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区区二十八字道尽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思乡之情。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传颂千古,是写重阳节的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如今的重阳节,宣传的都是敬老、团圆,回乡探望父母,家庭团聚,看起来好像和中秋节的意义很相似,那么古人为什么在八月十五之后不过短短的二十四天设置另一个节日呢?难道我们的祖先也喜欢带薪休假?其实答案就在诗中。

诗中有两个生僻字——“茱萸”,现代生活中我们很难遇到这种植物,如今的风俗也不会在重阳节遍插茱萸,但是在古代茱萸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一点还与重阳节的起源有关。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呢(重阳节的意义不仅是敬老)(1)

茱萸花

相传在东汉时,汝南县发生了大瘟疫,有一个叫桓景的人在瘟疫中失去双亲,于是孤身一人进入东南山拜师学艺。桓景昼夜不辍,勤学苦练,只盼有一日学有所成击退瘟魔!有一天,师傅对他说:“今岁九月九日日月并阳,瘟魔再犯,你已得真传,速速下山除害去吧!”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并且叮嘱他可以让百姓登高避祸。桓景九月九日那天回到家乡,带领妻子乡亲登高避祸,每人随身带一些茱萸叶子,喝一口菊花酒,可以避免瘟疫。桓景安置好乡亲后与瘟魔激战,最终杀死瘟魔,拯救一方百姓!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有了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呢(重阳节的意义不仅是敬老)(2)

菊花茶

茱萸也叫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植物,有香气,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也是一味中药,古人常用来辟邪秽。《神农本草经》《千金方》等著名中医古籍中对茱萸的药性做过明确记载:山茱萸的果实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固虚脱、健胃壮阳等功效。中医常用来治疗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尿频遗精、寒热虚汗、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现代中成药选用茱萸做主药的药物包括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研究发现茱萸中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带)、马草鞭甙、皂甙、鞣甙,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以有效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部分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的作用。这也佐证了我们的祖先利用茱萸抵抗瘟疫的传说。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呢(重阳节的意义不仅是敬老)(3)

现代医疗发达,我们已经不需要古朴的风俗对抗传染性疾病了,但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健康长寿的追求却仍然铭记于心。重阳节到了,多陪陪父母,过一个健康、温馨的节日吧!

,