽然取得了3.55亿元的票房,但口碑明显不如人意。黄斌自己也坦言,《何以笙箫默》的项目上马非常仓促,从开发到开拍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观众预期和项目管理上做得不太好,也没有满足电影创作的规律。”相比之下,黄斌团队用了两年来准备《最好的我们》的前期开发工作,作为一部IP电影,《最好的我们》这次在“剧影联动”上衔接得非常好。

黄斌演过的所有电影(根据观众测试选剧情走向)(3)

2016年,由刘昊然、谭松韵等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尽管如此,黄斌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决定要把《最好的我们》从电视剧改编成电影时的心情,“不是所有的IP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有些只能停留在小说阶段,有些只适合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网剧。”他透露,改编的过程中,项目多次停摆,“一度觉得开发不下去了,甚至连我自己都不太看好这个项目的未来。”

黄斌演过的所有电影(根据观众测试选剧情走向)(4)

这期间,黄斌团队采用了“深度调研工具”这一影片制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剧本创作阶段,在故事的走向上就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方向,“几乎就是三部不同的电影”,针对这三种方向来做剧本测试,在经过专业的抽样调查后,最终选出观众最爱看的剧本方向。“这是一个理性试错的过程,中间很考验人,要有一种反脆弱的精神,因为原著小说不是为电影而写的,在很大程度上要做出取舍。”黄斌说,最终呈现出来的电影已经严重偏离了原著小说,“《最好的我们》电影中八成的情节都是后来原创的,我觉得创作者要有一种’原创自觉’的精神。”

参与该片制作过程的王义之介绍,影片在初剪阶段进行了两轮观众试映,“观众的反馈最终会影响后期剪辑和故事的走向。”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创作者内心都是脆弱的,提前把没有制作完成的初剪版放给观众看,会非常没有自信,“但这是商业电影制作中重要的环节,创作者要有暴露自己的脆弱的勇气”。

不过黄斌也强调,不是所有的观众调研结果都能决定剧本的最终走向,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一个参考,“毕竟电影是一个艺术创作活动,最终要尊重艺术本身的规律。”

黄斌在电影圈已经浸淫了20年。早在2002年,他就成为陈凯歌导演的《无极》的宣传总监,算是电影宣传领域的元老,现在的他,对于电影宣传期物料的发送,反而有了返璞归真的想法,“物料的发送既要有审美,也要精准,最终效果要到达每一位观众的心。”他用“反高级”三个字来表达他对物料宣传的理解,相比之下,他更加注重文案的设计,比如创作出让人难忘的“金句”。

黄斌演过的所有电影(根据观众测试选剧情走向)(5)

从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的爱情片就成为了每年国产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片种。就拿2018年来说,《快把我哥带走》、泰国电影《天才枪手》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究其原因,黄斌认为这些电影都是对青春题材电影进行了创作上的开拓,从而带给观众新鲜的感受。“类型电影有天花板,但是不同类型的交叉和叠加会带来新鲜感,这是没有天花板的。”

凡影创始合伙人王义之也表示,创作要的是引领,每一位创作者都是独特的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可以随心所欲,相反,采用科学的手段和理性的抽样调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剧本偏离观众的主流审美趋向,有助于影片在票房上取得成功。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金跃

监制:周南焱

编辑:关一文

流程编辑: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