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改稻为桑”陷入僵局,时任“浙直总督兼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虽为“严党”成员,但却并未按照严世蕃的指示办事,而是向朝廷上呈了一道奏疏。从其奏疏中的一句“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就能看出胡宗宪的具体态度。

而严世蕃这边,要面对国库的巨额亏空,还要考虑那么多人的财路,自然不希望让这道奏疏搅了局。所以,严世蕃希望能把这道奏疏淹了,而“清流党”则希望嘉靖皇帝能够尽快见到这道奏疏,最好能一举挫败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

就在这个当口,嘉靖皇帝竟然罕见地要出宫前往裕王府,去看看自己刚出生的皇孙。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1)

嘉靖皇帝到来之前,徐阶、高拱、张居正正在裕王府中商议胡宗宪的奏疏,这里,我们需要专门提到徐阶的一句话:

“见到世子,我敢断言,这封奏疏他们淹不了,也不敢淹。”

这句话,再配合着徐阶的一个小动作,我们就能清楚看到这个老狐狸的修为之高。

因为世子降世,裕王的皇储身份得以进一步稳固,裕王在嘉靖皇帝心中的地位也会进一步提升,所以“严党”就必然会对裕王有所忌惮。谭纶,作为裕王在浙江的代言人,势必会将胡宗宪上呈奏疏的消息汇报给裕王。

既然未来的大明皇帝都知道这道奏疏,“严党”还敢将这道奏疏淹了吗?

一句话,吹捧了裕王,吹捧了小世子,更吹捧了裕王和嘉庆皇帝之间的和谐关系。

更重要的是,徐阶还有一个转身看向裕王的小动作,而后又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谭纶在浙江,这个嘴,他们知道封不住。”

这句话的意思更为明确:王爷,您的决策太英明,派遣的人选太合适。更重要的是,在浙江这样一个被“严党”牢牢控制的省份,都能起到如此巨大的影响,还不是因为有您在背后撑腰,都是给您的面子。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2)

何为“清流”?何为“奸臣”?

奸臣拍马屁,都是直来直去,让人嫌弃、唾骂;清流拍马屁,从来都是暗中进行、悄无声息。

接着,因为小世子戴礼冠的问题,弄得裕王府上下慌乱,裕王发了脾气:

“皇上说话就要到了,一顶帽子再戴不好,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来看裕王妃的回应:

“这孩子平时就冯大伴哄得住,我看只有叫他来了。”

裕王听到这句话更生气了,呵斥道:

“冯大伴,冯大伴,难道离开冯大伴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吗?”

从这段对话我们能够得出两个结论:

1、裕王乃至整座裕王府的人对于冯保的态度,仍未改观;

2、冯保从小世子入手,践行吕芳所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非常成功;

在冯大伴的帮助下,小世子终于戴好了礼冠,嘉靖皇帝也来到了裕王府。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3)

见到皇孙后,嘉靖皇帝给出了第一句话:

“戴它(礼冠)干什么吗?”

有了这句话,是不是就说明裕王府上上下下一通忙活就是无用功,白忙活?

如果你真这样想,你这辈子恐怕都吃不上四个菜!

上级领导来视察,每次都会责备下级单位地迎来送来、奢侈浪费,可你如果真就寒酸的应付领导,你试试会有什么后果!

真等到领导不训斥你,不在乎你是不是高规格接待的时候,才是你真正该哭的时候。

同样,给小世子戴礼冠迎接嘉靖皇帝,是裕王乃至整座裕王府对待嘉靖皇帝的郑重态度。嘉靖皇帝可以不在乎,裕王却绝对不能不重视。

抱着皇孙坐下以后,嘉靖皇帝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你有功!朕要赏你!”

注意,这句话以后,裕王妃没有任何反应,直到裕王小声提醒:

“王妃,父皇是在跟你说话呢!”

好了,问题来了:嘉靖皇帝的这句夸奖,裕王妃真就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的?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4)

她当然知道!

只是,在这个时候,面对嘉靖皇帝如此夸赞,裕王妃只有佯装不知才是最精明的表现:

1、就连嘉靖皇帝的亲儿子——裕王,都两年多没见到自己的父皇了,裕王妃见到嘉靖皇帝的次数更少,间隔时间更长。在那样一个封建皇权社会中,一个深居内院的女人,只有表现出足够的拘谨和惶恐才是最得体的模样。

2、诞育皇孙,为皇室开枝散叶这等于社稷有功的大功劳,裕王还没领,裕王妃自然不能抢在自己的丈夫前面。

3、更重要的是,裕王妃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需要让嘉靖皇帝看到自己的态度——我只是裕王妃,为裕王繁育后嗣是我的责任,无功可言。

说白了,裕王妃之所以故意没有反应,就是为了告诉嘉靖皇帝:功劳?女人生孩子有什么功劳?要说功劳,也是裕王的功劳!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以为您是夸的裕王呢。

经过裕王的提醒,裕王妃赶紧下跪回应:

“这都是列祖列宗之德,是父皇敬天爱民的福报,臣妾何敢言功。”

同样是女人,人家为什么就能当上王妃,而后步步高升,直到问鼎封建女性的巅峰——皇太后?

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有一个极为精准的认定!

对于裕王而言,裕王妃为其繁育后嗣,居功甚伟,再怎么邀功都不为过。

但对于嘉靖皇帝而言,裕王妃所生的这个孩子就是大明江山的未来,就是国家层面的社稷贡献。如此大的功劳,自然是列祖列宗的,自然是嘉靖皇帝的。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5)

什么叫“贤内助”?什么叫“懂事的女人”?

裕王妃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裕王妃的这句话,明显让嘉靖皇帝很是受用,直接下达了赏赐命令:

“有功就是有功嘛,朕也不赏你别的,你娘家出身贫寒,朕就给你父亲封了侯吧。”

明朝对于爵位奉赏有着明确规定:“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明朝外戚封爵有三等,分别为“公”、“侯”、“伯”,裕王妃只是“亲王妃”,外戚能获封“侯爵”已属不易!

我们再来看裕王妃的反应——没有谢恩,甚至没有反应,只是低头哭泣!裕王则慌忙跪倒谢恩:

“儿臣代李妃一门,磕谢父皇天恩。”

面对皇恩浩荡,如此才能更好的表现感激之情?

哭!尤其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哭,胜过千恩万谢!

但皇上的封爵赏赐又不能不谢,更何况这是对自己的岳丈加封,所以裕王此时站出来谢恩才更为合适。

为人处世、处理政务、领导团队,裕王不怎么样;但只要和裕王妃配合,裕王就立马开挂。

裕王妃的表现,有没有让嘉靖皇帝满意呢?

大明王朝1566裕王为何骂王妃(大明王朝裕王妃)(6)

来看嘉靖皇帝的追加赏赐:

“好事嘛,不要哭!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赏十万匹给李妃的家里。”

按照吕芳对丝绸的价格介绍,当时的一匹丝绸于境内的卖价是6两银子,运到西洋则是15两银子。也就是说,裕王妃这一声哭泣就为娘家赚了最起码60万两白银。按照嘉靖年间的白银和现今人民币的大致换算,一两白银大致相当于现今的660元,也就是说,裕王妃的这声哭泣为她娘家赚了将近4个亿。

女人的巅峰,大致也就这个模样!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